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在这紧密联系的背后却充满了诸多的动乱。在当今世界中,众所周知的就是中东的战乱。然而在这些战乱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原因。说起原因我们都能想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那么我们总是会忽略宗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在中东影响很大,在伊斯兰教的诸多教派中,什叶派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介绍什叶派在中东国家影响。什叶派的发展与演变对中东的影响之大是我们是所不能估量的。
关键词:宗教;什叶派;中东国家
伊斯兰世界的变化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开始出现,但是现代国家的建立多发生在20世纪前期。20世纪前期,世界格局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而发生了大的变化。作为什叶派的传统生活之地的中东也经历了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在昔日的帝国根基上诞生了多个民族国家,这些变化具体到各个国家则表现为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参与。
(一)伊朗国家的建立与什叶派在伊朗政治中的影响
伊朗国家主要是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现代伊朗[1]国家的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20世纪初的礼萨汗建立的巴列维王朝。伊朗国家的建立是从立宪运动开始的,他们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约束国王的权利,制定成文宪法约束君主专制。但是由于礼萨汗想要建立一个中央掌握大权的国家,进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统治,但是遭到国民的强烈反对。于是礼萨汗开始转变对宗教采取宽容的政策,但到了后期采取改革来加强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从而加剧了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标志着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共和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的政体,即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相对独立,并且由教士阶层掌握。总统的权利是名义上的,实权掌握在宗教领袖霍玛尼手里,具有三权之上的无限权力,对国家的宗教及政治起着领导的作用,并有罢免总统的权利。教士阶层在经济上大致具有国家的1/3的财产。[2]这些财产成为教士阶层在政治上执掌国家权利、统治伊朗的基础。在伊斯兰传统上,伊斯兰教并不是政教合一的宗教,并且从近代开始,什叶派的学者开始努力地使政治与宗教相结合,这些使得什叶派在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
(二)伊拉克国家的建立什叶派在伊拉克的影响
在历史上,与伊朗毗邻,但却不属于波斯帝国的伊拉克地区一直有着很多的什叶派穆斯林居住。18—19世纪,什叶派宣教工作在沙漠游牧部落取得很大的影响,伊拉克地区的什叶派人数不断上升。伊拉克地区的学术性和知识性都很高,是全球什叶派的知识中心和学术圣地,也被视为是圣城的纳杰夫和卡尔巴拉。随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人数的增加,什叶派宗教不断繁荣壮大。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伊拉克地区的影响很大,由于伊拉克的地理位置以及石油资源,使得伊拉克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随后,英国对伊拉克采取委任统治,伊拉克地区的什叶派宗教学者采取坚决的反英态度。在和平示威之后,1920年,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以什叶派乌勒玛领导的反对委任统治的起义,参加者主要是什叶派部落,并且建立了自治政府。同时,伊拉克北部也爆发了起义,但结果都是被镇压。英国建立了一个以逊尼派为主导、由英国人在幕后控制的伊拉克政权。至此,伊拉克除主权以外,已经具有了“国家”的其他要素。
在君主制时期,什叶派发生较大的变化。伊拉克的社会结构出现变化,政治、经济地位上升,国家当中出现了很多的知识分子。世俗化的教育也改变不了他们浓厚的宗教气息,并且加上对政府外交的不满,因此他们反对君主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犹太商人的离开,伊拉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商人,商人发展缓慢并且出现在什叶派当中,而且伊拉克政府开始出现了什叶派。但在1963年以后,什叶派不断受到排挤与打击,一直到了2003年在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帮助下,什叶派借助其力量重新进入到政治领域,参与并主导了伊拉克的重建。
(三)黎巴嫩国家的建立与什叶派在黎巴嫩的影响
黎巴嫩与巴勒斯坦临近,又靠近伊斯兰教诞生地麦加。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因此黎巴嫩成为宗教派别的避难处。十世纪,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在黎巴嫩开始驻留。十一世纪,什叶派在黎巴嫩建立了政权,但由于十字军的侵入,什叶派受到打击。而现代的黎巴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宗教对它的影响很大。
在黎巴嫩国家的建立过程中,大多数什叶派都持支持态度。黎巴嫩的什叶派与其他国家不同,它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在七十年代以前,黎巴嫩的什叶派对政治的影响并没有很显著,七十年代之后,什叶派积极参与政治并且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当时国内的体制影响,什叶派艰难发展,但同样是由于体制的影响,分权体制增加了什叶派的政治意识。
(四)沙特阿拉伯的建立与什叶派对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地区的阿拉伯半岛。什叶派最早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地区。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但是在其半岛的东部的哈撒地区长期居住着大量的什叶派人口。阿拉伯半岛在18世纪中叶发生了瓦哈比运动,什叶派因此受到了打击。瓦哈比运动本来是近代伊斯兰教改革和复兴思潮的一次重大尝试,主要针对穆斯林社会的衰落和道德沦丧,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严格性,重申和实践初期的宗教精神。[3]在当时,什叶派的宗教信仰及活动与瓦哈比运动的主张相违背,因此什叶派与瓦哈比之间出现了矛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暗杀事件。1903年,沙特家族建立了统治,之后又陆续征服了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战时期得到英国的外部支持和承认。在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沙特家族所管理的地区成为独立的国家,1932年称“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王国的建立过程中,沙特家族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为了壮大其实力,沙特家族占领了什叶派的地域。1910年,推行“伊赫万运动”(“伊赫万”意为兄弟),大多数什叶派城镇选择了驯服。但是在什叶派影响较大的地区,与沙特家族进行了战争。但到最后什叶派也一直挤压着什叶派。但是,在现代沙特国家的建立过程中,什叶派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从在帝国中享有一定自治权利的非中心群体成为受国家制约的群体。除此之外,由于什叶派作为穆斯林的身份一直被统治者所否认,并且不能享有正常的待遇,因此,在沙特阿拉伯国家什叶派一直存在有被剥削感,而什叶派也一直无意于融合于国内的少数派群体。当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国家关系不友好的时候,沙特阿拉伯的什叶派抓住时机,摒弃暴力手段采取和平手段,开始与其他派别进行和解与对话的交流方式,什叶派的改革在当时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因此,什叶派逐渐摆脱了之前的弱势地位,其地位与影响不断上升。
结语
宗教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家未出现之前便已经出现,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宗教贯穿国家的始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宗教的作用。因此,从所叙述的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国家来看,宗教什叶派都有重要的影响。当今的世界正处在表面和平而实际上并不和平的年代,尤其是中东地区。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关于中东紧张局势的新闻报道,那么在这些紧张局势的背后隐藏着众多的原因,其中的原因就包括宗教原因,而宗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什叶派的发展。通过对中东几个国家什叶派的发展了解,我们便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东的局势。
注释:
[1]1935年.巴列维王朝正式更国名为“伊朗”,即“雅利安人的土地”。这一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萨珊王朝时期。
[2]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206页.
[3]吴云贵.周爕藩.《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54页.
参考文献
[1]陈万里.陈中耀.《伊斯兰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
[2]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M].王建平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王宇洁.《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
[5]李桂想.《讨论什叶派对中东国家政治的影响》[J].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作者简介
郭雅倩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
关键词:宗教;什叶派;中东国家
伊斯兰世界的变化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开始出现,但是现代国家的建立多发生在20世纪前期。20世纪前期,世界格局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而发生了大的变化。作为什叶派的传统生活之地的中东也经历了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在昔日的帝国根基上诞生了多个民族国家,这些变化具体到各个国家则表现为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参与。
(一)伊朗国家的建立与什叶派在伊朗政治中的影响
伊朗国家主要是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现代伊朗[1]国家的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20世纪初的礼萨汗建立的巴列维王朝。伊朗国家的建立是从立宪运动开始的,他们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约束国王的权利,制定成文宪法约束君主专制。但是由于礼萨汗想要建立一个中央掌握大权的国家,进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统治,但是遭到国民的强烈反对。于是礼萨汗开始转变对宗教采取宽容的政策,但到了后期采取改革来加强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从而加剧了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标志着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共和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的政体,即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相对独立,并且由教士阶层掌握。总统的权利是名义上的,实权掌握在宗教领袖霍玛尼手里,具有三权之上的无限权力,对国家的宗教及政治起着领导的作用,并有罢免总统的权利。教士阶层在经济上大致具有国家的1/3的财产。[2]这些财产成为教士阶层在政治上执掌国家权利、统治伊朗的基础。在伊斯兰传统上,伊斯兰教并不是政教合一的宗教,并且从近代开始,什叶派的学者开始努力地使政治与宗教相结合,这些使得什叶派在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
(二)伊拉克国家的建立什叶派在伊拉克的影响
在历史上,与伊朗毗邻,但却不属于波斯帝国的伊拉克地区一直有着很多的什叶派穆斯林居住。18—19世纪,什叶派宣教工作在沙漠游牧部落取得很大的影响,伊拉克地区的什叶派人数不断上升。伊拉克地区的学术性和知识性都很高,是全球什叶派的知识中心和学术圣地,也被视为是圣城的纳杰夫和卡尔巴拉。随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人数的增加,什叶派宗教不断繁荣壮大。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伊拉克地区的影响很大,由于伊拉克的地理位置以及石油资源,使得伊拉克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随后,英国对伊拉克采取委任统治,伊拉克地区的什叶派宗教学者采取坚决的反英态度。在和平示威之后,1920年,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以什叶派乌勒玛领导的反对委任统治的起义,参加者主要是什叶派部落,并且建立了自治政府。同时,伊拉克北部也爆发了起义,但结果都是被镇压。英国建立了一个以逊尼派为主导、由英国人在幕后控制的伊拉克政权。至此,伊拉克除主权以外,已经具有了“国家”的其他要素。
在君主制时期,什叶派发生较大的变化。伊拉克的社会结构出现变化,政治、经济地位上升,国家当中出现了很多的知识分子。世俗化的教育也改变不了他们浓厚的宗教气息,并且加上对政府外交的不满,因此他们反对君主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犹太商人的离开,伊拉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商人,商人发展缓慢并且出现在什叶派当中,而且伊拉克政府开始出现了什叶派。但在1963年以后,什叶派不断受到排挤与打击,一直到了2003年在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帮助下,什叶派借助其力量重新进入到政治领域,参与并主导了伊拉克的重建。
(三)黎巴嫩国家的建立与什叶派在黎巴嫩的影响
黎巴嫩与巴勒斯坦临近,又靠近伊斯兰教诞生地麦加。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因此黎巴嫩成为宗教派别的避难处。十世纪,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在黎巴嫩开始驻留。十一世纪,什叶派在黎巴嫩建立了政权,但由于十字军的侵入,什叶派受到打击。而现代的黎巴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宗教对它的影响很大。
在黎巴嫩国家的建立过程中,大多数什叶派都持支持态度。黎巴嫩的什叶派与其他国家不同,它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在七十年代以前,黎巴嫩的什叶派对政治的影响并没有很显著,七十年代之后,什叶派积极参与政治并且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当时国内的体制影响,什叶派艰难发展,但同样是由于体制的影响,分权体制增加了什叶派的政治意识。
(四)沙特阿拉伯的建立与什叶派对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地区的阿拉伯半岛。什叶派最早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地区。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但是在其半岛的东部的哈撒地区长期居住着大量的什叶派人口。阿拉伯半岛在18世纪中叶发生了瓦哈比运动,什叶派因此受到了打击。瓦哈比运动本来是近代伊斯兰教改革和复兴思潮的一次重大尝试,主要针对穆斯林社会的衰落和道德沦丧,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严格性,重申和实践初期的宗教精神。[3]在当时,什叶派的宗教信仰及活动与瓦哈比运动的主张相违背,因此什叶派与瓦哈比之间出现了矛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暗杀事件。1903年,沙特家族建立了统治,之后又陆续征服了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战时期得到英国的外部支持和承认。在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沙特家族所管理的地区成为独立的国家,1932年称“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王国的建立过程中,沙特家族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为了壮大其实力,沙特家族占领了什叶派的地域。1910年,推行“伊赫万运动”(“伊赫万”意为兄弟),大多数什叶派城镇选择了驯服。但是在什叶派影响较大的地区,与沙特家族进行了战争。但到最后什叶派也一直挤压着什叶派。但是,在现代沙特国家的建立过程中,什叶派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从在帝国中享有一定自治权利的非中心群体成为受国家制约的群体。除此之外,由于什叶派作为穆斯林的身份一直被统治者所否认,并且不能享有正常的待遇,因此,在沙特阿拉伯国家什叶派一直存在有被剥削感,而什叶派也一直无意于融合于国内的少数派群体。当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国家关系不友好的时候,沙特阿拉伯的什叶派抓住时机,摒弃暴力手段采取和平手段,开始与其他派别进行和解与对话的交流方式,什叶派的改革在当时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因此,什叶派逐渐摆脱了之前的弱势地位,其地位与影响不断上升。
结语
宗教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家未出现之前便已经出现,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宗教贯穿国家的始终,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宗教的作用。因此,从所叙述的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国家来看,宗教什叶派都有重要的影响。当今的世界正处在表面和平而实际上并不和平的年代,尤其是中东地区。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关于中东紧张局势的新闻报道,那么在这些紧张局势的背后隐藏着众多的原因,其中的原因就包括宗教原因,而宗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什叶派的发展。通过对中东几个国家什叶派的发展了解,我们便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东的局势。
注释:
[1]1935年.巴列维王朝正式更国名为“伊朗”,即“雅利安人的土地”。这一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萨珊王朝时期。
[2]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206页.
[3]吴云贵.周爕藩.《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54页.
参考文献
[1]陈万里.陈中耀.《伊斯兰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
[2]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M].王建平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王宇洁.《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
[5]李桂想.《讨论什叶派对中东国家政治的影响》[J].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作者简介
郭雅倩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世界近现代史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