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作文教学理念的全面更新。我们要摈弃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作文教学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走好了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发灵感,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反之,学生则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毫无灵感可言。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空洞性和形式化,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本文针对改进小学生作文现状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找米下锅
学生往往在写作中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作文之本。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上学期我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我爱豆芽儿。要求每个学生都利用一周时间在家种豆芽,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豆芽茁壮成长,写观察日记,一周后看谁的豆芽长得最好,谁的日记写得最棒。结果我们班的孩子不但懂得适当高温有利于豆芽生长,还说出很多观察体会。我便这样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通过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也能写出好文章。
学生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比如春天来了,我带学生们到郊外去寻找春天,然后写一篇日记。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到的树木、花草入手去写。而有的小朋友却另辟新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天空飘着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就体现了小作者的独到之处。
二、在生活中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是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精彩之笔,或者是一个优美的词句,或者是一个独到的见解,或者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及时加以褒奖;二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习作题材;三是要扫除学生头脑中“我不会写”的思想障碍。
學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肯定学生的一次成功,往往成功就会接踵而来。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我为了给学生提供作文交流的平台,在教室后黑板建立作文园地,出版学生作文小集,学生有好的文章,我便发《用稿通知》:××同学,你的作文《 ×××》写得很出色,将发表在班级“我们的小作家”栏目,特此通知,请将喜讯转告你家长,让他们分享你成功的喜悦。希望你再接再厉,博览群书,写出更多好文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创新
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特点,拓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多说,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同时鼓励大胆创新。
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如果学生作文只是奉命而作,依样画瓢,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我们只有将“创新”二字嵌入学生头脑,学生才会在作文中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由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这样一篇篇富有个性、充满真情的佳作才会产生。如教学《三只白鹤》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如果你是第四只白鹤,你会怎么做?请写下来,告诉你的同伴。有的学生说会把鱼挂在树上;或把鱼埋在土里后用一根树枝插在上面当标志;或把鱼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等。这样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在生活中积累——多读、多写、多记、多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文字,一篇习作,这些“台上十分钟”处处都要用到平时积累的“台下十年功”。
首先,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和研习,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
其次,写日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应循序渐进,一天一练。我对孩子日记中的闪光点不断给予表扬,同时也经常委婉地指出他们日记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写日记的热情始终很高。
再次,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识字不断增加,我便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进课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他们用语文课上学到的自学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画出文中优美词句和段落,圈出文中用得准确的词语。这样的阅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使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积淀语感,积累语言,学会了许多作文技巧。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作文教学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走好了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发灵感,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反之,学生则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毫无灵感可言。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空洞性和形式化,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本文针对改进小学生作文现状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找米下锅
学生往往在写作中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作文之本。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上学期我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我爱豆芽儿。要求每个学生都利用一周时间在家种豆芽,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豆芽茁壮成长,写观察日记,一周后看谁的豆芽长得最好,谁的日记写得最棒。结果我们班的孩子不但懂得适当高温有利于豆芽生长,还说出很多观察体会。我便这样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通过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也能写出好文章。
学生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比如春天来了,我带学生们到郊外去寻找春天,然后写一篇日记。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到的树木、花草入手去写。而有的小朋友却另辟新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天空飘着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就体现了小作者的独到之处。
二、在生活中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是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精彩之笔,或者是一个优美的词句,或者是一个独到的见解,或者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及时加以褒奖;二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习作题材;三是要扫除学生头脑中“我不会写”的思想障碍。
學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肯定学生的一次成功,往往成功就会接踵而来。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将作文制作成“学生的书”,在班级、学校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阅,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读者群(特别是同龄读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认同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我为了给学生提供作文交流的平台,在教室后黑板建立作文园地,出版学生作文小集,学生有好的文章,我便发《用稿通知》:××同学,你的作文《 ×××》写得很出色,将发表在班级“我们的小作家”栏目,特此通知,请将喜讯转告你家长,让他们分享你成功的喜悦。希望你再接再厉,博览群书,写出更多好文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创新
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特点,拓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多说,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同时鼓励大胆创新。
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如果学生作文只是奉命而作,依样画瓢,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思维遭定势,作文无生气。我们只有将“创新”二字嵌入学生头脑,学生才会在作文中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由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这样一篇篇富有个性、充满真情的佳作才会产生。如教学《三只白鹤》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如果你是第四只白鹤,你会怎么做?请写下来,告诉你的同伴。有的学生说会把鱼挂在树上;或把鱼埋在土里后用一根树枝插在上面当标志;或把鱼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等。这样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在生活中积累——多读、多写、多记、多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文字,一篇习作,这些“台上十分钟”处处都要用到平时积累的“台下十年功”。
首先,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和研习,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
其次,写日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应循序渐进,一天一练。我对孩子日记中的闪光点不断给予表扬,同时也经常委婉地指出他们日记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写日记的热情始终很高。
再次,注意引导学生品赏、摘抄优美词句,建立“语言宝库”。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识字不断增加,我便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进课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他们用语文课上学到的自学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画出文中优美词句和段落,圈出文中用得准确的词语。这样的阅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使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积淀语感,积累语言,学会了许多作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