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汉语中的习语、成语、委婉语看隐喻能力和隐喻运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把隐喻看作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把它上升为人类的思维现象去研究,把它看作一种认知模式,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几个英汉习语(成语)和委婉语的对比,试图讨论隐喻作为—种思维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使隐喻又具有了民族约定性。
其他文献
口语练习中的必修课程——“朗读”,通常意义下定义为:“它是一种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朗读有诸多益处,比如,大声朗读时能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思维和记忆;不仅如此,通过朗读中对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的把握,还可以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使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
语言学习理论所研究的,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我们发现,人们学习语言所遇到的问题和语言学所研究的问题是两码事。比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究竟是单句还是复句,语言学家们至今还争论不休,可是说这样的句子,没有人会感到困难。人们常说的“教学”这个词固然反映了“教”与“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它多少还反映着一些旧的观念,就是把“教”放在首位。针对这种现象,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这个口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交际能力、文明程度以及语言素养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