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发展迅速。由于我国提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鉴于此,本文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进行研究,通过阐述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而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献力。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N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341-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实施积极有利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协调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人类生活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时,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进入发展新常态,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新古典经济的增长理论中,其认为应依靠经济要素的投入,保持经济发展的最终稳态水平,但由于受环境资源有限性的影响,资源环境的消耗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具有约束作用,将促使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其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新形式的发展,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将会无形中减轻资源的消耗程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压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1]。新常态经济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新常规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我国资源承载的压力逐渐加重,资源环境呈现脆弱性状态,属于我国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制约因素,为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由传统粗放式变为环境友好型,我国应将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关键目标。
二、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经济环境资源进行低成本的输出,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期,为实现自给自足,积极发挥市场的主体性,实行“少数人先富”的经济政策,加强对东南部经济发展的改革,再进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物质基础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同,而地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问题,造成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在现今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此战略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导致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形成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发展失衡问题严重,发展状况缺少协调性和持续性。例如,东部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取得全部收益,而中西部地区未获得应有的补偿,导致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进行过度消耗,加剧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的状况。
(二)未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结构
在我国资源环境进行低成本转移国际产业的过程中,参与国际产业结构的分工,其代价逐渐凸显[2]。我国未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结构,政府部门根据土地资源为国有,进行招商引资,并降低成本,进行工业和建筑用地的开发投入,导致我国土地资源不断流失,从造成而环境与资源的未完全定价,导致我国参与并承接了全球诸多环境污染型与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使土地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其稀缺性逐渐显现,加速资源环境的恶化,造成资源环境的成本逐渐提高,难以维持低成本产业结构,导致资源环境结构未合理。
三、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
为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应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应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环境保护路线,制定新型的环保体制,根据“法治思维、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构建适度集权的环保体制,加大政府的治理范围,增加环境保护支出,履行相应的职责,对地方实施严格监管,形成垂直管理,避免地区进行分权管理,削弱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3]。在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的力度,保证环境的监测数据具有权威性与统一性,并确保监测信息数据的公开性,使数据信息完全透明。还应对环境行政进行有效管理,适当的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权力,主要是在环境规划、教育、投资、法规方面,发挥其信息优势,正确引导其行政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提高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
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主动融入社会经济的改革,在新常态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环境的保护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应主动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融入到环境保护中,并善于利用市场化手段与社会制度创新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4]。与此同时,还应优先考虑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监管,贯彻落实法制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力度,并充分发挥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根据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的过程,积极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实施利于环境的价格、投资、税收、保险、金融、财政等方案,创造较为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不断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加强节能产业的开发,形成约束和激励并存的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三)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
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环境保护,应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对环境结构进行改革,使经济结构和现代发展相匹配。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应避免社会、政府和市场的结构混乱,應积极实行事前进行预防、事中进行有效控制、事后进行及时处理的策略。在优化公共环境服务时,应减少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大型包揽活动,以此提升治理的效率,减少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摩擦。优化治理结构,还应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与节约能源的治理,优化环境的事后处理结构,加强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信息服务,增强环境的事前预防工作,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共同进步[5]。例如,在诸多欧美国家中,进行环境优化的实验,其研究表明,对环境进行事前预防强于事后的及时处理,并能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提高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调整经济结构、保护自然环境,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的研究,进而促进社会稳步发展。望此次研究能被政府管理者广泛关注,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腾.关于新常态下高校金融课程教学方向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2):22-28.
[2]丁晓峰.孙永生.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3):29-30.
[3]马超平.新常态下深度经济结构调整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4):12-14.
[4]刘颖.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难点探析——通辽市为例[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6,5(1):54-57.
[5]谢长安.刘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经济结构内涵探析——兼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J].管理学刊,2017,6(5):13-24.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N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341-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实施积极有利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协调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人类生活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时,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进入发展新常态,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新古典经济的增长理论中,其认为应依靠经济要素的投入,保持经济发展的最终稳态水平,但由于受环境资源有限性的影响,资源环境的消耗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具有约束作用,将促使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其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新形式的发展,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将会无形中减轻资源的消耗程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压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1]。新常态经济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新常规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我国资源承载的压力逐渐加重,资源环境呈现脆弱性状态,属于我国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制约因素,为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由传统粗放式变为环境友好型,我国应将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关键目标。
二、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经济环境资源进行低成本的输出,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期,为实现自给自足,积极发挥市场的主体性,实行“少数人先富”的经济政策,加强对东南部经济发展的改革,再进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物质基础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同,而地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问题,造成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在现今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此战略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导致经济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形成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发展失衡问题严重,发展状况缺少协调性和持续性。例如,东部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取得全部收益,而中西部地区未获得应有的补偿,导致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进行过度消耗,加剧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的状况。
(二)未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结构
在我国资源环境进行低成本转移国际产业的过程中,参与国际产业结构的分工,其代价逐渐凸显[2]。我国未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结构,政府部门根据土地资源为国有,进行招商引资,并降低成本,进行工业和建筑用地的开发投入,导致我国土地资源不断流失,从造成而环境与资源的未完全定价,导致我国参与并承接了全球诸多环境污染型与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使土地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其稀缺性逐渐显现,加速资源环境的恶化,造成资源环境的成本逐渐提高,难以维持低成本产业结构,导致资源环境结构未合理。
三、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
为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应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应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环境保护路线,制定新型的环保体制,根据“法治思维、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构建适度集权的环保体制,加大政府的治理范围,增加环境保护支出,履行相应的职责,对地方实施严格监管,形成垂直管理,避免地区进行分权管理,削弱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3]。在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的力度,保证环境的监测数据具有权威性与统一性,并确保监测信息数据的公开性,使数据信息完全透明。还应对环境行政进行有效管理,适当的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权力,主要是在环境规划、教育、投资、法规方面,发挥其信息优势,正确引导其行政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提高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
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主动融入社会经济的改革,在新常态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环境的保护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应主动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融入到环境保护中,并善于利用市场化手段与社会制度创新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4]。与此同时,还应优先考虑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监管,贯彻落实法制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力度,并充分发挥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根据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的过程,积极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实施利于环境的价格、投资、税收、保险、金融、财政等方案,创造较为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不断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加强节能产业的开发,形成约束和激励并存的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三)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
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环境保护,应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对环境结构进行改革,使经济结构和现代发展相匹配。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应避免社会、政府和市场的结构混乱,應积极实行事前进行预防、事中进行有效控制、事后进行及时处理的策略。在优化公共环境服务时,应减少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大型包揽活动,以此提升治理的效率,减少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摩擦。优化治理结构,还应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与节约能源的治理,优化环境的事后处理结构,加强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信息服务,增强环境的事前预防工作,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共同进步[5]。例如,在诸多欧美国家中,进行环境优化的实验,其研究表明,对环境进行事前预防强于事后的及时处理,并能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加强改革生态的环保体制、提高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优化经济与环境的治理结构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调整经济结构、保护自然环境,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的研究,进而促进社会稳步发展。望此次研究能被政府管理者广泛关注,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腾.关于新常态下高校金融课程教学方向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2):22-28.
[2]丁晓峰.孙永生.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3):29-30.
[3]马超平.新常态下深度经济结构调整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4):12-14.
[4]刘颖.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难点探析——通辽市为例[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6,5(1):54-57.
[5]谢长安.刘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经济结构内涵探析——兼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J].管理学刊,2017,6(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