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深入挖掘精神因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内驱力,健康向上。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04-02
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文化就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狭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中学职业教育中,更应挖掘精神因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向上。
人类学家鲍亚士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沉睡在历史书中,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这座宝藏,用文化遗产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进物质文化的天地中去领会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之成为保护、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
一、为什么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
(一)国家繁荣的需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逐渐积淀沉积下来的。纵观中外文明史,中华文明能够一以贯之的承续至今,无不与文化的积淀有关。每当处于民族危亡关头,无数仁人志士都舍身忘我,取义成仁。文明的延续需要薪火相传。文明的缺失必定引发民族的衰亡。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解决丰裕物质世界中的精神疾患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
(二)伟大时代的需要
中國梦的实现是以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依据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正是精髓所在。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传统文化遭遇发展的低谷。如今校园内,青春、言情、财经、小资、卡通、网络、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等阅读冲淡了传统文化。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文明的回归。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优秀文化做后盾。
(三)教育自身的需求
《职业教育大纲》指出“学习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庄文中老师指出:“语文是民族性最强的学科,不加强民族文化素质教学,语文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失去了民族之根的特性。”
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漱溟)”有了生命的觉解便会有生命的自律。
一所学校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其教育教学发展才有根基,才有底气。学校文化只有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学校文化的根基才深,根基才牢;只有把学校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学校文化才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只有以课程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才能把学校建成师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职业教育中要关注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一)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生存的环境,文化也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祖国栋梁。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同时,也立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一带一路”大“文化圈”的全面建设,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发掘本地区地域文化
我们生长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厚的地域文化涵养着我们,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丰厚的历史、人文等孕育了善良、纯朴的民风,培养了勤劳、智慧的民乐人民,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民乐地域文化。
(三)着眼学校历史文化积淀
我们的先贤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校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学校的文化史。
(四)创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学校现代文化
理念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大而和谐的文化磁场。
(五)展现优美的校园文化
古典与现代整合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契合的文化特质,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文化内涵使学校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充分彰显。
(六)融汇课程文化与活动文化
课程文化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活动文化以课程文化为依托,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共同发展。
三、主要途径和策略
(一)深入挖掘,利用课堂
各学科都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以语文为例,语文课本中编排了许多文字优美的古诗文,在教学中,我们要涵咏语言,内化品格,借助于古诗文优美的语言玩味体验,获得审美体验,学习古仁人崇高的品格。
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写景叙事,起承转合间就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辅君安民理想再次展示出来,也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砥砺自己于困境中不甘消沉。正如清人邵子湘评论:“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仔细品味,在旷古悠远的历史情怀中,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兼顾课外,形成系统
吃透儒家文化,以《论语》《孟子》为核心,体认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和合理念,仁义主张,宽容精神,天人合一的理念等,兼收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及佛门“戒定慧”等,重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激发内驱力,成为优秀人才。在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渗透中加强文化自信。从文化之根汲取源头活水,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修为上。如学习《论语》名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时,就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加强自律性。在自觉自省中努力克服主观猜测,做事不固执己见,要根据客观事实做出正确的选择。
采用以下措施:
1.编订校本教材
积极筹措资金,精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经典名篇,编成校本教材,做到学生人手一本,让经典文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2.开展经典文化日常诵读活动
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每周安排一节课诵读经典;每天课余休息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国学经典音乐;每天早操、课间操前激情诵读经典。
3.营造校园经典文化氛围
学校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开发其本身就有教育的潜在价值。如我校的三台阁,是师生研读经典文化、崇尚先贤、礼敬文明的一处胜迹。
墻体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浓缩历史,展现文明之光;“中华礼仪”从礼、义、诚、信、忠、孝、廉、耻再现了道德神韵;“汉字风神”从汉字的变迁和名家书法彰显汉字的文化魅力;“天地密码”探究科学奥秘,提升人文熏陶;“名胜文化”传递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愫;“中华诗词”浸润着人的情致,濡染着人的品格。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电子备课室、活动室、食堂和宿舍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格言。“班级文化”催人奋进,“宿舍文化”情深意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利用各教学楼电子屏传播经典文化。
4.开展经典文化专题活动
全校每年9月28日举行大型的祭孔大典;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诵读竞赛活动;挖掘经典文化的资源;每班每学期召开两次体现经典文化主题的班团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文化手抄报展览,一次经典文化知识竞赛;定期邀请校内外学者开展经典文化讲座,设置“道德讲堂”,普及经典文化常识。
5.重视经典文化外显
在政治课、班团课、语文以及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修订和规范我校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校的德育工作、班级建设体现鲜明的文化特色;开展“十八岁成人礼”活动,把经典文化从对学生的熏陶扩展到对家长的感知与感动,实现经典文化精神的宣扬,从而全方位扩大学校经典文化教育的影响;坚持长期不懈地进行经典文化学习和宣扬,力争在校内外形成鲜明的经典文化教育特色。
(三)注重民俗,积极参与
积极挖掘地方资源,如传统建筑、有价值的地方民俗、传统节日等,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研究,激发兴趣。如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祁连山、河西宝卷、木塔石窟、皮影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开发校本教材,将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出来。如我校开发的校本教育资源有:《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可爱的家乡》《慎终追远话祭祖——修家谱》《河西文化的重要载体——河西宝卷》《“流动的敦煌壁画”——物馆镇馆之宝——水路画》《儒家思想的历史遗存——金山书院的前世今身》《佛教文化的点点滴滴——圣天寺,清龙寺,圆通塔》等。
从根本上说,学校是培养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在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审美文化等教育上不能袖手旁观,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教育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养成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底蕴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抹杀。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04-02
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文化就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狭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中学职业教育中,更应挖掘精神因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向上。
人类学家鲍亚士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沉睡在历史书中,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这座宝藏,用文化遗产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进物质文化的天地中去领会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之成为保护、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
一、为什么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
(一)国家繁荣的需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逐渐积淀沉积下来的。纵观中外文明史,中华文明能够一以贯之的承续至今,无不与文化的积淀有关。每当处于民族危亡关头,无数仁人志士都舍身忘我,取义成仁。文明的延续需要薪火相传。文明的缺失必定引发民族的衰亡。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解决丰裕物质世界中的精神疾患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
(二)伟大时代的需要
中國梦的实现是以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依据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正是精髓所在。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传统文化遭遇发展的低谷。如今校园内,青春、言情、财经、小资、卡通、网络、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等阅读冲淡了传统文化。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文明的回归。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优秀文化做后盾。
(三)教育自身的需求
《职业教育大纲》指出“学习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庄文中老师指出:“语文是民族性最强的学科,不加强民族文化素质教学,语文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失去了民族之根的特性。”
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梁漱溟)”有了生命的觉解便会有生命的自律。
一所学校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其教育教学发展才有根基,才有底气。学校文化只有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学校文化的根基才深,根基才牢;只有把学校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学校文化才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只有以课程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才能把学校建成师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职业教育中要关注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一)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生存的环境,文化也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祖国栋梁。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同时,也立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一带一路”大“文化圈”的全面建设,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发掘本地区地域文化
我们生长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厚的地域文化涵养着我们,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丰厚的历史、人文等孕育了善良、纯朴的民风,培养了勤劳、智慧的民乐人民,创造了灿烂、优秀的民乐地域文化。
(三)着眼学校历史文化积淀
我们的先贤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校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学校的文化史。
(四)创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学校现代文化
理念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大而和谐的文化磁场。
(五)展现优美的校园文化
古典与现代整合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契合的文化特质,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文化内涵使学校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充分彰显。
(六)融汇课程文化与活动文化
课程文化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活动文化以课程文化为依托,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共同发展。
三、主要途径和策略
(一)深入挖掘,利用课堂
各学科都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以语文为例,语文课本中编排了许多文字优美的古诗文,在教学中,我们要涵咏语言,内化品格,借助于古诗文优美的语言玩味体验,获得审美体验,学习古仁人崇高的品格。
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写景叙事,起承转合间就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辅君安民理想再次展示出来,也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砥砺自己于困境中不甘消沉。正如清人邵子湘评论:“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仔细品味,在旷古悠远的历史情怀中,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兼顾课外,形成系统
吃透儒家文化,以《论语》《孟子》为核心,体认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和合理念,仁义主张,宽容精神,天人合一的理念等,兼收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及佛门“戒定慧”等,重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激发内驱力,成为优秀人才。在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渗透中加强文化自信。从文化之根汲取源头活水,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修为上。如学习《论语》名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时,就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加强自律性。在自觉自省中努力克服主观猜测,做事不固执己见,要根据客观事实做出正确的选择。
采用以下措施:
1.编订校本教材
积极筹措资金,精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经典名篇,编成校本教材,做到学生人手一本,让经典文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2.开展经典文化日常诵读活动
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每周安排一节课诵读经典;每天课余休息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国学经典音乐;每天早操、课间操前激情诵读经典。
3.营造校园经典文化氛围
学校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开发其本身就有教育的潜在价值。如我校的三台阁,是师生研读经典文化、崇尚先贤、礼敬文明的一处胜迹。
墻体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浓缩历史,展现文明之光;“中华礼仪”从礼、义、诚、信、忠、孝、廉、耻再现了道德神韵;“汉字风神”从汉字的变迁和名家书法彰显汉字的文化魅力;“天地密码”探究科学奥秘,提升人文熏陶;“名胜文化”传递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愫;“中华诗词”浸润着人的情致,濡染着人的品格。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电子备课室、活动室、食堂和宿舍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格言。“班级文化”催人奋进,“宿舍文化”情深意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利用各教学楼电子屏传播经典文化。
4.开展经典文化专题活动
全校每年9月28日举行大型的祭孔大典;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诵读竞赛活动;挖掘经典文化的资源;每班每学期召开两次体现经典文化主题的班团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文化手抄报展览,一次经典文化知识竞赛;定期邀请校内外学者开展经典文化讲座,设置“道德讲堂”,普及经典文化常识。
5.重视经典文化外显
在政治课、班团课、语文以及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修订和规范我校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校的德育工作、班级建设体现鲜明的文化特色;开展“十八岁成人礼”活动,把经典文化从对学生的熏陶扩展到对家长的感知与感动,实现经典文化精神的宣扬,从而全方位扩大学校经典文化教育的影响;坚持长期不懈地进行经典文化学习和宣扬,力争在校内外形成鲜明的经典文化教育特色。
(三)注重民俗,积极参与
积极挖掘地方资源,如传统建筑、有价值的地方民俗、传统节日等,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研究,激发兴趣。如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祁连山、河西宝卷、木塔石窟、皮影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开发校本教材,将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出来。如我校开发的校本教育资源有:《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可爱的家乡》《慎终追远话祭祖——修家谱》《河西文化的重要载体——河西宝卷》《“流动的敦煌壁画”——物馆镇馆之宝——水路画》《儒家思想的历史遗存——金山书院的前世今身》《佛教文化的点点滴滴——圣天寺,清龙寺,圆通塔》等。
从根本上说,学校是培养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在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审美文化等教育上不能袖手旁观,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教育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养成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底蕴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