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阅读者调节自己的情绪,使阅读效率得到提高。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创设什么样的适合学生的阅读情境,这就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方式创设阅读情境
  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语文教材中秀丽的自然风光、精美的插图、精彩的故事、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等资料结合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通过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直观的情境,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朱自清的《春》文字优美,教师可以借助关于春天的影片、图片资料,根据课文内容加以筛选、整合,把学生带入到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让他们领悟什么是春的使者,什么是美,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眼中的春,笔下的春。文章通过植物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也让学生们学会怎样进行景物描写,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们试着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学以致用。
  二、结合生活热点,创设阅读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社会热点、当下生活实际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从语文学科能够看到人类社会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变迁,作为博古通今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语文。
  在教授阅读课时,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阅历对学生进行拓展。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对每篇文章的理解并不相同。作为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见解、观点。找到切入点,教师加以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路拽到正确的轨道。
  三、创设幽默阅读教学情境
  语文是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个老师如果能够用十几种不同的语调、姿势、表情讲课,而且博古通今,知识面广,讲课似单田芳说书那样,不愁学生不听,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吸取各方面的知识。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要激发学生兴趣,孩子们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所以说,教育的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它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风格的体现。通过幽默的教学风格,教师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四、创设问题阅读情境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阅读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意义,引导学生深思,通过问题的解决,使他们有所感悟。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向同学们提出北平的秋与咱们家乡的秋有什么相同之处,故都的秋又与南方的秋有什么不同之处,其中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情趣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便于学生掌握文章主旨、作者创作意图。同时根据《故都的秋》,让同学们写一写“我眼中家乡的秋”,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各种阅读情境,渗透情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感悟阅读中所蕴含的情感,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庆安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中医药新闻工作者对中医药事业的广泛传播与宣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举足轻重,承前启后,因此,要求中医药新闻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融汇贯通的能力。现将编辑的
按理来说,古诗词欣赏应该是高中语文课堂中最有语文味的,因为诗词是最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的。然而现实教学中,与语文老师交流,均反应很是无奈,特别是教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
残疾人通常根据其政治、经济、精神和社会保障等利益需要进行利益表达。当残疾人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缺乏利益表达意识、社会利益输出不平衡等因素造成制度化利益表达受阻
初中语文因其学科性质独特,并非像其他学科那样阶段性强、目标分级明确,加之没有分別开设阅读和写作课,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对此,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词语的理解与用词的训练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限制,除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对文本的阅读只注重内容情节不注意字斟句酌,引导学生关注词语讲究用词便显得格外重要。例如教学《只要翻过那座山》时,课文中有一句“每当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无数重担
留守家庭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留守家庭的孩子考入大学后出现了很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渐渐演变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负面力量,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矫正这种行为,并通过各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