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新理念第一次以法定的形式强调了“素养论”。这种素养指的是语文素养,即热爱祖国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具有创新的思维和搜集信息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现代新人。现代新人不但应具有高智商(IQ),而且应具有高情商(EQ),尤其应具有高德商(MQ)。只有这样的现代新人,才能适应21世纪人类高科技与高情商相结合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格教育至少应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①荣耀和耻辱,即要有正确的荣辱观。无荣无耻,以不当为荣、以不当为耻都是人格低下的表现。文天祥、方志敏不在高官厚禄面前屈膝,这便是知耻知荣。②宽容与爱憎。宽容是指容能容之事、容可容之人,不排除异己,不嫉妒贤能;爱憎是指敢爱敢恨,不畏强凌弱,遇不平之事敢仗义执言、主持公平,见危难之人能奉献爱心、伸手相救。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最准确、最概括的诠释。③进取与平淡。既要有所追求,甚至有“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的求索精神,可以为自己的追求牺牲一切;又要淡泊明志,淡薄名利,绝不为达到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周总理为祖国鞠躬尽瘁、奋斗终身,女排姑娘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不畏艰苦,这些都是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典型。④自尊与自谦。自尊是要自重,损人利己的事不做,不为“苟得”名利富贵而卑躬屈膝,不为“苟得”金钱权力扭曲自己的灵魂。与此同时,自尊而不傲人。自尊者必自谦,不知自谦者则不知自尊,而为自大。周总理在国内外德高望重,但又平易近人;鲁迅先生一生傲骨,但又视进步青年为兄弟。这都是自尊与自谦的完美结合。
总之,语文教学的人格培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哪些方法、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语文教材中有着人格培育的丰富资源。课文的内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行熏陶感染。
其次,抓住课文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人格的重要。例如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我要求学生以“我的哨子”为题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社会现象剖析身边“咸亨酒店”似的冷漠,并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看客”,进而感受鲁迅先生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
唯有注重“熏陶感染”的阅读,才能对学生的人格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首先,让学生懂得人品(人格)与文品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练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可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再次,在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人格进行直接的教育,抓住契机进行引导。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培养健康和谐的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实施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格教育至少应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①荣耀和耻辱,即要有正确的荣辱观。无荣无耻,以不当为荣、以不当为耻都是人格低下的表现。文天祥、方志敏不在高官厚禄面前屈膝,这便是知耻知荣。②宽容与爱憎。宽容是指容能容之事、容可容之人,不排除异己,不嫉妒贤能;爱憎是指敢爱敢恨,不畏强凌弱,遇不平之事敢仗义执言、主持公平,见危难之人能奉献爱心、伸手相救。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最准确、最概括的诠释。③进取与平淡。既要有所追求,甚至有“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的求索精神,可以为自己的追求牺牲一切;又要淡泊明志,淡薄名利,绝不为达到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周总理为祖国鞠躬尽瘁、奋斗终身,女排姑娘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不畏艰苦,这些都是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典型。④自尊与自谦。自尊是要自重,损人利己的事不做,不为“苟得”名利富贵而卑躬屈膝,不为“苟得”金钱权力扭曲自己的灵魂。与此同时,自尊而不傲人。自尊者必自谦,不知自谦者则不知自尊,而为自大。周总理在国内外德高望重,但又平易近人;鲁迅先生一生傲骨,但又视进步青年为兄弟。这都是自尊与自谦的完美结合。
总之,语文教学的人格培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哪些方法、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语文教材中有着人格培育的丰富资源。课文的内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行熏陶感染。
其次,抓住课文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人格的重要。例如学习富兰克林的《哨子》,我要求学生以“我的哨子”为题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社会现象剖析身边“咸亨酒店”似的冷漠,并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看客”,进而感受鲁迅先生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
唯有注重“熏陶感染”的阅读,才能对学生的人格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首先,让学生懂得人品(人格)与文品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练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可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再次,在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人格进行直接的教育,抓住契机进行引导。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培养健康和谐的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实施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