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浪网看到一则新闻:“2019年3月15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数名身穿校服的男学生手持木棍、皮带在楼道里殴打一名男生,木棍被打断后,有男生开始用脚快速踢打被打者头部。”西安市公安局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视频中施暴学生确实是西安十一中学学生。”
事件发生,舆论纷纷。校园欺凌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数年前,本地一则校园欺凌的视频也曾在网上疯传。视频中,几个身着校服的初中女生,在宿舍里,对另一名女生扇耳光、揪头发、推拉撕扯,不忍目睹……诸如此类事件,不时见诸媒体。令人震惊之余,不禁心生疑惑:从何时起,校园欺凌登堂入室,成为一个个学生讳莫如深的暗伤?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感忧虑。探讨校园欺凌现象并思考应对之策略,刻不容缓。
一、探讨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意义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简单讲,就是学生之间一方欺负另一方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表现多样,具有重复性、隐蔽性等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欺凌的危害不会因欺凌行为的终止而结束。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的伤害,不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伤害。这种伤害,会给幼小心灵留下阴影,甚至导致个别人成年后的心理扭曲。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亿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校园欺凌行为,会给被欺凌者留下心理创伤,使欺凌者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基于中学阶段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研究学校层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欺凌事件发生。
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欺凌点多面广、复杂隐蔽,就像蚁穴侵蚀大堤一样,渐进而严重地干扰正常的校园秩序。采取强有力手段遏止校园欺凌的发生,是学校有序运行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友爱、向善的校园环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更多的教师关注校园欺凌,及时发现并遏止欺凌苗头,群策群力,防患于未然。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1.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大多身体强壮或是性格偏狭而态度强硬蛮横,遇事冲动,不讲理。他们做事不考虑后果,或对后果持无所谓态度。并且无心学业,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差学生,皮学生,有时以欺凌其他同学来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2)家庭因素
由于经济条件普遍好转,部分家庭对孩子过于纵容,一味顺从,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严加追责,结果助长了孩子的嚣张气焰。还有部分家庭,家长或疏于管理,或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等等因素,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时往往选择暴力相向。
(3)学校因素
其一,雖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是,学校层面更看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美育及人文教育。其二,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各种不良习气抬头。在一些管理辐射不到的或放松地方,违纪行为就出现了,其中就有欺凌行为。其三,教师和学校没有惩戒权,仅依靠说服教育并不能对实施欺凌者及其他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欺凌行为屡禁不止。
(4)社会因素
作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大染缸的熏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也在学生中开始滋生。另一方面,网络的影响不容小觑,暴力游戏、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的很多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而部分未成年人却乐在其中,未知其害。
2.学校防治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
(1)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对校园欺凌行为高度重视,创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机制。同时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以及宿舍、厕所等地方的重点巡查,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2)重视德育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讲座、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积极引导,晓以利害,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营造团结、友善、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消除欺凌行为滋生的土壤。
(4)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对班上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被欺凌者进行疏导,对欺凌者进行行为矫治,将欺凌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之,校园欺凌,事关学生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应多措并举,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西安校园欺凌视频热传[N]. 新京报,2019-3-15.
[2]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R]. 2017-11-22.
[3] 张文新.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 心理学报,2002(04).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事件发生,舆论纷纷。校园欺凌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数年前,本地一则校园欺凌的视频也曾在网上疯传。视频中,几个身着校服的初中女生,在宿舍里,对另一名女生扇耳光、揪头发、推拉撕扯,不忍目睹……诸如此类事件,不时见诸媒体。令人震惊之余,不禁心生疑惑:从何时起,校园欺凌登堂入室,成为一个个学生讳莫如深的暗伤?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感忧虑。探讨校园欺凌现象并思考应对之策略,刻不容缓。
一、探讨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意义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简单讲,就是学生之间一方欺负另一方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表现多样,具有重复性、隐蔽性等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欺凌的危害不会因欺凌行为的终止而结束。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的伤害,不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伤害。这种伤害,会给幼小心灵留下阴影,甚至导致个别人成年后的心理扭曲。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亿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校园欺凌行为,会给被欺凌者留下心理创伤,使欺凌者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基于中学阶段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研究学校层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欺凌事件发生。
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欺凌点多面广、复杂隐蔽,就像蚁穴侵蚀大堤一样,渐进而严重地干扰正常的校园秩序。采取强有力手段遏止校园欺凌的发生,是学校有序运行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友爱、向善的校园环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更多的教师关注校园欺凌,及时发现并遏止欺凌苗头,群策群力,防患于未然。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1.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大多身体强壮或是性格偏狭而态度强硬蛮横,遇事冲动,不讲理。他们做事不考虑后果,或对后果持无所谓态度。并且无心学业,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差学生,皮学生,有时以欺凌其他同学来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2)家庭因素
由于经济条件普遍好转,部分家庭对孩子过于纵容,一味顺从,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严加追责,结果助长了孩子的嚣张气焰。还有部分家庭,家长或疏于管理,或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等等因素,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时往往选择暴力相向。
(3)学校因素
其一,雖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是,学校层面更看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美育及人文教育。其二,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各种不良习气抬头。在一些管理辐射不到的或放松地方,违纪行为就出现了,其中就有欺凌行为。其三,教师和学校没有惩戒权,仅依靠说服教育并不能对实施欺凌者及其他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欺凌行为屡禁不止。
(4)社会因素
作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大染缸的熏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也在学生中开始滋生。另一方面,网络的影响不容小觑,暴力游戏、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的很多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而部分未成年人却乐在其中,未知其害。
2.学校防治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
(1)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对校园欺凌行为高度重视,创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机制。同时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以及宿舍、厕所等地方的重点巡查,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2)重视德育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讲座、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积极引导,晓以利害,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营造团结、友善、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消除欺凌行为滋生的土壤。
(4)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对班上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被欺凌者进行疏导,对欺凌者进行行为矫治,将欺凌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之,校园欺凌,事关学生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应多措并举,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西安校园欺凌视频热传[N]. 新京报,2019-3-15.
[2]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R]. 2017-11-22.
[3] 张文新.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 心理学报,2002(04).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