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全国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2012年可以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因国内外纺织市场持续不振,特别是受国内外棉价差过大的影响,纺织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不少企业出现成本倒挂现象。
大环境下,农八师石河子市的纺织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2012年1~8月师市纺织行业经济运行通报》显示,1~8月,师市纺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同比减少5.3%,整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05亿元,同比减盈1.79亿元,80%以上的纺织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即使是在如此严峻的市场考验面前,位于西工业园区内的石河子华孚纺织有限公司、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3家棉纺织企业,却一如既往地跑出了自己的速度:1~8月,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盈利652万元,华孚纺织盈利2937万元,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则呈现出加速生产,效益平稳上升的良好势头。
这3家企业为何能在市场持迷的情况下,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春色满园?答案似乎并不复杂,这就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坚定不移地强化内部管理,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及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让企业保持强大的造血能力。
倾力打造企业品牌
石河子华孚纺织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企业,从2009年12月18日组建成立的第一天起到现在,先后投入2700多万元,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色纺生产线,并将5.12万锭普通纱生产线改造成色纺纱生产线,倾力打造“华孚牌”色纺纱这一品牌。同时,企业大幅度地调整产品结构,改进配套流程,只需比例很低的色染棉,就能勾兑纺出无需下游织布企业再染色的彩色纱,填补了疆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令人感叹的是,华孚致力于色纺纱生产的2010年,正值国内外纺织企业高歌猛进,产品供不应求的旺盛时期,一些本想像华孚一样引进色纺纱生产线的企业,见生产普通纱赚钱快、回报高,就毫不犹豫地打消了技改的念头,继续开足马力生产普通纱。
当时,这些企业大概不会想到,这一做法会让企业后续发展乏力,无力面对残酷的竞争。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面对巨大的诱惑,头脑清醒、理智的华孚,不为所动,始终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出“华孚牌”色纺纱中的顶级产品——“新疆灰”。
麻灰纱是一种需求量很大的棉纱制品。如何让这个不起眼的“大路货”成为纱中珍品?华孚公司以“用全国最好的新疆棉花,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这一理念为支撑,对麻灰纱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出品质过硬的“新疆灰”这一石河子特有的品牌,现月产量达到700多吨,不仅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还成为华孚集团旗下竞争力最强的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东南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顾眼前还是想长远,不仅仅是摆在华孚面前的一道考题,也是值得每个企业深思的问题。
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波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压力,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关口的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在“山雨欲来风满城”的无情竞争中,深深地体会到,扎扎实实地做产品、做市场,才能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
如意公司是2010年6月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全资收购石河子金天阳纺织公司后组建的公司。面对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的现状,该公司借助集团现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在组建之初就引进了64台国内一流的织布机。这样,以前需要90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600人就能完成,极大地减少了用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着重加强全毛和含毛量高的产品的开发力度,相继开发生产出包括PPT长丝、有光长丝与毛纱的交织产品在内的19大类新产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
“舍”也是一种“得”
如果说华孚和如意的成功在于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国内一流的大集团做支撑的话,那么,石河子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这个成长于本土,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在“风也吹雨也打”,且阴天多于晴天的市场冲击中,能不屈不挠地把阵地坚守到现在,很大程度来自于产业升级带来的连锁效应。
为大幅度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在从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加大技改力度,仅今年就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新设备的引进,同时,大规模地淘汰了传统的梭布机,全部采用喷气式织机。
设备更新,重塑发展模式,让企业很快尝到了甜头。今年6月至9月,公司用工人数虽然减少了500多名,但效益不降反升。同时,各种消耗减少,成本下降,产品质量更趋稳定,赢得了客户认同,市场份额也随之扩大。
尽管如此,纺织企业目前无法摆脱的这股寒流,让纺织品的价格连连受挫,效益徘徊在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选择了惜售、不出货的方式,被动应对市场变化。
在等待中,市场不仅没有回暖的迹象,甚至继续呈现出下滑趋势,造成了库存越多、时间越长,亏损也就越大的局面。
为变不利为有利,并尽快回笼资金,八一棉纺织公司以积极的营销手段,即,只要有利,甚或小幅亏损,都以出货为主,而不是盲目地存货,应对市场。
公司董事长李安平自信地告诉记者说,现公司库存一般不超过10天,且主要以现金结算为主,不赊账,企业的流动资金因而真正能“流”得起来。
正是在这种流动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得以维系、持续,不会关停并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企业来说,有时,“舍”也是一种“得”。
据了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纺织企业曾遇到过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是1997至1998年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倒闭破产;第二次是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经受了难以想像的阵痛,一批中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第三次,从今年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危机波及面广,程度较深,纺织企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漫长、难熬的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不采取积极措施,一些企业很有可能等不到春暖花开,就会冻死在路上。
摔打中完成蜕变
如何增强企业的抗寒能力?华孚纺织、新疆如意、八一棉纺织公司,已经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无论是华孚的品牌战略、新疆如意一流的装备及系列新产品,还是八一棉纺织公司的营销策略,都给困境中的纺织企业增添了几许亮意,几许思考。
面对困境,要抱团取暖。为了提振信心,西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不定期地组织园区内的纺织企业座谈、交流的方式,为企业鼓劲,并千方百计给他们传达各种政策,传递各种信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面对困境,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有着“中国棉纺织名城”之称的石河子,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优质棉花产地,今年籽棉总产预计达到100万吨。要把棉花这一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效益,离不开纺织企业。另外,就全国来说,在我国发展纺织工业的大格局不变,纺织行业具备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纺织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面对困境,要尽快转型升级。每一次的危机,每一次的生死挑战,都会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洗牌,促进行业升级和调整。以2008年间的那次危机为例。经历了环境摩擦和深度调整变革的石河子的纺织企业,因转型升级速度快,应变能力强,反而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是目前纺织企业急需完成的功课。
正是在这种流动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得以维系、持续,不会关停并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企业来说,有时,“舍”也是一种“得”。
大环境下,农八师石河子市的纺织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2012年1~8月师市纺织行业经济运行通报》显示,1~8月,师市纺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亿元,同比减少5.3%,整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05亿元,同比减盈1.79亿元,80%以上的纺织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即使是在如此严峻的市场考验面前,位于西工业园区内的石河子华孚纺织有限公司、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3家棉纺织企业,却一如既往地跑出了自己的速度:1~8月,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盈利652万元,华孚纺织盈利2937万元,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则呈现出加速生产,效益平稳上升的良好势头。
这3家企业为何能在市场持迷的情况下,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春色满园?答案似乎并不复杂,这就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坚定不移地强化内部管理,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及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让企业保持强大的造血能力。
倾力打造企业品牌
石河子华孚纺织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企业,从2009年12月18日组建成立的第一天起到现在,先后投入2700多万元,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色纺生产线,并将5.12万锭普通纱生产线改造成色纺纱生产线,倾力打造“华孚牌”色纺纱这一品牌。同时,企业大幅度地调整产品结构,改进配套流程,只需比例很低的色染棉,就能勾兑纺出无需下游织布企业再染色的彩色纱,填补了疆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令人感叹的是,华孚致力于色纺纱生产的2010年,正值国内外纺织企业高歌猛进,产品供不应求的旺盛时期,一些本想像华孚一样引进色纺纱生产线的企业,见生产普通纱赚钱快、回报高,就毫不犹豫地打消了技改的念头,继续开足马力生产普通纱。
当时,这些企业大概不会想到,这一做法会让企业后续发展乏力,无力面对残酷的竞争。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面对巨大的诱惑,头脑清醒、理智的华孚,不为所动,始终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出“华孚牌”色纺纱中的顶级产品——“新疆灰”。
麻灰纱是一种需求量很大的棉纱制品。如何让这个不起眼的“大路货”成为纱中珍品?华孚公司以“用全国最好的新疆棉花,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这一理念为支撑,对麻灰纱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出品质过硬的“新疆灰”这一石河子特有的品牌,现月产量达到700多吨,不仅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还成为华孚集团旗下竞争力最强的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东南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顾眼前还是想长远,不仅仅是摆在华孚面前的一道考题,也是值得每个企业深思的问题。
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波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压力,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关口的新疆如意毛纺织有限公司,在“山雨欲来风满城”的无情竞争中,深深地体会到,扎扎实实地做产品、做市场,才能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
如意公司是2010年6月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全资收购石河子金天阳纺织公司后组建的公司。面对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的现状,该公司借助集团现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在组建之初就引进了64台国内一流的织布机。这样,以前需要90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600人就能完成,极大地减少了用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着重加强全毛和含毛量高的产品的开发力度,相继开发生产出包括PPT长丝、有光长丝与毛纱的交织产品在内的19大类新产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
“舍”也是一种“得”
如果说华孚和如意的成功在于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国内一流的大集团做支撑的话,那么,石河子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这个成长于本土,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在“风也吹雨也打”,且阴天多于晴天的市场冲击中,能不屈不挠地把阵地坚守到现在,很大程度来自于产业升级带来的连锁效应。
为大幅度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八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在从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加大技改力度,仅今年就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新设备的引进,同时,大规模地淘汰了传统的梭布机,全部采用喷气式织机。
设备更新,重塑发展模式,让企业很快尝到了甜头。今年6月至9月,公司用工人数虽然减少了500多名,但效益不降反升。同时,各种消耗减少,成本下降,产品质量更趋稳定,赢得了客户认同,市场份额也随之扩大。
尽管如此,纺织企业目前无法摆脱的这股寒流,让纺织品的价格连连受挫,效益徘徊在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选择了惜售、不出货的方式,被动应对市场变化。
在等待中,市场不仅没有回暖的迹象,甚至继续呈现出下滑趋势,造成了库存越多、时间越长,亏损也就越大的局面。
为变不利为有利,并尽快回笼资金,八一棉纺织公司以积极的营销手段,即,只要有利,甚或小幅亏损,都以出货为主,而不是盲目地存货,应对市场。
公司董事长李安平自信地告诉记者说,现公司库存一般不超过10天,且主要以现金结算为主,不赊账,企业的流动资金因而真正能“流”得起来。
正是在这种流动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得以维系、持续,不会关停并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企业来说,有时,“舍”也是一种“得”。
据了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纺织企业曾遇到过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是1997至1998年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倒闭破产;第二次是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经受了难以想像的阵痛,一批中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第三次,从今年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危机波及面广,程度较深,纺织企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漫长、难熬的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不采取积极措施,一些企业很有可能等不到春暖花开,就会冻死在路上。
摔打中完成蜕变
如何增强企业的抗寒能力?华孚纺织、新疆如意、八一棉纺织公司,已经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无论是华孚的品牌战略、新疆如意一流的装备及系列新产品,还是八一棉纺织公司的营销策略,都给困境中的纺织企业增添了几许亮意,几许思考。
面对困境,要抱团取暖。为了提振信心,西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不定期地组织园区内的纺织企业座谈、交流的方式,为企业鼓劲,并千方百计给他们传达各种政策,传递各种信息,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面对困境,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有着“中国棉纺织名城”之称的石河子,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优质棉花产地,今年籽棉总产预计达到100万吨。要把棉花这一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效益,离不开纺织企业。另外,就全国来说,在我国发展纺织工业的大格局不变,纺织行业具备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纺织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面对困境,要尽快转型升级。每一次的危机,每一次的生死挑战,都会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洗牌,促进行业升级和调整。以2008年间的那次危机为例。经历了环境摩擦和深度调整变革的石河子的纺织企业,因转型升级速度快,应变能力强,反而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是目前纺织企业急需完成的功课。
正是在这种流动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得以维系、持续,不会关停并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企业来说,有时,“舍”也是一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