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贝母内生真菌Boeremia exigua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Boeremia exigua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将它们鉴定为:Cytochalasin B(1)、Cytochalasin B2(2)、Cytochalasin F(3)、Cytochalasin Z2(4)、Cytochalasin T(5)、Mutriolstratin B(6)、Zopfiellasins C(7)、Zopfiellasins D(8)、Cytochalasin Z5(9).采用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炎症效应对以上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检测,其中化合物1、2和3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8.42μM,22.05μM和6.26μM.
其他文献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万例危及生命的曲霉病感染,其中以烟曲霉感染最为多见.近年来,分子技术的进步发现曲霉病也可以由表型与烟曲霉相似,遗传上截然不同的新菌种引起.临床上,超过20%的曲霉分离株是未被识别的或不常见的菌种,我们称其为罕见曲霉菌种.越来越多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病例报道与它们相关.这些菌种表现出与烟曲霉不同的毒力和药物敏感性,其临床菌株基因组序列和表型图谱的缺乏,导致其研究受到阻碍.本文就临床罕见曲霉菌属的流行病学、鉴定方法、药敏情况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