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它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签证和咨询活动。本文主要就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及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存在问题 建议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0-0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产生于高风险社会,并且对职业危机得到应对从而进行的全新审计理念的推出。IIA把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修改,从而让其发展,最后影响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传统的控制导向内部审计和目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独特的审计内容、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
一、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多元化,企业经营环境随之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增加。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把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企业安全和持续发展,企业董事和最高管理层普遍要求内部审计及时披露显现与潜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控制建议,并对审计风险承担一定责任,这样就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多维和有效的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1.2 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内部审计由产生到现在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粗浅到深化、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内部审计的定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强调了内部审计活动要为企业增加价值,突出了风险管理,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里程碑,对促进和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传统内部审计方法的固有缺陷
传统的内部审计以检查历史账簿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来提出建议和意见,所进行的仅仅是事后的评价和反馈,关注的是企业的过去而不是未来,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由于没有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来评价内部控制,而仅仅对控制制度本身进行评价,审计结论脱离了经营目标,无法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直接考虑与企业目标关联的风险及其管理,更多的关注企业的未来。
二、现阶段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及实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目前国际上对风险管理框架研究较多,也公布了相关标准,如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都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但风险导向审计自身的理论体系、实务标准还有待健全、完善和统一。而具体到我国,则更加亟待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审计实践;更加亟待建立相关的实务标准,以规范审计实践。
2.2 风险评估工具缺乏。
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关键是风险评估方法(工具)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但真正完整、形成体系并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反观国内,针对风险导向审计还制定出完整的、体系化的审计指引、审计程序和方法,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审计经验都亟待积累。
2.3 信息库建设滞后。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只有建立强大的面向不同审计对象、不同业务领域的信息数据库,才能满足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不同审计对象的经营策略、评估经营风险和进行有效业绩衡量的需要,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的要求,我们面临着系统亟待建立、数据亟待积累的局面,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的分析判断。
2.4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尚不能满足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是比较先进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活动,这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审计技术,同时还要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等相关知识,但目前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基本为财务、审计等相关背景的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风险管理知识比较匮乏等不足。目前内部审计这样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机构,从事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尚能应付,但要从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明显不能适应。
三、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就是风险管理,其运行环境和审计对象都离不开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风险管理的倡导者和推行者,要不断向企业其他成员灌输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企业所面临各种风险的利弊,并自觉地参与风险管理。只有真正树立了企业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3.2 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要强化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应努力取得单位决策层的支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以此扩展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3.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而且还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另外,要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才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胜任能力。
3.4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进行动态、实时监控的审计模式,需要较高的信息化系统平台。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确定标准内部控制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准确性。通过购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四、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4.1 责任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主要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参与风险管理的建立和运行过程,而是在企业已有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再监督,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4.2 途径问题
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函数,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因此,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途径有两种:即风险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但对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言,其路径专指第二种,即对剩余风险的确认、排序和建议。
4.3 侧重点问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遵循了:目标一风险—控制的顺序,重视与企业目标直接关联的风险分析,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时,关注的是优先选择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并且着眼于评估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此时,内审部门不再只是强化控制。而是通过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使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并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爱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4).
[2] 牟丹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及其对策.财会通讯,2010.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存在问题 建议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90-0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产生于高风险社会,并且对职业危机得到应对从而进行的全新审计理念的推出。IIA把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修改,从而让其发展,最后影响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传统的控制导向内部审计和目前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独特的审计内容、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
一、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 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多元化,企业经营环境随之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增加。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把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为了保证企业安全和持续发展,企业董事和最高管理层普遍要求内部审计及时披露显现与潜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控制建议,并对审计风险承担一定责任,这样就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多维和有效的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1.2 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内部审计由产生到现在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粗浅到深化、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内部审计的定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强调了内部审计活动要为企业增加价值,突出了风险管理,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集中体现和重要里程碑,对促进和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传统内部审计方法的固有缺陷
传统的内部审计以检查历史账簿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来提出建议和意见,所进行的仅仅是事后的评价和反馈,关注的是企业的过去而不是未来,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由于没有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来评价内部控制,而仅仅对控制制度本身进行评价,审计结论脱离了经营目标,无法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直接考虑与企业目标关联的风险及其管理,更多的关注企业的未来。
二、现阶段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及实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目前国际上对风险管理框架研究较多,也公布了相关标准,如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都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但风险导向审计自身的理论体系、实务标准还有待健全、完善和统一。而具体到我国,则更加亟待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审计实践;更加亟待建立相关的实务标准,以规范审计实践。
2.2 风险评估工具缺乏。
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关键是风险评估方法(工具)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但真正完整、形成体系并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反观国内,针对风险导向审计还制定出完整的、体系化的审计指引、审计程序和方法,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审计经验都亟待积累。
2.3 信息库建设滞后。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只有建立强大的面向不同审计对象、不同业务领域的信息数据库,才能满足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不同审计对象的经营策略、评估经营风险和进行有效业绩衡量的需要,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的要求,我们面临着系统亟待建立、数据亟待积累的局面,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的分析判断。
2.4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尚不能满足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是比较先进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活动,这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审计技术,同时还要了解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等相关知识,但目前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单一,基本为财务、审计等相关背景的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风险管理知识比较匮乏等不足。目前内部审计这样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机构,从事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尚能应付,但要从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明显不能适应。
三、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就是风险管理,其运行环境和审计对象都离不开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风险管理的倡导者和推行者,要不断向企业其他成员灌输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企业所面临各种风险的利弊,并自觉地参与风险管理。只有真正树立了企业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3.2 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要强化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应努力取得单位决策层的支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以此扩展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3.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而且还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另外,要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才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胜任能力。
3.4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进行动态、实时监控的审计模式,需要较高的信息化系统平台。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确定标准内部控制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准确性。通过购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四、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4.1 责任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主要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参与风险管理的建立和运行过程,而是在企业已有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再监督,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4.2 途径问题
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函数,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因此,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途径有两种:即风险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但对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言,其路径专指第二种,即对剩余风险的确认、排序和建议。
4.3 侧重点问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遵循了:目标一风险—控制的顺序,重视与企业目标直接关联的风险分析,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时,关注的是优先选择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并且着眼于评估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此时,内审部门不再只是强化控制。而是通过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使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并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爱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4).
[2] 牟丹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及其对策.财会通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