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素材支持】
◎素材一: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竹君,是最早在我国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被称为“分析化学第一人”。章竹君讲起课来总是声音洪亮,生动有趣,意气风发,几百人的大教室连麦克风都不用。有学生形容说:“上课时刚拿出手机,瞬间就被他洪亮的声音震住,同时被震醒的还有旁边想打瞌睡的同学。”然而,几乎没人知道,章教授因为心脏不好,装了四个支架,还患有严重的痛风。有一次,章竹君痛风发作起来,每走一步路都十分吃力。到了上课的时间,在助教的搀扶下,他一步步走进教室,站在讲台那一刹那,他顿时精神焕发,激情澎湃。3个小时,他全程站立。有人建议老师坐一会儿,章竹君却说:“坐着讲课,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19-21期7月合刊第90页《尊重》)
◎素材二: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在进教室教学调研时,观察到一个小男生因课堂上“丢脸”的事情情绪低落,在课堂上不开心,就想找他聊聊。于是,课下刘校长与小男生在二年级教室外的休息区席地而坐,一大一小面对面交流,得到校长的安慰后,小男生脸上有了笑容。一位家长路过此处,用手机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更多家长为刘校长点赞:“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样子。”(详见《作文与考试》2019年第14期第29页“微联播”)
【运用提点】
此作文题目属于漫画类材料作文,画面主要内容是在毕业前最后一课上,一位老师背着手面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一幅正面褒扬类漫画,综合画面中的老师、学生及老师的话语,不难发现此作文写作的大范畴是“教育”,让学生谈的是“师生关系”。在具体写作时,要紧扣教育与师生关系,以防脱离材料主要内容。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确定:从教师角度分析,漫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眷恋与不舍,对学生的陪伴,对教育的热爱,可以从如何对待学生切入谈怎样才能做好新时代的育人者,“师德”“热忱”“尽责”等都可以作为立论的关键词。从学生角度分析,漫画体现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勤奋学习,可以谈如何尊重老师、如何铭记师恩等;从师生整体关系考虑,可以确立“教育的温度”“师生合作”“相互的成就”等写作话题。此作文写作很容易流于浅层次的抒情,要想取得理想成绩,还要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要围绕“师生关系”谈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认识的深度提高作文的高度。
以上两则素材,两位老师,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校长,都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行为的背后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对教育的热爱,而这一切恰恰是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
【活用语段】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富有哲思的话语,告诉我们彼此的崇拜是师生关系和谐相处的法宝。还记得中国“分析化学第一人”章竹君吗?他讲课不用麦克风而声音洪亮,源于他对教育永不泯灭的激情;他痛风发作走路都需要助手搀扶,可是一踏上讲台却精神焕发,讲课全程站立,源于对内心“站着是对学生的尊重”这一执念的坚守。还记得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吗?看到神情沮丧的小男生,他与小男生面对面席地盘腿而坐,这源于他对孩子的关爱与尊重。这一“站”一“坐”,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美好的形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昭示我们,教育是尊重的事业,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会有学生对教师永久的尊重与铭念。
【教师精评】
文段引用陶行知的名言,提出观点。然后用两个“还记得”领起对事例的叙述,增强文段的对话感,便于读者走进文本;叙例抓住人物“站”与“坐”两个细节,深挖其中含意,揭示人物精神境界,较好地证明了观点。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談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素材支持】
陈丹燕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她持续数年的地理阅读,就是以一本经典的书为源头,深入到当地,情景再现,再度创作。她提到了大学时代,一位导师曾提到的接受美学:作者只完成了他想表达的世界,而读者再来完成自己接受的世界。对一件事物最好的接受,就是以你的经历来体会他的世界,两者之间有一个沟通,这才是最好的接受美学。不然,怎么能算懂得和收获?比如,她读了很多遍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还认为自己不算懂得。2013年,以北爱尔兰为背景深入当地,去都柏林老城区走访乔伊斯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小酒馆、街道,参加当地纪念乔伊斯的“布卢姆节”,1904年的都柏林和2013年的都柏林,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和现代交织,对一个城市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一本书一座城……但凡一个事情走心了,怎么样都是郑重。而恰恰,深读、懂得才是对一件事物最好的致敬。(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32期第41页《深入,才是最美的接受》)
【运用提点】
此作文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讲述“我”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感受到并有意识地去寻找音乐的“中国味”。导引语“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告诉我们材料是以感受音乐的“中国味”为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因此作文写作的话题就是“如何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的要求,明确了写作任务,文章不能脱离“上述材料”,“思考和感悟”的应该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材料在认识音乐的“中国味”这一事物的过程中,给我们以启发,即要有实际的大量的体验考察,细致的比较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具体写作时,可以围绕“如何认识事物”,从宏观的角度立意,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比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也可以具体到某种事物,如材料中的音乐,或者其他如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来谈认识事物的感受与思考。 以上素材中,陈丹燕,读一本书懂一座城,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要真正认识一本书,懂得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实地去感受与发现。而这恰恰扣合了作文主题。
【活用语段】
认识事物就要走近它,就要用身去感受,就要用心去体会,唯有如此,事物才会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在内心明媚起来。陈丹燕的地理阅读就是很好的明证。她为了真正认识《尤利西斯》,就随着乔伊斯的笔触,以北爱尔兰为背景深入当地,走进都柏林老城区的小酒馆、街道去探访书中的一些场景,参加当地纪念乔伊斯的“布卢姆节”,探究1904年的都柏林和2013年的都柏林发生的故事,这样因为一本书而读懂一座城,更因读懂了一座城而读懂了一本书。千百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疾呼“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苏东坡深入实地探究石钟山命名原因而发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质问。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启发我们,实践行动是认识事物最好的路径。面对某一事物,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亲近它。
【教师精评】
叙例时以陈丹燕事例为主,以刘勰的话语与苏轼的言行为辅,事例与名言相得益彰,较好地证明了文段观点。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素材支持】
◎素材一:王子安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盲人学校的老师用很平静的语调,向这群有视力障碍的少年宣告:“好好学习盲人按摩,这是你们今后唯一的出路。”那一瞬间,这个双目失明的男孩觉得自己突然“被推进了无底的深渊”。在盲人学校的楼道里来回走了许多圈后,10岁的他决定和命运打个赌,用音乐为自己找条出路——“看不见怎么了?我的人生一样充满可能。”王子安用手摩挲着黑白琴键,使出全部力气按下一组和弦。而就在一次赴异国演出的途中,吹着太平洋的风,王子安挥动着帽子向世界呐喊:“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我要让这个世界看见我!”曾经3次报考音乐学院失败,哭过但不认输。2017年12月,凭着出色的中提琴演奏,18岁的王子安被世界知名的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录取,并且于2018年9月前往就读。王子安说,希望自己的例子能够激励其他人认识到,没有人必须走被框定的路。(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35期第4页“素材好声音”)
◎素材二:高菲的大学第一志愿是金融,但因为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第二志愿,浙江工业大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到了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女子高空作业者。对于高菲来说,被调剂的只是专业,自己决定的才是人生。“第一次爬那么高的铁塔,我也是害怕的,但看着下面那么多人看着你,我没有理由退却。再说,凭什么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就不能做?就做不好呢?”高菲笑着说。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一个90后女孩子的坚强。(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26期第31页《高菲,90后“女飞侠”》)
◎素材三:“女团”“偶像”“出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大概首先想到的都是肤白貌美、唱跳俱佳的女孩。但最近“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里,却走出了一位完全不同的女孩王菊。她皮肤黝黑,身材健壮,一点也不符合大众对“美”的定义和对“女团”的想象。王菊的出现,甚至让一些人觉得是“视觉灾难”。第一次公演结束后,王菊迎来了属于她的“全网黑”时刻。第五期中,她问马东:“我不觉得自己是完全没有实力的人,可是为什么我自己认为的实力,却还不如长得好看的女孩子更受人喜欢?”在给自己拉票时,她说:“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所以我希望你们选择的七分之三,有我。”独立而又自信的性格,让她彻底迎来了全网“黑转粉”。(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26期第30页《不一样的女孩叫王菊》)
【运用提点】
此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关于“作家与读者”关系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作家写作应多倾听读者意见,一种认为作家写作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提取出“倾听读者意见与坚持自己想法”的二元思辨写作话题。但命题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写作导引语中用一个问句,将写作思路拓展开去,命题者不是要求考生谈论写作的问题,而是以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为喻,让考生谈论自我生活与外部世界、大环境、时代生活的关系,即考生要写的应该是个人生活与他人、社会、时代的关系。由此可见,此作文的核心是让考生思考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创造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是多倾听他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当然可以在“倾听他人意见”与“坚持自己想法”中任选一点来立意,但如果仅仅将立意点局限于此,显然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想写出高品质的作文,还需要在思辨性上下功夫,将两种观点融合,确立“创造自己生活既要多倾听他人呼声,又要坚持自我”“创造自我生活要坚持自己想法,但绝不一意孤行”等观点,如此方可夺得高分。
以上素材中,王子安、高菲、王菊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都面对外人评价,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召唤,用坚定的信念照亮了人生的路途,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活用语段】
人生路途之中,他人的意见固然能給我们以警醒,给我们以启发,但人生之舟还需要自我掌舵,生活之路还需要遵循内心的召唤前行。当听到“学习盲人按摩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时,王子安固然迷茫,但是他向命运说不,用音乐在黑暗的世界寻找光明,最终让世界看到了自己;当高考志愿由金融被调剂为电气自动化时,高菲固然失落,但是她坚信被调剂的只是专业,自己决定的才是人生,用自己的勇气改变世人对女子的看法,成为了浙江省女子高空作业第一人;当因自己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材不符合大众对“女团”的认知标准而遭遇“全网黑”时,王菊固然伤心,但是她坚守自我,用独立与自信迎来全网“黑转粉”的高光时刻。他们三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众声喧哗之中,要想让生活出彩,仍然需要做到“我心有主”。因为,恰如汪国真所言:“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教师精评】
文段叙例时采用“当……时,固然……,但是……”句式,抓取细节,用语凝练,并且三个事例构成排比,增强了论证气势。(全文完)
编辑/于智博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素材支持】
◎素材一: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竹君,是最早在我国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被称为“分析化学第一人”。章竹君讲起课来总是声音洪亮,生动有趣,意气风发,几百人的大教室连麦克风都不用。有学生形容说:“上课时刚拿出手机,瞬间就被他洪亮的声音震住,同时被震醒的还有旁边想打瞌睡的同学。”然而,几乎没人知道,章教授因为心脏不好,装了四个支架,还患有严重的痛风。有一次,章竹君痛风发作起来,每走一步路都十分吃力。到了上课的时间,在助教的搀扶下,他一步步走进教室,站在讲台那一刹那,他顿时精神焕发,激情澎湃。3个小时,他全程站立。有人建议老师坐一会儿,章竹君却说:“坐着讲课,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19-21期7月合刊第90页《尊重》)
◎素材二: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在进教室教学调研时,观察到一个小男生因课堂上“丢脸”的事情情绪低落,在课堂上不开心,就想找他聊聊。于是,课下刘校长与小男生在二年级教室外的休息区席地而坐,一大一小面对面交流,得到校长的安慰后,小男生脸上有了笑容。一位家长路过此处,用手机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更多家长为刘校长点赞:“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样子。”(详见《作文与考试》2019年第14期第29页“微联播”)
【运用提点】
此作文题目属于漫画类材料作文,画面主要内容是在毕业前最后一课上,一位老师背着手面对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是一幅正面褒扬类漫画,综合画面中的老师、学生及老师的话语,不难发现此作文写作的大范畴是“教育”,让学生谈的是“师生关系”。在具体写作时,要紧扣教育与师生关系,以防脱离材料主要内容。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确定:从教师角度分析,漫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眷恋与不舍,对学生的陪伴,对教育的热爱,可以从如何对待学生切入谈怎样才能做好新时代的育人者,“师德”“热忱”“尽责”等都可以作为立论的关键词。从学生角度分析,漫画体现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勤奋学习,可以谈如何尊重老师、如何铭记师恩等;从师生整体关系考虑,可以确立“教育的温度”“师生合作”“相互的成就”等写作话题。此作文写作很容易流于浅层次的抒情,要想取得理想成绩,还要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要围绕“师生关系”谈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认识的深度提高作文的高度。
以上两则素材,两位老师,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校长,都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行为的背后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对教育的热爱,而这一切恰恰是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
【活用语段】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富有哲思的话语,告诉我们彼此的崇拜是师生关系和谐相处的法宝。还记得中国“分析化学第一人”章竹君吗?他讲课不用麦克风而声音洪亮,源于他对教育永不泯灭的激情;他痛风发作走路都需要助手搀扶,可是一踏上讲台却精神焕发,讲课全程站立,源于对内心“站着是对学生的尊重”这一执念的坚守。还记得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吗?看到神情沮丧的小男生,他与小男生面对面席地盘腿而坐,这源于他对孩子的关爱与尊重。这一“站”一“坐”,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美好的形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昭示我们,教育是尊重的事业,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会有学生对教师永久的尊重与铭念。
【教师精评】
文段引用陶行知的名言,提出观点。然后用两个“还记得”领起对事例的叙述,增强文段的对话感,便于读者走进文本;叙例抓住人物“站”与“坐”两个细节,深挖其中含意,揭示人物精神境界,较好地证明了观点。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談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素材支持】
陈丹燕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她持续数年的地理阅读,就是以一本经典的书为源头,深入到当地,情景再现,再度创作。她提到了大学时代,一位导师曾提到的接受美学:作者只完成了他想表达的世界,而读者再来完成自己接受的世界。对一件事物最好的接受,就是以你的经历来体会他的世界,两者之间有一个沟通,这才是最好的接受美学。不然,怎么能算懂得和收获?比如,她读了很多遍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还认为自己不算懂得。2013年,以北爱尔兰为背景深入当地,去都柏林老城区走访乔伊斯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小酒馆、街道,参加当地纪念乔伊斯的“布卢姆节”,1904年的都柏林和2013年的都柏林,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和现代交织,对一个城市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一本书一座城……但凡一个事情走心了,怎么样都是郑重。而恰恰,深读、懂得才是对一件事物最好的致敬。(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32期第41页《深入,才是最美的接受》)
【运用提点】
此作文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讲述“我”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感受到并有意识地去寻找音乐的“中国味”。导引语“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告诉我们材料是以感受音乐的“中国味”为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因此作文写作的话题就是“如何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的要求,明确了写作任务,文章不能脱离“上述材料”,“思考和感悟”的应该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材料在认识音乐的“中国味”这一事物的过程中,给我们以启发,即要有实际的大量的体验考察,细致的比较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具体写作时,可以围绕“如何认识事物”,从宏观的角度立意,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比如认识哪些事物、事物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认识等;也可以具体到某种事物,如材料中的音乐,或者其他如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来谈认识事物的感受与思考。 以上素材中,陈丹燕,读一本书懂一座城,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要真正认识一本书,懂得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实地去感受与发现。而这恰恰扣合了作文主题。
【活用语段】
认识事物就要走近它,就要用身去感受,就要用心去体会,唯有如此,事物才会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在内心明媚起来。陈丹燕的地理阅读就是很好的明证。她为了真正认识《尤利西斯》,就随着乔伊斯的笔触,以北爱尔兰为背景深入当地,走进都柏林老城区的小酒馆、街道去探访书中的一些场景,参加当地纪念乔伊斯的“布卢姆节”,探究1904年的都柏林和2013年的都柏林发生的故事,这样因为一本书而读懂一座城,更因读懂了一座城而读懂了一本书。千百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疾呼“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苏东坡深入实地探究石钟山命名原因而发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质问。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启发我们,实践行动是认识事物最好的路径。面对某一事物,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亲近它。
【教师精评】
叙例时以陈丹燕事例为主,以刘勰的话语与苏轼的言行为辅,事例与名言相得益彰,较好地证明了文段观点。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素材支持】
◎素材一:王子安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盲人学校的老师用很平静的语调,向这群有视力障碍的少年宣告:“好好学习盲人按摩,这是你们今后唯一的出路。”那一瞬间,这个双目失明的男孩觉得自己突然“被推进了无底的深渊”。在盲人学校的楼道里来回走了许多圈后,10岁的他决定和命运打个赌,用音乐为自己找条出路——“看不见怎么了?我的人生一样充满可能。”王子安用手摩挲着黑白琴键,使出全部力气按下一组和弦。而就在一次赴异国演出的途中,吹着太平洋的风,王子安挥动着帽子向世界呐喊:“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我要让这个世界看见我!”曾经3次报考音乐学院失败,哭过但不认输。2017年12月,凭着出色的中提琴演奏,18岁的王子安被世界知名的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录取,并且于2018年9月前往就读。王子安说,希望自己的例子能够激励其他人认识到,没有人必须走被框定的路。(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35期第4页“素材好声音”)
◎素材二:高菲的大学第一志愿是金融,但因为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第二志愿,浙江工业大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到了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女子高空作业者。对于高菲来说,被调剂的只是专业,自己决定的才是人生。“第一次爬那么高的铁塔,我也是害怕的,但看着下面那么多人看着你,我没有理由退却。再说,凭什么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就不能做?就做不好呢?”高菲笑着说。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一个90后女孩子的坚强。(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26期第31页《高菲,90后“女飞侠”》)
◎素材三:“女团”“偶像”“出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大概首先想到的都是肤白貌美、唱跳俱佳的女孩。但最近“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里,却走出了一位完全不同的女孩王菊。她皮肤黝黑,身材健壮,一点也不符合大众对“美”的定义和对“女团”的想象。王菊的出现,甚至让一些人觉得是“视觉灾难”。第一次公演结束后,王菊迎来了属于她的“全网黑”时刻。第五期中,她问马东:“我不觉得自己是完全没有实力的人,可是为什么我自己认为的实力,却还不如长得好看的女孩子更受人喜欢?”在给自己拉票时,她说:“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所以我希望你们选择的七分之三,有我。”独立而又自信的性格,让她彻底迎来了全网“黑转粉”。(详见《作文与考试》2018年第26期第30页《不一样的女孩叫王菊》)
【运用提点】
此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关于“作家与读者”关系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作家写作应多倾听读者意见,一种认为作家写作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提取出“倾听读者意见与坚持自己想法”的二元思辨写作话题。但命题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写作导引语中用一个问句,将写作思路拓展开去,命题者不是要求考生谈论写作的问题,而是以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为喻,让考生谈论自我生活与外部世界、大环境、时代生活的关系,即考生要写的应该是个人生活与他人、社会、时代的关系。由此可见,此作文的核心是让考生思考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创造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是多倾听他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当然可以在“倾听他人意见”与“坚持自己想法”中任选一点来立意,但如果仅仅将立意点局限于此,显然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想写出高品质的作文,还需要在思辨性上下功夫,将两种观点融合,确立“创造自己生活既要多倾听他人呼声,又要坚持自我”“创造自我生活要坚持自己想法,但绝不一意孤行”等观点,如此方可夺得高分。
以上素材中,王子安、高菲、王菊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都面对外人评价,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召唤,用坚定的信念照亮了人生的路途,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活用语段】
人生路途之中,他人的意见固然能給我们以警醒,给我们以启发,但人生之舟还需要自我掌舵,生活之路还需要遵循内心的召唤前行。当听到“学习盲人按摩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时,王子安固然迷茫,但是他向命运说不,用音乐在黑暗的世界寻找光明,最终让世界看到了自己;当高考志愿由金融被调剂为电气自动化时,高菲固然失落,但是她坚信被调剂的只是专业,自己决定的才是人生,用自己的勇气改变世人对女子的看法,成为了浙江省女子高空作业第一人;当因自己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材不符合大众对“女团”的认知标准而遭遇“全网黑”时,王菊固然伤心,但是她坚守自我,用独立与自信迎来全网“黑转粉”的高光时刻。他们三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众声喧哗之中,要想让生活出彩,仍然需要做到“我心有主”。因为,恰如汪国真所言:“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教师精评】
文段叙例时采用“当……时,固然……,但是……”句式,抓取细节,用语凝练,并且三个事例构成排比,增强了论证气势。(全文完)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