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胸自体心包管道连接肝静脉-奇静脉行全腔手术一例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诊断为“单心室,肺动脉闭锁,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6岁患儿,在完成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及双侧双向Glenn手术后,通过侧开胸入路,采用自体心包管道连接肝静脉-奇静脉,完成全腔手术.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心脏中心2015 ~ 2019年,130例OPCABG患者术前应用IABP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组,即手术前置入IABP,n=72),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60~ 72(65.0±5.2)岁;B组(紧急置入组,即手术中及手术后置入IABP,n=58),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6~73(62.3±7.6)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及术后恢复
目的 探究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或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2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9例、女38例,年龄(62.82±8.65)岁.按微创术式将患者分为Ivor-Lewis组(IL组,72例)与McKeown组(MK组,55例).IL组行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进行治疗,MK组行空肠造瘘术联合McKeown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床旁电阻抗成像(EIT)参数、炎症因子
目的 探讨术前及围术期指标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改良扩大Morrow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寻找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300例行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术治疗的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7例(65.67%)、女103例(34.33%),平均年龄(43.54±-13.81)岁.住院期间连续监测心律变化,根据是否发生POAF将患者分为POAF组(n=68)和非POAF组(n=232).通过查阅病
目的 探索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安全评价.方法 应用ECM830电穿孔仪分别对食管癌细胞EC109、KYSE30行IRE处理,根据电场强度不同,分为对照、500 V/cm、1 000 V/cm、1500 V/cm、2 000 V/cm 5组,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IRE处理前后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8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IRE组),每组4只,利用食管癌细胞EC109建立皮下移植瘤,IRE组应用平
开胸置换胸主动脉,消除近心端内膜破口为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方法,但术后部分患者远端主动脉仍存在残留破口,会导致其假腔因持续灌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瘤样扩张.由于远端主动脉重塑不佳与患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近期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开放术后远端主动脉不良重塑的机制和危险因素作简要综述,有助于评估开放手术策略和近远期预后.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环的最佳解剖分型、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2014~2019年各类血管环手术治疗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55.2%)、女26例(44.8%),中位年龄16.5(2~73)个月.对术前症状、影像学检查、血管环分类、手术方法、术后恢复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患儿双主动脉弓畸形20例(34.5%),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或韧带22例(37.9%),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5例(25.9%),回旋主动脉伴颈位主动脉弓1例(1
Kommerell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憩室可发生于左、右主动脉弓,发出一条迷走锁骨下动脉至对侧.仅少部分Kommerell憩室患者出现症状.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或上肢血压差.由于Kommerell憩室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高于正常主动脉患者,建议早期手术干预,改善预后.目前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全腔内治疗及杂交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患者具体解剖情况、患者状态、术者偏好等因素.本文回顾2015~2020年相关文献报道,对该疾病的手术方式、近
患者为47岁女性,因左主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行隆突切除重建,术后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接受4周期辅助化疗.患者化疗期间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及气促不适.术后5个月复查纤维支气管镜,发现气管下段软骨环消失,新生物浸润,管腔狭窄,左主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阻塞,活检为肉芽肿组织,未见肿瘤细胞.予内镜治疗后仍反复有肉芽组织生长,左主支气管狭窄渐加重.术后10个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发现肉芽组织中存在3条抗酸染色阳性杆菌,据此诊断为术后支气管吻合口结核,遂加用抗结核治疗,但左主支气管不可逆破坏,患者支气管狭窄及左肺不张持续存
中心静脉狭窄是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入透析导管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可以采取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并在必要时植入静脉支架.而静脉支架的移位尤其是移位进入右心房的情况则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50岁女性患者在接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后因支架移位进入右心房造成心脏压塞而紧急开胸探查的病例.
漏斗胸的外科治疗有100多年历史,经历了从传统开放手术到目前流行的微创术式.Nuss手术作为最经典微创术式,自问世以来就进行不断改良,以达到更少的并发症和更佳的效果,但仍有难以突破的局限性,吸引大量学者进行持续创新,研究出更新的装置和手术方式.本文就漏斗胸外科治疗历史沿革、Nuss手术应用与改良、双向加压和完全固定矫形板系统和Wang手术等新兴技术理念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