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对自身行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坚持一定原则和适宜的方法。在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回归学生生活现实、道德示范和指导并重等原则。
关键词 学生德性;育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22-01
同时创新德育方法,如“一·二·五”实践育德模式,这是根据地方实际的教育模式,也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符合相应的道德标准,最深层根源在于是否具有德性。“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根本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而“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二、实践育德的含义
实践就是需要在具体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亲历其事,动脑思考,动手去做,自己完成某一实际活动。实践活动包含了动脑思考层面的脑力活动和亲身实践的肢体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实践育德则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施以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进行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实践育德更需要脑力和体力活动的有机结合,需要思考和行动的同步进行,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更加牢固,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东西。道德统一如此,需要道德内化,才能让学生的行为具有内心的深层依据和准则,其行为才符合道德标准。
三、实践育德三原则
实践育德作为一种育人模式,在育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回归生活实际原则、示范与指导并重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实践育德的三原则。
四、实践育德的方法
实践育德的方法是根据我校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德育方法。即实践育德“一·二·五”的思路。“一”指一日常规。“二”指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的两渗透。“五”指根据威宁县开展的五心教育进课堂的指导思想,在我校开展的“主题班会德育五课”。
(一)一日常规。一日常规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一日常规是指学生一天的常规事务,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教育要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现实在生活中是学生每天要面对的真实生活,吃喝拉撒等等。
(二)学科教学两渗透。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以师生的教和学的活动完成的,也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
(三)主题班会德育五课。以“五心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忠心、孝心、爱心、诚心和信心为内容,在全校开展德育五课班会。要求各班根据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以多种形式创新地开展好德育五课的主题班会。第一课,忠心献给祖国,永葆爱国爱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自豪感。第二课,孝心献给父母,树立尊老养老美德。目的: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并能够自觉关心孝敬父母。第三课,爱心献给社会,崇尚助人为乐的风格。目的:让学生明确作为社会中的个体,要有责任意识,要使学生知道奉献爱心,关爱社会是应尽的义务。第四课,诚心献给他人,确立诚信做人的意识。目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引导学生树立“以奉献为荣”的公德理念。第五课,信心留给自己,坚定能干能行的信念。目的: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到人生自信的支撑点,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主题班会的德育五课是根据我校实际,践行五心教育、让五心教育进课堂的具体举措。
五、实践育德的意义
实践育德是偏远农村学校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一·二·五”的实践育德方法是改变学生精神面貌的具体措施。一日常规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让道德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而五心教育则能引导学生“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实施五心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是遏制思想道德滑坡的需要;是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故而,以“一·二·五”为实践育德的方法,“三养一改”为教育方向,在學生中开展实践育德的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总之,德育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工作,需要时时刻刻地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进行。践行实践育德模式,以“一·二·五”为实践育德的方法,“三养一改”为道德教育导向,以发展学生道德品质、促使德性养成为目标。将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孩子带来和谐和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 学生德性;育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22-01
同时创新德育方法,如“一·二·五”实践育德模式,这是根据地方实际的教育模式,也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符合相应的道德标准,最深层根源在于是否具有德性。“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根本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而“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二、实践育德的含义
实践就是需要在具体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亲历其事,动脑思考,动手去做,自己完成某一实际活动。实践活动包含了动脑思考层面的脑力活动和亲身实践的肢体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实践育德则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施以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进行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实践育德更需要脑力和体力活动的有机结合,需要思考和行动的同步进行,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更加牢固,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东西。道德统一如此,需要道德内化,才能让学生的行为具有内心的深层依据和准则,其行为才符合道德标准。
三、实践育德三原则
实践育德作为一种育人模式,在育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回归生活实际原则、示范与指导并重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实践育德的三原则。
四、实践育德的方法
实践育德的方法是根据我校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德育方法。即实践育德“一·二·五”的思路。“一”指一日常规。“二”指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的两渗透。“五”指根据威宁县开展的五心教育进课堂的指导思想,在我校开展的“主题班会德育五课”。
(一)一日常规。一日常规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一日常规是指学生一天的常规事务,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教育要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现实在生活中是学生每天要面对的真实生活,吃喝拉撒等等。
(二)学科教学两渗透。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以师生的教和学的活动完成的,也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
(三)主题班会德育五课。以“五心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忠心、孝心、爱心、诚心和信心为内容,在全校开展德育五课班会。要求各班根据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以多种形式创新地开展好德育五课的主题班会。第一课,忠心献给祖国,永葆爱国爱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自豪感。第二课,孝心献给父母,树立尊老养老美德。目的: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并能够自觉关心孝敬父母。第三课,爱心献给社会,崇尚助人为乐的风格。目的:让学生明确作为社会中的个体,要有责任意识,要使学生知道奉献爱心,关爱社会是应尽的义务。第四课,诚心献给他人,确立诚信做人的意识。目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引导学生树立“以奉献为荣”的公德理念。第五课,信心留给自己,坚定能干能行的信念。目的: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到人生自信的支撑点,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主题班会的德育五课是根据我校实际,践行五心教育、让五心教育进课堂的具体举措。
五、实践育德的意义
实践育德是偏远农村学校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一·二·五”的实践育德方法是改变学生精神面貌的具体措施。一日常规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让道德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而五心教育则能引导学生“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实施五心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是遏制思想道德滑坡的需要;是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故而,以“一·二·五”为实践育德的方法,“三养一改”为教育方向,在學生中开展实践育德的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总之,德育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工作,需要时时刻刻地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进行。践行实践育德模式,以“一·二·五”为实践育德的方法,“三养一改”为道德教育导向,以发展学生道德品质、促使德性养成为目标。将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孩子带来和谐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