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部分一直形同虚设,有其形无其用。然而高中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如何通过阅读的规律,梳理学生阅读的方法,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篇文章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写作水平
0引言
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题海战术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这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从新课改实行以来,将语文的阅读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已经成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一下高中语文如何能够实现有效阅读。
1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注重预习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安排预习,往往由于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而流于形式。关于预习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比如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学生须上交问题本,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预习课文后发现的几点问题,提问角度不限,但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或者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书面完成,我将这样的预习作业定为常规,并让学生养成习惯。古语云“非学无以致疑”。“学”在先,“疑”在后,学生完全自读,凭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质疑,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提问的角度不限,使学生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处于发散的状态,可触及到文章的任何角落。这样的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品读语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2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实现高效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必须是对正确的。语文的有效阅读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上。《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累积,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3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体验和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很显然,体验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新教材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层次和要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模式入手,借助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和规则,追根溯源,开发出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以此贯穿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凭借这种方法并且熟练地驾驭这类系统的方法进行阅读,准确地把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并且,教师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5分层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能够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2.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教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文章就写好了。
总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地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必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9(7)
[2]游华国.浅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苗春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0(17)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写作水平
0引言
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题海战术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这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从新课改实行以来,将语文的阅读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已经成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一下高中语文如何能够实现有效阅读。
1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注重预习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安排预习,往往由于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而流于形式。关于预习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比如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学生须上交问题本,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预习课文后发现的几点问题,提问角度不限,但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或者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书面完成,我将这样的预习作业定为常规,并让学生养成习惯。古语云“非学无以致疑”。“学”在先,“疑”在后,学生完全自读,凭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质疑,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提问的角度不限,使学生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处于发散的状态,可触及到文章的任何角落。这样的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品读语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2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实现高效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必须是对正确的。语文的有效阅读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上。《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累积,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3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体验和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很显然,体验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新教材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层次和要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模式入手,借助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和规则,追根溯源,开发出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以此贯穿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凭借这种方法并且熟练地驾驭这类系统的方法进行阅读,准确地把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并且,教师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5分层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能够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2.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教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文章就写好了。
总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地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必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9(7)
[2]游华国.浅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苗春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