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三部曲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人生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总是一波接一波地永无止境。生活中的困境,让我们愁云惨雾、意志消沉;工作中的困境,使我们绩效衰退、萌生辞意。我送大家解套的良方—自我反省三部曲。
  
  首部曲:自我改变
  
  在岗位上,壮志难伸,主管同事掣肘,以致诸事不顺,是否该换个环境,调个单位?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吵,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才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吵闹与声音,飞到那里都一样不会受到欢迎的!’”
  每当人力资源主管发现某个员工在某岗位上表现不好,想将其转调其他岗位时,我一定会阻止,因为,唯有在原岗位表现优异的人,转调他职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自己的“桎梏”,决不能轻易地背起来随身带着。
  在马戏团里,驯象师用一个小小的木桩,就能轻易栓住一头壮硕的大象。许多人不解:能够轻易挣脱的巨象为何那么老实?驯象师很笃定:我在它还是一头小象的时候,没有力气挣脱时,就是用这样的小木桩栓住它;现在它虽然已经是庞然大物了,但却以为自己仍旧无力挣脱,所以小木桩自然就能栓住巨象!思维的桎梏!突破困境的自我改变,就是要解除“自我的桎梏”与“思维的桎梏”,用不同的角度与逻辑“易地”而“客观”的去审视相同的困难,寻求解决之道。爱因斯坦说“以原来的思想水平解决问题,只是转移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就是这个道理。
  
  二部曲:自我要求
  
  在公司的经营会议上,负责业务销售的你正胆颤心惊地高层主管报告销售成果,依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仅达应有目标的五成。于是,你开始提出未达目标的几个重要的原因:整体市场萎缩、客户取消订单、新产品推出延迟、产品来不及制造……最后,你开始分责到各工作给相关部门:业务部分随时追踪客户订单情况、研发部门严格控管各研发项目之进度、生产部门增加设备以因应需求……你心想:这次会议总算安全的过关。
  相信以上的情景对许多企业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一样的问题,一样的解决方法,一样的结果……成为一个无止尽的恶性循环。这种我们不想要的千篇一律的结果与解决方案,还总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症结何在?整体市场萎缩→大环境因素(企业无法掌控);客户取消订单→客户端问题(业务无法负责);新产品推出延迟→研发部门问题(业务无法负责);产品来不及制造→生产部门问题(业务无法负责)……
  依此来看,负责销售成绩的业务部门竟然“束手无策”,自己竟然也不需采取任何行动,而只能藉由其他部门的改善与努力,才能改善自己负责的销售成绩。奇怪!销售部门的价值在哪里?
  在“自我要求”之下,同样上述情境,销售经理在会议前先自问:业务部门可以做什么来改变情况?例如:业务部门可主动参与客户的市场预测,找出令彼此都失算的原因以图改善;可以检讨彼此采购合约的签定并尽可能地排除困难,比如给履约客户一定的折扣优惠;可以共同寻找订单所能衍生的其余服务或外围准备工作规划(减少客户临时取消订单,而减少生产部门排产上的困难);可以藉此更准确的预测未来市场走向,订立清楚的产品规格与新销售策略,及时回馈信息给研发部门(避免开发没有市场的产品,避免太过频繁的设计变更而延长开发的时程与耗损),等等。这些在千篇一律的结果与解决方案之外,销售经理完全可以“自我要求”来做。
  欠缺个人担当的组织或个人,将无法达成目标、无法在市场上与同业一较高下,更无法让个人和团队更上一层楼。别再把“谁应该……”挂在嘴边,而是问“我能为公司做(贡献)什么”以及“我要如何改变现状”。当你是销售经理时,问“业务部门能为公司做什么”,当你负责研发时,问“研发部门能为公司贡献什么”。如此以来,在企业内形成一股“自我要求”的文化,许多老问题自会解套。
  
  三部曲:自我学习
  
  我自幼在台湾受教育到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赴美攻读研究所,若干年后又在中国念博士班,所以对两岸或中西方的教育模式都有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我记得我到美国读研究所的第一年,遇到我求学求知过程中的第一个大挑战,这让我这个习惯中国式学习的人,毕生难忘。我遭遇到一个“很有水平与难度”的问题,想当然地请教我的指导教授(我还颇沾沾自喜,因为美式的教学,教授重视学生发问,甚至把其列为平常成绩与考核的一部分)。在我请教这个问题时,教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直接反问我三个我答不出来的问题。我很有礼貌地把他问的三个问题写下来,不让他偏离主题,又重新回到我请教他的那个问题上。他仍旧不肯回答我的问题,只要我先回答他的三个问题。我心里非常不高兴,但仍坚持让他先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教授淡淡地说:“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吧!”然后,就离开了。我心里的不快简直到了极点,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不但不回答,反而问我三个不相干的问题!忍住怒火与疑惑,我穷尽将近一周的时间去查数据,终于找出三个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带着挑战的心理再次找上教授,并在回答他的三个问题让其满意后,继续追问着我的那一个老问题。教授云淡风清地回答说:你认为我还需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吗?这时,我才惊觉,当教授的三个问题得到解答时,我的那个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美式教育重启发,很少给答案,他们喜欢给你通往答案之路的钥匙。有了这种钥匙,你能解答的问题就绝不只起初的那一个。
  许多人喜欢问我,你一路念到博士所学习的所有课程,工作中实际能用上多少?我告诉他们大约1/5不到。他们就质疑说,我们有必要这么认真地学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来浪费时间吗?我的回答是:学校的学习,是要养成我们能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以及自我能去寻找答案的能力,而不是也不可能给我们一堆在瞬息万变下永远能运用到的标准答案!
  国际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专业,你的唯一生存之道》中明白指出,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习做一个“专业”而非“专家”的人。“专家”做的是,已经知道规则、用计算机或设备就可以完成作业的工作;专门知识、行动规范都十分优异的专家,以及擅长让组织顺畅运作的超级通才,这些人的能力越强,就越早将组织或公司带领到错误的方向去。因为他们的高度专家与墨守成规,限制了他们的“自我学习”。“专业”则是在荒野中找出路,在没有路的世界中观察、判断、找解决方案与答案,甚至于知道什么时候、在哪件事上,应该适时地运用几个专家,然后带领组织步向坦途。因为,未来世界的重点不是程度也不是规模,而是“方向”;需要的是受过严格训练,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与找答案能力的人,唯有他们能拥有克服眼前困难的创意和勇气、能够在无路可走之处,嗅出一丝可能性。
  许多经理人找我指点迷津,想找出他们专业知识上的盲点。我总是先问他们一个基本的问题:大学或其上的学习中,你最不感兴趣或讨厌的学科是什么?有人告诉我是会计学,有人告诉我是统计学,我就告诉他们,这就是他们专业知识的弱项。人们最不感兴趣或讨厌的专业领域,往往就是自己日后专业领域扩张上最大的弱点与限制。小心,不要成为一个“专家”或一只“大象”,自我反省三部曲,听起来简单,但要好好锻炼才能发挥效果。(作者系安元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CEO)
其他文献
2004年,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两位教授在《蓝海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蓝海战略”一词。他们认为,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重新审视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  2009年,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两位教授进一步论述,蓝海战略的成败取决于三项战略主张能否很好的发展和匹
期刊
第一,健康管理企业的第一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即使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需要顾及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健康管理行业,挑战已经不仅仅是如何平衡创造利润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在赢利和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出现矛盾的时候,健康管理企业需要把后者放在第一位。  第二,以提供
期刊
《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说,红海比喻“已有竞争的市场空间”,蓝海则是“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  那么蓝海究竟在哪里呢?就体检行业来说, 2008年,全国共有5744家体检中心,似乎到处是一片红海。然而,来自台湾的美兆集团(美兆集团国际健康管理机构)北京上海总经理戴明哲却认为,从健康管理角度来说,体检行业还是蓝海。  其依据在于:以新的理念看体检,体检行业大有可为,可以甩脱价格战,比拼广告。从不同角度
期刊
刘建森非常享受他目前所在的位置。“这个工作很适合我,能发挥所长,原来的精力也没有白费,一切都用上了。我既有管理的经验,也知道信息化能做哪些东西。”刘建森说。  徐工集团是一个赛马的舞台,他是目前为止飞进徐工职位最高的一位高管。从上市公司总裁、创业公司的一把手,再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部长,这其中的转换,刘建森觉得没什么。因为领导给予他工作很大的支持,而有关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他又有自己独立
期刊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中国老龄化进程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下降,中国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中国的土地成本已在持续上升,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带来的出口价格在上升。中国正在走向一个世界强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有利于在国外购买石油、矿石等战略性资源,有利于海外收购欧美实体企业,有利于百姓出国购物、旅游、求学,但在客观上也必然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困难。现在中美两国
期刊
根据博斯公司日前对全球1000家研发投入最多的上市企业一项分析发现,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与前几年相比,在销售收入仅增长6.5%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幅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达到了5.7%,合计5320亿美元,而研发收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与2007年持平,保持在3.6%。总体而言,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保持或加大了在研发部门的投入力度,只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在2008年减少了研发投入。
期刊
福特玛公司总部设立在瑞典,是一家全球著名的移动通讯和嵌入式解决方案软件供应商。2005年2月,该公司收购一家中国公司的手机软件业务后,在大陆组建起福特玛中国公司。与其他外资企业相同,福特玛公司也在努力推进“本土化”管理,但文化冲突和制度差异经常给他们的“本土化”进程带来诸多困扰。瑞典经理人面对冲突会采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中国经理人更强调职业技巧,倾向于回避冲突或采用其他迂回方式来解决问题
期刊
上市公司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严峻业绩压力,如果不能够创造高速的盈利增长,容易被边缘化,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高溢价,企业价值大幅缩水,“用脚投票”的股东就会主动选择离开。上市公司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往往已经占据行业内较高的市场份额,此时行业整体市场空间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其持续增长的“天花板”,谋求并购成为必然选择。  上市公司的并购策略主要通过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多元
期刊
1891年10月,吴蕴初生于江苏嘉定县(今属上海),其父吴萧舫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中文教师,吴蕴初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十岁考取童生,这在当时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1903年,12岁的吴蕴初离开嘉定,考入上海方言馆学习外语,希望学成之后能做一个通译。对于他的选择,祖父是反对的,祖父说:“学外语,读洋书,将来还不是替洋人倒夜壶!”的确,在当时学好外语就意味着可以吃上一口香喷喷的洋饭,更有不少人
期刊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顾客识别商品的分辨器,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是为企业带来持续利润的无形资产。品牌升级是品牌定位的精准化,是品牌理念的升华,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增加,是品牌价值的提升。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品牌升级是企业成长过程的一道坎儿,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