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的艺术性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规的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那么,在个别学科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探究的艺术性。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它集哲学语言的深刻,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数学语言的精确,文学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群众语言的通俗于一身,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它向我们揭示了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教学。课堂教学由于其语言环境的特殊性更需要科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教师是一个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全才,不仅要对“文学编著”(教材)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而且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教学过程的设计),更要有“演员”(有学生参与)精湛的表演(课堂活动的实施),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艺术性发挥到极致,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一堂课能否上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合作探究教学中的一种形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进入本课的话题,这才是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引导部分艺术性的充分体现。
  集体讨论法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性更强,因而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烈的气氛。再者是猜谜导入法,猜谜法能够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猜谜的形式可以是猜单词、猜人物、猜事物、猜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形式,可以很好的引入每课时要讲述的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堂设计合作探究的艺术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要想学生在课堂中把合作探究的模式发挥到最高水平,课堂效率的最优化,除了设计的精密合理以外,那么还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调个人和小组的责任。在4-6人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当中,组员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沉浮与共,同生死、共患难”的伙伴关系。学习中,接受较快的同学会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 使其迎头赶上,获得成功。学困生由于这种“积极互赖”,会加倍努力,力争为小组奉献一份力量。合作学习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共同激励,彼此包容,即使学困生犯了错,同伴也不会嘲笑他/她(这将导致小组被扣分) ,使其感到尴尬、自卑。相反,同伴和老师的鼓励与宽容会帮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不断的互动学习交流中学生也发展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氛围下,学困生能够逐渐摆脱情感态度方面的障碍,增强自信, 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 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去探究、质疑、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当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就是协调员;当学生冷场时,教师就是拉拉队;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就是他们的一名成员,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设计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且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却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无法驾驭和制作探究过程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其他文献
一、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n网络中有关历史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充实自己的素材库,结合教学实
《中学物理》2011年第1期刊登了“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的变化”一文.文章就剪断细线后,M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探讨,运用了大量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对两位老师的观点,笔者完全赞
期刊
怎样的课堂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求真、求善、求美的殿堂?是我一直孜孜不倦以求的课题.这些年来自学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我影响很大,我把这些的教育学理论结合我个人的感悟,应用于实践的教学中,独创了一种情境教学模式.  1 对教材的分析  压强这节内容不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初中阶段科学教学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本章中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节课的重点①知道压力;②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③
近年来,随着课程与教育的改革,有效的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掀起,英语课堂管理研究也备受重视。在继承有效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的理性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非常有益的。英语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因为学生不是容器,英语教学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学生英语活动的自动化管理,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期刊
贵刊2010年10月第28卷第19期P55的《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为什么分子势能反而变大》一文为大家剖析了一道人教版高中物理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题目.这道关于分子势能大
期刊
期刊
我们知道,把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通过测出天体卫星的环绕周期、轨道半径,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推出天体的质量.如已知地球的卫星月球的环绕周期T=2. We know that t
期刊
像大麦一样  在海滨的低洼地  在强劲的寒风中  不断地歌唱  像大麦一样  吹倒后又站起来  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像大麦一样  不问昼夜有多长  努力成长     (指导老师 包逢祺)
期刊
以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生本理念,它是基于“学生的起点非零,潜能无限”的观点.而科学课堂的教学正需要教师要有这样的生本理念,要有教师 “是生命的牧者”,而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好“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文章,把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师生生命充分激扬的教育目标.《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