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话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在师生学导过程中进行有水平的对话,教学时要让学生“有话能说”等话题设计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话题设计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话题就是对话的题目,是开展对话和讨论的依据。话题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课堂上,围绕话题来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层层深入,能够使问题不断地衍生为知识并且不断发展出新问题,并且“问题”是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体系一个桥梁。所以话题设计是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是话题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话题类型和话题设计两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
一、话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话题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问题要有意义,要有价值。话题设计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低级的问题条件是给定的,解法是已知的,在通常情况下答案也是唯一的。明确中级的问题条件,但问题的解法是不确定的,允许有多种多样的求解方案,因而结果也是多元的;在解题中,单纯地依靠记忆是不行的,学生须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假设、验证、判断、推理。
第二点,问题必须要具有开放性。这是指问题在从初始状态想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并不是唯一的,它允许多元路径和多元目标的存在。对话教学中话题设计的开放性,要求教勤?怎样才能做到勤?这种梯度提问,学生悉心体会,水到渠成,它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点,问题必须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即问题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包含大量的未来的成分,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同时又不会使他们产生失望和挫败感。
二、话题设计的策略
话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们“有话想说”,老师们一定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所设计的话题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如讲故事的形式等。在初中教材里,文言文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叙事性的,具有较强的故事性,采用初中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来设计话题, 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再塑生命》一课中,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明白了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没有固定的标准与答案。没有答对答错的心理压力。
(一)师生学导过程中进行有水平的对话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一般是:一声不吭、答非所问或基本答对问题,但是同预期的答案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拨。戴伯韬说:“教师当然须教,丽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在学生回答同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教师应使用最佳提问方式,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1. 浅中见深问。以达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境界。2. 顶针连环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连续提问,以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实质,提高分析能力。3. 相提并问。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是词的比较,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风格的比较。这种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二)教学话题要让学生“有话能说”
上面提到的“有话想说”主要是针对话题形式而言,如果真正使得“教学话题”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就需要将教学话题探究活动具体化,明确地提出活动的要求与步骤,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仅做到“有话能说”,而且不会胡说乱说,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对《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讲故事”这一教学话题,我在设计中就对整个活动有如下的规划:话题:鲁庄公向自己的儿子(和同学们一般年龄)讲述曹刿的故事。任选一个(也可指定每小组讲的内容):故事一:曹刿请见故事二:长勺之战。在话题设计中,在讲故事之前要求学生朗读和翻译课文,同时,讲故事要求内容要准确,听故事的要求结合原文指出不准确的地方。目的就是要学生扣紧原文,时时回到文本中去,把文言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落实到位。同时,明确的步骤则保证了活动由浅入深、有序开展。使学生确实做到“有话能说”。
三、结语
课堂的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话题探究的教学方式,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因素——思维训练也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1]冷慧.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J].考试周刊,2013(4):42-44.
[2]余钿花.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2(9):132-133.
[3]冯春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研究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话题设计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话题就是对话的题目,是开展对话和讨论的依据。话题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课堂上,围绕话题来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层层深入,能够使问题不断地衍生为知识并且不断发展出新问题,并且“问题”是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体系一个桥梁。所以话题设计是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是话题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话题类型和话题设计两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
一、话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话题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问题要有意义,要有价值。话题设计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低级的问题条件是给定的,解法是已知的,在通常情况下答案也是唯一的。明确中级的问题条件,但问题的解法是不确定的,允许有多种多样的求解方案,因而结果也是多元的;在解题中,单纯地依靠记忆是不行的,学生须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假设、验证、判断、推理。
第二点,问题必须要具有开放性。这是指问题在从初始状态想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并不是唯一的,它允许多元路径和多元目标的存在。对话教学中话题设计的开放性,要求教勤?怎样才能做到勤?这种梯度提问,学生悉心体会,水到渠成,它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课文的内容和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点,问题必须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即问题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包含大量的未来的成分,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同时又不会使他们产生失望和挫败感。
二、话题设计的策略
话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们“有话想说”,老师们一定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所设计的话题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如讲故事的形式等。在初中教材里,文言文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叙事性的,具有较强的故事性,采用初中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来设计话题, 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再塑生命》一课中,师生通过对话交流,明白了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没有固定的标准与答案。没有答对答错的心理压力。
(一)师生学导过程中进行有水平的对话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一般是:一声不吭、答非所问或基本答对问题,但是同预期的答案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拨。戴伯韬说:“教师当然须教,丽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在学生回答同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教师应使用最佳提问方式,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1. 浅中见深问。以达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境界。2. 顶针连环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连续提问,以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实质,提高分析能力。3. 相提并问。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是词的比较,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风格的比较。这种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二)教学话题要让学生“有话能说”
上面提到的“有话想说”主要是针对话题形式而言,如果真正使得“教学话题”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就需要将教学话题探究活动具体化,明确地提出活动的要求与步骤,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仅做到“有话能说”,而且不会胡说乱说,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对《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讲故事”这一教学话题,我在设计中就对整个活动有如下的规划:话题:鲁庄公向自己的儿子(和同学们一般年龄)讲述曹刿的故事。任选一个(也可指定每小组讲的内容):故事一:曹刿请见故事二:长勺之战。在话题设计中,在讲故事之前要求学生朗读和翻译课文,同时,讲故事要求内容要准确,听故事的要求结合原文指出不准确的地方。目的就是要学生扣紧原文,时时回到文本中去,把文言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落实到位。同时,明确的步骤则保证了活动由浅入深、有序开展。使学生确实做到“有话能说”。
三、结语
课堂的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话题探究的教学方式,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因素——思维训练也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1]冷慧.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J].考试周刊,2013(4):42-44.
[2]余钿花.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2(9):132-133.
[3]冯春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研究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