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竞技运动归属体育项目的质疑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新兴项目,到底是归属于体育项目,还是网络游戏,本文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其作为一项体育项目缺乏依据,其本质应该为游戏。
   关键字 电子竞技运动 归属 体育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11月18日宣布,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我国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在此之后一些学者对这一新生亊物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属性、本质、类型、价值等。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体育项目。本文从两者的本质属性、本质、功能方面出发,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电子竞技运动的本质、电子竞技运动的功能方面提出了质疑。
   一、质疑电子竞技运动与体育的本质归属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这说明,如果是体育项目,必须有身体运动,而其必须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这是体育的本质属性所在。
   第一,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者必须以自己的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运动的环境必须是真实的,若不真实,运动者不可能以自己的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那么身体也就得不到锻炼,电子竞技运动是以数字电子产品为运动器械,在一定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体、智力对抗运动。而人在虚拟的环境中身体是不能得到锻炼的,因为在虚拟的世界中完成的对抗与在现实世界中完成的对抗是完全不同的,在虚拟的世界中人的机体没有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不可能得到锻炼。
   第二,电子竞技运动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信息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的对抗运动 。在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中,游戏者可以动手操作,从这一方面来说,游戏者有“身体运动”,但是这种“身体运动”与其他的人类活动没有区别,只是操作的场所有所区别,而其更重要的是,电子竞技虽有“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但它不是以游戏者的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这一点不符合体育的本质属性。
   第三,体育是人类在协调人体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以变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来适应自然发展需求的积极性手段。电子竞技的产生是基于网络游戏,而不是基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说,从电子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来看,它不是体育项目。
   二、从体育的本质看电子竞技运动
   我国在教育学科分类中,体育学属于教育学科,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之意义,乃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也”;“体育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在于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说明体育是一种教育,这也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因此,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电子竞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体育规则为导向,利用软、硬件设备作为器械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它可以锻炼和提高参加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和意志力等身体素质”。如果电子竞技运动是一种教育的话,学生进人网吧玩游戏也是一种教育活动。从体育的本质来看,在电子竞技运动中,人体的大部分肌肉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增强人的体质,更不能完成教育的目的,说它可以锻炼和提高参加者身体素质有待考证。因此说,从体育的本质来来看,电子竞技运动不属于体育项目。
   三、质疑电子竞技运动与体育的功能归属
   在杨文轩和杨霆先生编写的《体育概论》中,将体育的功能划分为3个层次: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和系统质功能。属于体育自然质功能的是: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髙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属于体育结构质功能的是: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属于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的是: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
   第一,从体育的自然质功能来看电子竞技运动。在以 上3个层次的功能中,体育的自然质功能是最基本的、最稳定的功能。在电子竞技运动中,游戏者能提高其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吗?能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吗?能促进其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吗?能延年益寿吗?
   第二,从体育结构质功能来看电子竞技运动。在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中,体育教育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社会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如下特点:身体教育、运动教育是传授生活技术、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可以引导人们融合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可以给人们分配社会角色,提供尝试社会角色的机会。而在电字竞技运动中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因为在虚拟的环境中,人的身份是匿名的,交往以符号为中介,游戏者可以随意地选择进入游戏中,所以,性别、年龄等各种身份的区分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从体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来看,电子竞技运动不能促进人的社会化。因此说,电子竞技运动不具备体育的功能,它不是一个体育项目。
   四、结论
   从电子竞技运动与体育的本质属性、本质、功能3个方面出发,对电子竞技进行了分析,认为电子竞技不是一个体育项目。
   在体育的产生过程中,体育与游戏尽管联系十分紧密,但体育毕竟不是游戏,体育与游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绝不能把体育与游戏或网络游戏混为—谈。体育与游戏或网络游戏都是社会文化现象,但是它们有各自的目的任务,因此只有按照它们各自的本质属性、本质、功能进行发展,才能完成它们各自的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 鲍冠文.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易剑东.论体育的文化本质与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4]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颜天民.体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城市政府职能正逐步发生转变,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结合社区的其
在我国“两化”叠加的转型时期,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肩负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其治理难度亦越来越大。当前城市社区普遍存在公共产品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大学生情商变化的研究,分析和探讨校园体育文化与情商的关系,为通过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提供科学的评价和依据。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情商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都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学生的智商的教育,忽略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能对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改 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及个人经验总结,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对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运用进行探讨分析,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政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社会整体结构、社会利益链条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呈现复杂多样的变化发展趋势,现有信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呈上升趋势,然而在大学女生学习体育动机不强的大环境下,学习篮球时所出现的状况更不容乐观,在开展篮球运动时也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试图对大学部女生开展篮球运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产生缺乏自信的心理因素的分析,指出大学生产生缺乏自信心现象的原因及基础;并探讨利用大学体育课这个特殊的教学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逆反心理 自信心 客观定势  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