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星期天我和女儿在广场玩兴正浓时,遇到了女儿的老师,相互礼貌地寒暄后,老师面带微笑对女儿说:“作业写完了吗?”女儿紧张地回答说:“老师,写完了。”分手后,女儿说:“我们的老师见了我们班的同学总是问作业做完了没有,这是她的习惯。哎,幸亏我写完了。” 女儿无奈的叹息声,引起了我的深思。 老师对工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她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为此安排了作业并多次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我和女儿在广场玩兴正浓时,遇到了女儿的老师,相互礼貌地寒暄后,老师面带微笑对女儿说:“作业写完了吗?”女儿紧张地回答说:“老师,写完了。”分手后,女儿说:“我们的老师见了我们班的同学总是问作业做完了没有,这是她的习惯。哎,幸亏我写完了。”
女儿无奈的叹息声,引起了我的深思。
老师对工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她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为此安排了作业并多次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职业性的问候习惯。这种做法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教师安排了作业,学生肯定要想办法完成,但是如果教师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询问作业情况,学生就会精神紧张,作业也就变成了一种负荷和精神压力。他们就会讨厌作业,讨厌某学科了。
其次,教师习惯性地问询作业情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只知道工作,没有情趣,没有人情味。对老师的关心和问候,他们往往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师生之间由此容易产生隔阂,学生心中的老师也变成了一个喜欢唠叨且没有魅力的人。
因此,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习惯是毫无价值的,这种职业习惯或许就是职业陋习吧!
其他文献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心理学。运用得好,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果不善于发现总结,则会处处碰壁。最近常乘坐公交车,对所见所闻有所感悟。 踩一脚 从市内返回油田的路上,车路过大港世纪大道,“停车!停车!我要下车!”一位年轻人大叫着从后排站起身边向外张望边向前移动,而司机似乎反应很慢,车开出去足有二百米才停下。年轻人显然不满意于自己将要面对的步行路程,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悻悻地下
不懂就问,这是国人自古至今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几成定律。 然一次学生的据此申辩却让我在尴尬中对此有了反省与感悟。 周日晚第一节自习照例由班长及班委会成员对上周班内情况作一小结。班长在肯定了上周的成绩后,对上自习时同学们相互问问题导致课堂嗡嗡嘤嘤乃至喧闹吵嚷的现象提出了批评。班委会询问同学们还有何意见时,一男生忽地站起,反问道:自习课堂相互问问题有啥不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不是说
不良逆反心理是指与好的、正确的、积极的东西对着干的一种心理。 学生出现不良逆反心理时,正受某些情绪、观念的支配,很难意识到他正在犯错误,但当老师同学经过讨论,把某些表现摆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可能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帮助中学生克服不良逆反心理,可分四步。 第一步,列举中学生不良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 1.与老师、家长对着干 如气温骤降,某同学正想加衣服,其父亲或母亲说,“再不加衣会感冒
谁是猪 老王在山区里开车欣赏风景,突然见到另一辆车从前面的弯道拐出,向他迎面驶来。那车的司机探出头来对他喊了一声:“猪!”就绝尘而去。他不甘示弱地回头朝那辆车的背影大喊:“你才是猪!”就在这时,他的车撞上了猪群。 猪和猫 丈夫又喝多了,并且回来得很晚。他走进家里,一见到妻子那严厉的目光,就很不自在,轻轻走到沙发旁,低下头去逗小猫。妻子说:“喂,你和那头笨猪在一起有什么意思?”丈夫
新时期,管理者如何对学生工作范式进行合理定位,是提高学生工作效益的基础。学生群体是一个复杂的集体,只有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学生工作的和谐发展。 一、“管”住学生:传统学生工作的基本追求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教育权力加以控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或者说管理者的教育作用只是被肤浅地维持着。 这种学生工作范式有几个基本假设:其一
很多研究表明,创设自我管理的空间,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通过推行自我激励卡、自我实践卡和自我关注卡等“三自”教育卡,构建起“目标一实践一超越”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实行自我激励卡,借助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助人自助和自我教育,在
又是一个早自修,一位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室。临走时还不忘嘱咐:“上课要认真听,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孩子点点头,家长冲我点头一笑,满意地走了。 “不懂就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学习有上进心的代名词,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气魄。然而,有些时候,不懂就问在某些孩子的身上却演绎着另外一番情景: 一次一年级数学考试,没过几分钟,一个学生便向我走来:“金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不懂。”我一看,
来到晓秀家,看见院门前长着一棵茂盛的槐树,一串串洁白的槐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白鸽,浓郁的花香弥漫了整个院落。我深深地吸了几口香气,整理了一下思绪。 晓秀是班上一位成绩勉强合格的学生,这几天经常迟到,下午补课也不来。我在班上提醒:“同学们要毕业考试了,得抓紧时间学习,个别同学,更不能随便迟到、缺课。”我扫了一眼晓秀,她低着头,耳朵红红的。可第二天她照旧迟到早退,我只有家访来了。 走进屋子,闻到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们对教育民主化不懈追求的结果,其产生之初是为了解决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残疾人,它主张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应该同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反对把特殊学生排斥在普通教育之外。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撬动地球。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所缺乏的也仅仅是一个支点。 对于很多人而言,支点往往不仅仅是机会,有时它几乎等同于结果。我们的生活,说穿了不过是时刻都在寻找支点和那根足够长的杆子而已。 一个浮躁而绝望的人,他所需要的,也许仅仅就是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语。 一个漂泊四方的游子,他要寻找的,也许就是一个落脚点。 大雨倾盆之夜,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