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月26日,一架台湾华航公司的民航客机作为春节包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结束了海峡两岸50多年来不通航的局面。推动这一进步的人就是首先提出春节包机构想的台湾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蒋孝严。
蒋孝严原名“章孝严”,是蒋经国与章亚若非婚生双胞胎兄弟中的老大。今年3月他正式将姓氏改回“蒋”,结束了近二十年漫长的认祖归宗之路。由于他特殊的身世和在推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正受到海峡两岸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根系祖国大陆
蒋孝严,1942年出生于桂林,祖籍浙江奉化,小名叫大毛,弟弟叫小毛。不幸的是,他们还不到半岁时,母亲因意外去世。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兄弟俩被人从桂林接到江西万安,由外婆家抚养。大舅章浩若当上贵州铜仁县县长后,两兄弟也被带上,并正式取姓氏为“章”,进入幼稚园学习。闲暇时间大舅经常带着他们坐在马背上穿村走巷,西南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抗战胜利后,孝严、孝慈又随外婆迁至南昌,进入当时的一所教会学校——弘道国民小学,接受正规的西式教育。此间,他们还跟随外公章贡涛老人学习书法和古诗词,因此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年仅7岁的孝严、孝慈兄弟随家人辗转至台湾新竹。未曾想到此次离开祖国大陆一去就是50余年。
到了台湾,随之而来的是一段10余年的穷困生活。同时,家世题开始困扰着兄弟俩。蒋孝严说:“我从高中时问候开始知道自己有一个特殊的家世,但无从求证,问起外婆,她总是搪塞过去。后来注意到身份证父母一栏上,填写的是大舅舅与大舅妈的名字,我就觉得更不对劲了。一直到了大学,才比较清楚。”
特殊的家庭
特殊的家世把蒋孝严锻炼成了坚韧、好强的性格。
1964年,蒋孝严从台湾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通过竞争激烈的入职考试后,于1968年进入政界。工作中,家世常常成为阻力,而非助力。他表示:“我不要求特别照顾,也不接受特别的限制。”但每次派遣或内部升迁,都会因为家世问题而有所影响。这刚好印证了蒋孝严的那句话:“过去的一点一滴都是自己心血换来的。”
对于父亲,兄弟俩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因政治上的原因,蒋经国生前未曾公开承认这层父子关系,他们也一直隐瞒着,并忌讳外界追根究底。1970年12月12日,蒋孝严和黄美伦的婚事,也在此安排在比利时而不是台北。
关于和蒋家其他后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蒋孝严大学暑假在政工干校预备军官受训时,恰好与蒋孝武分在同一中队、同一个寝室。凑巧的是,他们还被编在同一小组。蒋孝严回忆说:“我知道他是谁,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谁,有一次晚上开小组会议,他不耐烦地画起画来,还说我‘眉清目秀’,要为我画一幅。”
风雨归宗路
1988年,蒋经国先生逝世。随后,台湾新闻媒体纷纷披露了他们的家世内幕。兄弟俩也开始了艰辛的认祖归宗之路。
台湾正式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后,来祖国大陆的台胞与日俱增。在政府和大陆亲友等各方面的帮助下,母亲章亚若的墓终于在桂林市郊被确认,兄弟俩回大陆认祖祭母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因他们当时的身份,台湾当局没有允许。两兄弟只得委托亲友修缮母亲坟墓。直到1993年,孝慈辞去了国民党行政职务,才得以赴祖国大陆学术交流并到桂林为母亲扫墓,而此时蒋孝严却只能在台湾的家中和子女一起祭拜母亲遗像。
1994年秋,孝慈再度赴大陆进行学术交流时,在北京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但依据台湾当局“台湾地区人民进入大陆许可办法”,蒋孝严仍然不能前往大陆探视弟弟。后在台湾各方面人士的努力以及国台办、海协、中国民航局的全力协助下,才突破了台湾的阻挠,飞抵北京,并到桂林祭拜母亲。然后包乘国泰航空飞机带弟弟赴台湾治疗。
1996年3月,孝慈病逝于台北,从此认祖归宗的重任,就落到了蒋孝严一个人的身上。
2000年3月台湾举行大选中,国民党丢失了政权,身为国民党官员的蒋孝严也卸下公职。不久,他携全家以及孝慈的遗孀和子女,乘“华航”班机经香港转赴宁波,然后驱车到溪口进行了祭祖归宗。此后几天他游览了杭州、上海、昆明、东莞等地。祖国大陆到处繁荣昌盛的景象,渐渐抚平了蒋孝严那颗饱经沧桑的心,他的精神也振奋起来。
同时,蒋孝严也加快了法律上的认祖归宗的步伐。经由台湾“民政局”、“内政部”、“法务部”、“司法部”等部门的研究同意,和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2002年12月12日,60岁的他终于第一次在身份证父亲栏填上了蒋经国的名字。但顾及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女士的感受,自己一直没有改回“蒋”姓。直至蒋女士今年年初去世,并依习俗过了“七七”后,他才办理相关手续,自3月2日起正式更名为“蒋孝严”,彻底完成了认祖归宗的心愿。
推动两岸合作
蒋孝严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在两岸关系上,他主张保持稳定,密切两岸经济贸易的交流。他说,台湾厂商到祖国大陆投资,是为台湾、大陆和台商自身创造“三赢”的局面,也是两岸关系的润滑剂。台湾当局不应该以意识形态打压台商,而应对台商公平看待,并加以协助。
早在来祖国大陆为母亲扫墓时,身为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理事长的蒋孝严,便与在祖国大陆的台商进行广泛的接触,考察投资环境,了解他们的生活。
2000年12月,他曾在上海拜会汪道涵先生,商讨在华东设立一所台商子女学校的事宜,并交换了对两岸大小“三通”问题的看法。之后,蒋孝严率团先后参访了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感受到祖国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巨大变化。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对他这种“积极服务台商,为两岸做事”的精神十分赞赏,在中南海专门会见了他,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与合作交换意见。
2002年初,蒋孝严对桂林、南宁等地进行了投资考察活动。他还来到台资比较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先后,走访了南京、扬州、上海等地,与当地:台商会面,并呼吁身处祖国各地的台商抓住时机,更加紧密团结,促进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走向繁荣。
在他的努力下,2003年9月,数百名两岸知名企业 CEO首次共聚一堂,在南京就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等进行对话。
为包机“催生”
受到为病重的弟弟申请包机的启发,2002年10月,蒋孝严提出了“台商春节包机直航”的构想,台商及台湾民航业者普遍欢迎。随后,蒋孝严带领由台商及台湾航空公司代表组成的访问团于11月24日到北京访问。他的想法得到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及国家民航总局的认可。大陆方面建议采取“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方式运作,也希望台湾方面积极考虑接受祖国大陆航空公司的申请。然而,这种诚意和善意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拒绝,他们只允许“单向”、“只载台商”、“落地港澳”为原则的“包机‘曲’航”。尽管如此,祖国大陆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着想,还是以积极态度促成此事,同意了台湾当局的要求。
2003年1月26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包机徐徐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蒋孝严偕妻子参加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春节包机首航仪式。
之后,蒋孝严继续为“包机扩大方案”而努力。他提出了两岸包机应定期化,如每月一次或半月一次等;实现两岸直飞、对飞;增加包机点,扩大搭乘对象等。
今年1月,蒋孝严和另一台湾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曾永权到北京洽谈春节包机事宜。不久,两岸民航业者在澳门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此次包机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突破了2003年“单向、间接、定点”的做法,实现了“双向、对飞、多点、不经停第三地和双向载客”,祖国大陆的飞机也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降落在台湾的土地上。
蒋孝严感慨道: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他说:“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定期包机包括货运包机的实现,并最终推动两岸直飞,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实现。”
蒋孝严原名“章孝严”,是蒋经国与章亚若非婚生双胞胎兄弟中的老大。今年3月他正式将姓氏改回“蒋”,结束了近二十年漫长的认祖归宗之路。由于他特殊的身世和在推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正受到海峡两岸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根系祖国大陆
蒋孝严,1942年出生于桂林,祖籍浙江奉化,小名叫大毛,弟弟叫小毛。不幸的是,他们还不到半岁时,母亲因意外去世。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兄弟俩被人从桂林接到江西万安,由外婆家抚养。大舅章浩若当上贵州铜仁县县长后,两兄弟也被带上,并正式取姓氏为“章”,进入幼稚园学习。闲暇时间大舅经常带着他们坐在马背上穿村走巷,西南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抗战胜利后,孝严、孝慈又随外婆迁至南昌,进入当时的一所教会学校——弘道国民小学,接受正规的西式教育。此间,他们还跟随外公章贡涛老人学习书法和古诗词,因此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年仅7岁的孝严、孝慈兄弟随家人辗转至台湾新竹。未曾想到此次离开祖国大陆一去就是50余年。
到了台湾,随之而来的是一段10余年的穷困生活。同时,家世题开始困扰着兄弟俩。蒋孝严说:“我从高中时问候开始知道自己有一个特殊的家世,但无从求证,问起外婆,她总是搪塞过去。后来注意到身份证父母一栏上,填写的是大舅舅与大舅妈的名字,我就觉得更不对劲了。一直到了大学,才比较清楚。”
特殊的家庭
特殊的家世把蒋孝严锻炼成了坚韧、好强的性格。
1964年,蒋孝严从台湾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通过竞争激烈的入职考试后,于1968年进入政界。工作中,家世常常成为阻力,而非助力。他表示:“我不要求特别照顾,也不接受特别的限制。”但每次派遣或内部升迁,都会因为家世问题而有所影响。这刚好印证了蒋孝严的那句话:“过去的一点一滴都是自己心血换来的。”
对于父亲,兄弟俩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因政治上的原因,蒋经国生前未曾公开承认这层父子关系,他们也一直隐瞒着,并忌讳外界追根究底。1970年12月12日,蒋孝严和黄美伦的婚事,也在此安排在比利时而不是台北。
关于和蒋家其他后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蒋孝严大学暑假在政工干校预备军官受训时,恰好与蒋孝武分在同一中队、同一个寝室。凑巧的是,他们还被编在同一小组。蒋孝严回忆说:“我知道他是谁,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谁,有一次晚上开小组会议,他不耐烦地画起画来,还说我‘眉清目秀’,要为我画一幅。”
风雨归宗路
1988年,蒋经国先生逝世。随后,台湾新闻媒体纷纷披露了他们的家世内幕。兄弟俩也开始了艰辛的认祖归宗之路。
台湾正式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后,来祖国大陆的台胞与日俱增。在政府和大陆亲友等各方面的帮助下,母亲章亚若的墓终于在桂林市郊被确认,兄弟俩回大陆认祖祭母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因他们当时的身份,台湾当局没有允许。两兄弟只得委托亲友修缮母亲坟墓。直到1993年,孝慈辞去了国民党行政职务,才得以赴祖国大陆学术交流并到桂林为母亲扫墓,而此时蒋孝严却只能在台湾的家中和子女一起祭拜母亲遗像。
1994年秋,孝慈再度赴大陆进行学术交流时,在北京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但依据台湾当局“台湾地区人民进入大陆许可办法”,蒋孝严仍然不能前往大陆探视弟弟。后在台湾各方面人士的努力以及国台办、海协、中国民航局的全力协助下,才突破了台湾的阻挠,飞抵北京,并到桂林祭拜母亲。然后包乘国泰航空飞机带弟弟赴台湾治疗。
1996年3月,孝慈病逝于台北,从此认祖归宗的重任,就落到了蒋孝严一个人的身上。
2000年3月台湾举行大选中,国民党丢失了政权,身为国民党官员的蒋孝严也卸下公职。不久,他携全家以及孝慈的遗孀和子女,乘“华航”班机经香港转赴宁波,然后驱车到溪口进行了祭祖归宗。此后几天他游览了杭州、上海、昆明、东莞等地。祖国大陆到处繁荣昌盛的景象,渐渐抚平了蒋孝严那颗饱经沧桑的心,他的精神也振奋起来。
同时,蒋孝严也加快了法律上的认祖归宗的步伐。经由台湾“民政局”、“内政部”、“法务部”、“司法部”等部门的研究同意,和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2002年12月12日,60岁的他终于第一次在身份证父亲栏填上了蒋经国的名字。但顾及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女士的感受,自己一直没有改回“蒋”姓。直至蒋女士今年年初去世,并依习俗过了“七七”后,他才办理相关手续,自3月2日起正式更名为“蒋孝严”,彻底完成了认祖归宗的心愿。
推动两岸合作
蒋孝严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在两岸关系上,他主张保持稳定,密切两岸经济贸易的交流。他说,台湾厂商到祖国大陆投资,是为台湾、大陆和台商自身创造“三赢”的局面,也是两岸关系的润滑剂。台湾当局不应该以意识形态打压台商,而应对台商公平看待,并加以协助。
早在来祖国大陆为母亲扫墓时,身为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理事长的蒋孝严,便与在祖国大陆的台商进行广泛的接触,考察投资环境,了解他们的生活。
2000年12月,他曾在上海拜会汪道涵先生,商讨在华东设立一所台商子女学校的事宜,并交换了对两岸大小“三通”问题的看法。之后,蒋孝严率团先后参访了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感受到祖国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巨大变化。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对他这种“积极服务台商,为两岸做事”的精神十分赞赏,在中南海专门会见了他,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与合作交换意见。
2002年初,蒋孝严对桂林、南宁等地进行了投资考察活动。他还来到台资比较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先后,走访了南京、扬州、上海等地,与当地:台商会面,并呼吁身处祖国各地的台商抓住时机,更加紧密团结,促进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走向繁荣。
在他的努力下,2003年9月,数百名两岸知名企业 CEO首次共聚一堂,在南京就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等进行对话。
为包机“催生”
受到为病重的弟弟申请包机的启发,2002年10月,蒋孝严提出了“台商春节包机直航”的构想,台商及台湾民航业者普遍欢迎。随后,蒋孝严带领由台商及台湾航空公司代表组成的访问团于11月24日到北京访问。他的想法得到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及国家民航总局的认可。大陆方面建议采取“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方式运作,也希望台湾方面积极考虑接受祖国大陆航空公司的申请。然而,这种诚意和善意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拒绝,他们只允许“单向”、“只载台商”、“落地港澳”为原则的“包机‘曲’航”。尽管如此,祖国大陆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着想,还是以积极态度促成此事,同意了台湾当局的要求。
2003年1月26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包机徐徐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蒋孝严偕妻子参加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春节包机首航仪式。
之后,蒋孝严继续为“包机扩大方案”而努力。他提出了两岸包机应定期化,如每月一次或半月一次等;实现两岸直飞、对飞;增加包机点,扩大搭乘对象等。
今年1月,蒋孝严和另一台湾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曾永权到北京洽谈春节包机事宜。不久,两岸民航业者在澳门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此次包机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突破了2003年“单向、间接、定点”的做法,实现了“双向、对飞、多点、不经停第三地和双向载客”,祖国大陆的飞机也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降落在台湾的土地上。
蒋孝严感慨道: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他说:“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定期包机包括货运包机的实现,并最终推动两岸直飞,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