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及方法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四个原则和五个方法。
  【关键词】问题情境;原则;方法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运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 自然 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3、遵循针对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针对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以及教学目标和任务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以及理解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以合理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以简单明了的设问来呈现,直入主题,达到突出重点,指引学生学习方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把握教学任务,克服盲目思想,提高学习效率。
  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了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要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1、以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感受,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领会。比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以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引入课题,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通过分析、探索、合作交流,表达了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数学表达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就产生了乘方的意义。
  2、以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可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实用性和直观性,减少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我分别做了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在教学中让学生演示两圆的相对运动,在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归纳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究得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及其与公共点的特征。不仅达到了理解知识的目标,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游戏既可以使学生放松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亲身体会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树状图》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个掷硬币的游戏: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若两次朝上的面相同则同学们胜,若两次朝上的面不同则我胜,这个游戏对你们和我来说是否公平?学生经过分析,说法不一。为了统一学生的意见,我把学生二人分成一个小组,一人掷硬币,一人记录,每组做30次,统计结果,小组、全班收集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游戏简单、工具方便,可操作性强,所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动均表现积极,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了复杂的统计和概率问题。
  4、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和头脑观察和分析生活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中,我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较切近的行程问题、购买商品问题、等积变形问题等。通过交流、讨论、根据问题情境确定等量关系。突破了学生在方程应用中找相等关系的难点,培养了合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以实验和验证创设问题情境。以实验或验证的方式解决几何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简单直观便于理解,还可以加强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是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时,学生通过已知三边做三角形,再把同学们所做的三角形利用重合性验证,直观明确的理解了该定理。既培养了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课堂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方法。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复述课文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复述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训练形式,在整个中学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复述在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复述可以增加词汇量,掌握单词、短语、句型的实际用法和各项语法规则
期刊
【摘要】当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师本教育模式, 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工作的重心还未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而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关键词】中学数学;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功和能的关系,准确把握不同形式的力做功所对应的能量转化过程,找准功和能的对应关系,能让学生们解题的思路更清晰,目的更明确,解答更快捷、准确。  【关键词】功能量;总结;应用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需要强调的是: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
期刊
近些年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情境教学经过多年的运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学实践中收获了众多学生、老师与学者的一致好评,并在逐步发展中,日渐成熟。可以说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关键的。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加强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实践,成为促进和实现现代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情境教学法,是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情感意识融合于学
期刊
【摘要】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和开始,对汉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观察力;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想象;细心批改 提高写话能力。及时评价鼓励,享受写话乐趣等做法在写话教学中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观察情境;想象情境;细心批改;评价鼓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学生写起作文最吃力,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害怕写作文,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觉得困惑的问题。写话是作文的基础和开始,对语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数的运算”中,低段要求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学生的口算能力的高低影响作业的质量和效率。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学得如何,对学生日后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学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47页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和周长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教材首先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庆祝元旦装饰黑板需要多少花边,引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强调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建立
期刊
课堂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课改下如何对课堂进行有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能不能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不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身心愉快成长,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新课改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标准是什么,莫衷一是。其实,对一堂课的评价,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
期刊
我认为在平时的课堂上“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马上令其坐下,而要给他们陈述的机会。这样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不是无时处理,就是觉得无需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看似进展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特性。经过十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