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质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绪论中讲到学习高中生物课时,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下面笔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
新教材中“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范例。这些范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用多媒体做成动态效果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形成自己的推想,也可设计证明学生的推想。学生提出方案后,大家讨论各种答案的可操作性等。讨论后再与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方法作比较,充分肯定学生的设计,使学生既有了成功的喜悦,又学习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标志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原因。学生指挥按照老师所讲、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完分离规律后解这样一道题:“色盲是一种X隐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不色盲,生了一个色盲的孩子,第二个孩子是色盲的几率为多少?”接着再解这样一道题:“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多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问第二个孩子多指的可能性有多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三、巧妙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独立思考。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某位科学家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提问的价值,实际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实我们的困难和失败算不了什么,学习不仅仅是你聪明就能学好的,更重要的是你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惧怕失败。
四、教学方式多变,开拓创新思维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而学生无动于衷,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要追求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就要设法在教室内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教学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境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地位不等,应鼓励学生敢持批评意见,从“我爱师,我更爱真理”的基本原则出发,不断提出独立的见解,不断给教师提供完善思想的机遇,克服将教师视为真理和智慧的化身的稚嫩想法,消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这一系列气氛的渲染,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快消除失声之间的距离感,设置一种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课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全体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时,学生往往体态不已、动静不一、状态不一。在这样的课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体验,我们需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灵活机动地处理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我总是希望让学生开开心心,所以总是找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习惯叫学生的乳名,感觉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另外,我在课堂上也喜欢用一些笑话来吸引学生。我觉得,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放松,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使得课堂有了生机,有了动感和活力;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静静地坐在一边,似乎是置身事外的听众。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帮助弱势学生,创造一些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条件和机遇,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鼓励,并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分析、综合,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创新思维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对象,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绪论中讲到学习高中生物课时,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下面笔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
新教材中“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范例。这些范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用多媒体做成动态效果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形成自己的推想,也可设计证明学生的推想。学生提出方案后,大家讨论各种答案的可操作性等。讨论后再与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方法作比较,充分肯定学生的设计,使学生既有了成功的喜悦,又学习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标志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原因。学生指挥按照老师所讲、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完分离规律后解这样一道题:“色盲是一种X隐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不色盲,生了一个色盲的孩子,第二个孩子是色盲的几率为多少?”接着再解这样一道题:“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对夫妇都多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问第二个孩子多指的可能性有多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三、巧妙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独立思考。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某位科学家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提问的价值,实际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实我们的困难和失败算不了什么,学习不仅仅是你聪明就能学好的,更重要的是你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惧怕失败。
四、教学方式多变,开拓创新思维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而学生无动于衷,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要追求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就要设法在教室内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教学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境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没有地位不等,应鼓励学生敢持批评意见,从“我爱师,我更爱真理”的基本原则出发,不断提出独立的见解,不断给教师提供完善思想的机遇,克服将教师视为真理和智慧的化身的稚嫩想法,消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这一系列气氛的渲染,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快消除失声之间的距离感,设置一种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
课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全体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时,学生往往体态不已、动静不一、状态不一。在这样的课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体验,我们需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灵活机动地处理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我总是希望让学生开开心心,所以总是找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习惯叫学生的乳名,感觉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另外,我在课堂上也喜欢用一些笑话来吸引学生。我觉得,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放松,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使得课堂有了生机,有了动感和活力;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静静地坐在一边,似乎是置身事外的听众。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帮助弱势学生,创造一些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条件和机遇,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鼓励,并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分析、综合,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创新思维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对象,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经常用发散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