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传统图式艺术形态与寓意象征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对“和合二仙”艺术图式的大量文献研究,厘清其不同时期的艺术形态与寓意象征,从材料、艺术类别、工艺、呈现载体、风格等角度总结其演变规律.“和合二仙”传统艺术图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应用领域中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符合社会需求的寓意象征.“和合”图式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与审美价值,新时代的图式会根据大众的需求而变化,令大众进一步聚焦传统文化.“和合二仙”艺术图式的艺术形态既是地域“和合”文化的载体,又是社会需求的符号化表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无限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糖画是糖与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这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曾广泛流行于成都等地,主要以单色的线和面塑造形象,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创作理念.该文基于糖画的产生、制作技艺和艺术特色,探讨糖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提出关于糖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建议,旨在推动糖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该文梳理了南京云锦的发展历史,探讨了云锦的品种与制作工艺,从图案、色彩等方面,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分析、提取了云锦的几何结构和色彩特征,同时重组了云锦的色彩,创造出其他的色彩形式,提炼其图案与色彩组合方式,以期更好地展现云锦艺术的特征与魅力,促进其传承.
该文从明代掩鬓的形制与簪戴方式着手,探究其工艺与装饰风格,分析其纹饰与文化寓意,在此基础上总结明代掩鬓的艺术特征.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通过栽绒工艺制成的地毯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栽绒地毯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丰富的图案等被世人喜爱并使用.该文作者尝试创新手工栽绒地毯的图案与工艺,将栽绒工艺应用到现代艺术作品中,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人类文明财富,进而使手工栽绒地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印章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载体,刀法是篆刻艺术中的重要技艺,篆刻创作与印钮造型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对刻刀及其他辅助工具的合理操控和运用;印钮雕刻的细腻传神程度、印面章法字法的表达则有赖于刀法呈现.该文作者总结篆刻艺术中的刀法运用和印钮雕刻技艺,认为两者都属于篆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蓝染作为一种传统的植物印染工艺,是古代印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蓝染作为传统印染工艺面临没落的窘境.以传统蓝染工艺为对象,创新研究蓝染工艺,推动蓝染工艺现代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蓝染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从古至今,艺术都是以材料为媒介表现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因此材料在艺术表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作品与丰富的材料是分不开的.顾名思义,装饰画是带有装饰性的画,其依附在物品上,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效果,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相应的美化效果.该文主要探索装饰画的艺术语言与发展.
该文介绍日本、欧洲的折纸文化发展和折纸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分析折纸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与影响,进一步研究折纸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壁画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能与大众审美感知产生关联,与社会美育发生反应.该文基于审美感知能力培养视角,探究壁画教学如何响应新时代美育要求,进行人格完善和能力完善培养,注重以过程支撑结果的教学研究模式,提出壁画教学中注重过程评价融合美育思想的创新性评价策略,并从三个方面阐释美育语境下壁画教学的模式变革与内涵创新:其一,以文化故事为抓手,以美育人;其二,以过程评价培育审美感知;其三,多元化融合实践,构建综合美育内涵.
连云港贝雕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文通过调研和分析连云港贝雕的发展历史与传承情况、工艺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传承连云港贝雕的创新策略:贝雕工艺趋向日常化;走进地方课堂,融入人们生活;基于故事性、叙事性理论创作贝雕作品;构建贝雕产业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