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以1953年清华大学提出的“设立政治辅导员”为标志,高校辅导员制度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随后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很多高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展开积极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正快速转型,网络飞速发展、高校扩招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新特点等问题日益呈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认清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实施者,是摆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然而,从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辅导员工作定位不够明确、自身发展序列不畅通、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由此导致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工作目标,全面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当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更加迫切。我们要科学认识辅导员工作的定位、定向和着力点,从促进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发展的高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维度和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与个人成长协调发展的角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逐步推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进程,使得辅导员队伍能够顺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推动辅导员队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高校自身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也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总体需要。
从促进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发展的高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迅速涌入,某些不良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近年来高等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的推行、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就业的压力使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辅导员是重大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从宏观上说,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对辅导员职责进行了基本的定位,其中首要职责是政治责任。辅导员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任务中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从微观上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实施者和协调者。在大到国家小到学校的重大活动的实施推进中,辅导员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具体组织引领学生进行参与,要牢固树立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政治意识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使命感,在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上为大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领,在组织落实国家和学校重大活动中承担教育之责。
2.辅导员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者与维护者
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学生的稳定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要树立对学校负责的全局意识,要有维护学校稳定和促进其发展的大局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这需要辅导员准确把握形势,积极疏导,及时上报,做学校安全稳定维护的应急者。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注意了解学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建立学生反映问题的有效机制,做到有问必答;对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要制定应对预案;要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能够随时传递信息、反映情况;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从现实出发,对原有的决策、方案和意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因势利导,把工作做好、做实。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学校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同步建设;学校不断完善政策,在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的背景下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专职辅导员视工作规模和岗位在薪酬、生活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学校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在深入分析辅导员工作目的、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对辅导员提出了“十个一”的岗位职责要求,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标准,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到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从重使用向重培养转变。
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维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长期的高校德育实践中,就辅导员队伍而言,对其有明确的定向至为关键。因为面对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与日俱新的学生群体,能否圆满地履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能否真正对学生产生成长的引导、能否被学生接纳为心灵的朋友,不仅取决于主观的动机和行为的努力,取决于辅导员自身全面而综合的良好素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人格魅力,更取决于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科学认识。概言之,是取决于“功夫在诗外”的非权力因素。
1.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引导者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重在对大学生“德”的引领。当代大学生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成长,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比较强;他们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高校大规模扩招、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等,大学生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等关系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多误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由此带来的是大学生对自强、创新、成才、创业等成长成才方面的需求,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必须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包括学生学习辅导、科技活动辅导、社会实践辅导、生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一系列涉及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容,去建设一支学科背景适应、能力水准优异、发展潜质强劲、个性素养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北京工业大学围绕培养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目标,开展科技节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其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与个人成长协调发展的角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队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如果说知识化、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为每位辅导员提供了以个人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的潜在优势,那么按照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培育专职辅导员,将为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将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学校就要从辅导员职业化培养出发,用提升工作水平的力度使辅导员已经具有的良好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真正转化为引导和带领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综合协调的发展。为此,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落实以下几点:
1.坚持人本型管理模式,从制度上激励辅导员工作热情
高校要从人才满意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福利和奖励政策,增强辅导员满意度,使辅导员从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一种依恋,自愿留在其岗位上。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德育队伍基本按照思想政治兼职教师来评定,不能从教学和科研中直接获益,直接造成了辅导员职称评定出口不畅、发展空间狭窄、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学校自2006年起,为专职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设置了德育教师系列岗位,这一举措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畅通辅导员个人发展路径,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校要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注意发挥其个人才能,挖掘其潜能,为其提供满意的、富于挑战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发展空间。辅导员岗位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是培养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党政管理干部的蓄水池。学校在辅导员培养方式上采取“稳定一批,流动一批”,形成“严进优出”的科学流动机制;对优秀辅导员给予重点培养,在选拔中层干部时重视选拔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干部,也会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志向,向教学、科研工作等岗位输送优秀辅导员。目前,学校35%左右的副处级以上干部都从事过辅导员工作,在2010年~2011年学校处级管理干部竞聘和全员聘任中,有38名辅导员得到晋升,其中晋升正处级7人、副处级12人、科级19人。学校不仅重视给辅导员创造“有为”的工作环境,同时还积极从制度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的个人发展问题,保证他们中的优秀者“有位”,做到辅导员职务晋升上有空间、成长上有途径。
3.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素质和职业成就感
辅导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德育质量,进而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辅导员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的使命感、在能力上具备较为完善的结构,才能顺利开展工作。高校要依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等优势资源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成长、有收获。多途径培训能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自我控制等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有成就地开展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职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学生成长及辅导员自身成长等方面的关系,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遥、张少义.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建,2010,(8).
[2]李卫红.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6).
[3] 陈思齐. 用科学发展观为纲领来指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教师,2008,(S1).
[4] 丘有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雯]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正快速转型,网络飞速发展、高校扩招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新特点等问题日益呈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认清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创新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实施者,是摆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然而,从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如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辅导员工作定位不够明确、自身发展序列不畅通、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由此导致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工作目标,全面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当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创新的任务和要求更加迫切。我们要科学认识辅导员工作的定位、定向和着力点,从促进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发展的高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维度和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与个人成长协调发展的角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逐步推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进程,使得辅导员队伍能够顺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推动辅导员队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高校自身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也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总体需要。
从促进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发展的高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迅速涌入,某些不良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近年来高等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的推行、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就业的压力使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辅导员是重大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从宏观上说,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对辅导员职责进行了基本的定位,其中首要职责是政治责任。辅导员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任务中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从微观上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实施者和协调者。在大到国家小到学校的重大活动的实施推进中,辅导员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具体组织引领学生进行参与,要牢固树立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政治意识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使命感,在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上为大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领,在组织落实国家和学校重大活动中承担教育之责。
2.辅导员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者与维护者
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学生的稳定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员要树立对学校负责的全局意识,要有维护学校稳定和促进其发展的大局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这需要辅导员准确把握形势,积极疏导,及时上报,做学校安全稳定维护的应急者。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注意了解学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建立学生反映问题的有效机制,做到有问必答;对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要制定应对预案;要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能够随时传递信息、反映情况;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从现实出发,对原有的决策、方案和意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因势利导,把工作做好、做实。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学校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同步建设;学校不断完善政策,在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的背景下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专职辅导员视工作规模和岗位在薪酬、生活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学校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在深入分析辅导员工作目的、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对辅导员提出了“十个一”的岗位职责要求,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标准,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到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从重使用向重培养转变。
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维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长期的高校德育实践中,就辅导员队伍而言,对其有明确的定向至为关键。因为面对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与日俱新的学生群体,能否圆满地履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能否真正对学生产生成长的引导、能否被学生接纳为心灵的朋友,不仅取决于主观的动机和行为的努力,取决于辅导员自身全面而综合的良好素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人格魅力,更取决于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科学认识。概言之,是取决于“功夫在诗外”的非权力因素。
1.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引导者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重在对大学生“德”的引领。当代大学生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成长,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比较强;他们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高校大规模扩招、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等,大学生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等关系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多误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由此带来的是大学生对自强、创新、成才、创业等成长成才方面的需求,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必须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包括学生学习辅导、科技活动辅导、社会实践辅导、生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一系列涉及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容,去建设一支学科背景适应、能力水准优异、发展潜质强劲、个性素养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北京工业大学围绕培养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目标,开展科技节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其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提高与个人成长协调发展的角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队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如果说知识化、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为每位辅导员提供了以个人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的潜在优势,那么按照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培育专职辅导员,将为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将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学校就要从辅导员职业化培养出发,用提升工作水平的力度使辅导员已经具有的良好政治素养与业务素养,真正转化为引导和带领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综合协调的发展。为此,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落实以下几点:
1.坚持人本型管理模式,从制度上激励辅导员工作热情
高校要从人才满意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福利和奖励政策,增强辅导员满意度,使辅导员从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一种依恋,自愿留在其岗位上。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德育队伍基本按照思想政治兼职教师来评定,不能从教学和科研中直接获益,直接造成了辅导员职称评定出口不畅、发展空间狭窄、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学校自2006年起,为专职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设置了德育教师系列岗位,这一举措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畅通辅导员个人发展路径,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校要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注意发挥其个人才能,挖掘其潜能,为其提供满意的、富于挑战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发展空间。辅导员岗位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是培养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党政管理干部的蓄水池。学校在辅导员培养方式上采取“稳定一批,流动一批”,形成“严进优出”的科学流动机制;对优秀辅导员给予重点培养,在选拔中层干部时重视选拔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干部,也会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志向,向教学、科研工作等岗位输送优秀辅导员。目前,学校35%左右的副处级以上干部都从事过辅导员工作,在2010年~2011年学校处级管理干部竞聘和全员聘任中,有38名辅导员得到晋升,其中晋升正处级7人、副处级12人、科级19人。学校不仅重视给辅导员创造“有为”的工作环境,同时还积极从制度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的个人发展问题,保证他们中的优秀者“有位”,做到辅导员职务晋升上有空间、成长上有途径。
3.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素质和职业成就感
辅导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德育质量,进而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辅导员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的使命感、在能力上具备较为完善的结构,才能顺利开展工作。高校要依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等优势资源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成长、有收获。多途径培训能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自我控制等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有成就地开展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职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学生成长及辅导员自身成长等方面的关系,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遥、张少义.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建,2010,(8).
[2]李卫红.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6).
[3] 陈思齐. 用科学发展观为纲领来指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教师,2008,(S1).
[4] 丘有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