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臭越爱吃?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鲱鱼罐头的正确方式:
  绝对不能在室内打开!作为鲱鱼罐头原产地的瑞典,政府明文规定,鲱鱼罐头禁止在室内开启。所以,请一定选择空旷无人的室外场所。
  请一定戴好手套!
  防毒面具必备!
  请一定穿你准备扔掉的衣服!
  请保持空腹,并提前排空大小便。
  好了,当你躲过了奇臭无比飞溅的汁水,成功打开了罐头盖子,仍然神志清醒地站着,恭喜你,你可以开始享用“世界第一臭”的美食了。什么?我居然说这是美食?没错,听在瑞典尝试过鲱鱼罐头的网友介绍,经过发酵的鲱鱼肉质非常鲜嫩可口。当地人的传统吃法是将鱼肉碾碎,拌上番茄、洋葱、黄油、酸奶、土豆,配薄饼吃。
  这些臭东西,吃的时候都要捏着鼻子,甚至要冒着把昨天的早餐都吐出来的风险,为什么大家还趋之若鹜,都不怕“死”么?
  这跟人的味觉偏好有关,有些研究认为,人的味觉偏好跟基因有关。比如2012年两位加拿大学者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比例高达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的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低,只有4%和3%。研究认为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作用。这是就特殊的味觉偏好而言。
  实际上,人类通常的味觉偏好是比较整齐的。儿童对甜食比较偏爱;成年人则更喜欢高脂肪的食品。对成年女性来说,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是最受欢迎的;对成年男性来说,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最受欢迎。但对于一些特殊味道,比如酸味、苦味、辣味、臭味,人类先天并不喜欢。
  人类对臭味很敏感,因为大多数臭味物质都有毒,所以我们是先天“趋香避臭”的。之所以喜欢臭食,从根源上说,还是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形成过程中,由客观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我们文章的主角瑞典鲱鱼罐头,据考,其发明最有可能是因为早期瑞典人为了防止食物腐化,就使用适量盐搭配发酵的方式保存食物,还能节省珍贵的盐。如果当时渔民有良好的储存鲱鱼的条件,或者有足够多的盐,把鱼腌制成鱼干,那谁也不会想到去做臭鱼。臭食逐渐被接受,并且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基本上都是因为当时储存食物的条件有限。
  没有很好的储存食物的条件,或者说无法支付储存食物的成本,食物就很容易变质发臭。但因为食物短缺,臭了的食物人们也不舍得扔掉,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久而久之,慢慢也就适应了这种饮食,开始觉得臭,慢慢就觉得好吃了,这是我们口味偏好适应性的体现。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觉得吃瑞典鲱鱼罐头很时尚,而且这东西在国内卖得还不便宜,但其起源也许还是因为资源匮乏。
  链接
  宁波菜以臭著称,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臭冬瓜。做法是将冬瓜切块,煮熟后凉透,再撒上细盐,密封放置阴凉处,待其发酸后配上作料食用。宁波人并非生下来就喜欢吃这样的臭味,这类饮食习惯皆是由后天养成的。
  世界上的臭味食物那么多,为啥都这么臭?
  首先,光靠嘴巴我们是品尝不出臭味来的。人类的味觉对臭味极其不敏感,但嗅觉对臭味却非常敏感。有数据称,只要空气中有0.00018毫克/升的硫化氢,或者0.000014微克/升的甲硫醇,人的嗅觉器官就能闻到气味。所以,我们吃的那些臭得天翻地覆的臭食,与其说是尝出来的,不如说是闻出来的。
  食物的臭味,一般是发酵产生的。我们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臭食往往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做成的。这些蛋白质在特殊菌种的发酵作用下,产生微量的硫化氢的气味,闻起来就臭臭的。这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会产生甲胺、腐胺、尸胺、色胺等各种胺类,这些物质,都具有可怕的类似尸体腐败的刺激性气味。
  色胺还会进一步分解产生吲哚、甲基吲哚,胱氨酸分解能产生甲硫醇、乙硫醇、硫化氢等物质,这些物质,都具有强烈的粪臭味。因为人的鼻子对甲硫醇非常敏感,所以甲硫醇一般作为“臭味指示剂”。比如我们用的煤气有臭味,一般就是添加了极微量的甲硫醇。
  所以,像瑞典腌鲱鱼这样的臭食,具有腐尸味和粪臭味,可能就是这些东西产生的。很多人尝过瑞典腌鲱鱼之后,都会流眼泪,甚至呕吐,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是被臭味“臭”成这样的,而可能是被其中微量的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刺激产生的反应,其中可能就会有甲胺。因为甲胺是甘氨酸脱羧产生的,能让人恶心、呕吐,对眼睛、呼吸器官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甲硫醇
  甲硫醇又称为巯基甲烷、硫氢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白菜气味,主要用于生产甲硫氨酸。甲硫醇曾是2000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收录的最臭的物质。最近的一项日本研究则显示,在大肠癌患者的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中,甲硫醇含量较一般人高。
  吃臭这个时尚该不该追?
  现在很多人喜欢臭食,多半是出于猎奇的心理。你去了瑞典,赶上合适的季节,免不了要想尝一下当地地道的食物,即便是能把你臭倒的腌鲱鱼。但是,我们该不该跟随时尚,逐渐接受,甚至喜欢上这些臭臭的美食呢?恐怕还是不建议这么做。
  从营养的角度讲,有些发酵食品的某些营养比较突出。但是,也一定不比新鲜食品更好。比如人们都喜欢强调发酵食品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这倒是真的,因为维生素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里面,植物性食物中是不存在的,除非是发酵的植物。有些发酵的植物,比如臭豆腐,因为有大量细菌的繁殖,所以产生了很多维生素B12,这就让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得维生素B12成为可能。但其实这是一种舍近求远的方法,因为人体对维生素B12的需求量非常低,只要适当吃一些肉、蛋、奶,就完全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2,没必要去吃臭豆腐。
  更不要说,还有些研究认为,发酵豆制品里的维生素B12不具备生物活性,对我们也没有用处。
  反过来说,很多发酵类食物,尤其是臭食,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比如胺类物质。很多研究都认为,腌制类食品吃得过多,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胃癌这种癌症,属于“穷癌”,发达国家发病率较低,可能的确跟长期食用保存不良不新鲜的食物有关。
  另外,很多臭食在发酵过程中,还可能受到致腐菌或致病菌的污染,吃了以后有可能引起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比如咱们国家有些地区有吃臭面的习惯,就曾经因为酵米面黄杆菌毒素中毒造成过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对于臭食,不管是流行的瑞典鲱鱼罐头,还是土气的臭豆腐,图个新鲜尝一尝,满足一下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未尝不可,但要长期食用就要十分谨慎了。
其他文献
这篇文章从σ收敛和β收敛两个角度分别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并将技术溢出效应考虑到β收敛之中,将β收敛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两种情况,时间跨度为1978-
1病例资料  患者侯某,男,6岁,因电击伤后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减弱,急诊入某中心医院治疗,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手外伤.经吸氧,能量合剂、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20天,症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