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教学法”我们已提倡几年了,它的主题一要学生愉快,二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高兴而来,愉快而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教学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年龄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而他们又特别好奇、活泼,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自己情感愉悦的事物,往往会投入极大的注意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马上唤起学习意识,上课铃声一响即可播放新乐曲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根据本课内容出现新的发声曲、新的节奏型渗透乐理知识。根据我十多年来的课堂经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怎样做到启而即发呢?
我认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知识、思想实际出发,启发、诱导,并养之有素。以教唱《种玉米》为例做简单介绍:这首歌表现了乡村儿童在田间共同劳动,辛苦耕作,最后获得丰收,大家一起分享的事情。对于这些我们农村孩子都深有体会,于是我便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接着又让他们把语言转化到形体上来,让大家用舞蹈来表现这首歌。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用踏点步编舞,有的用弹簧步伴舞,有的用踏跳步,有的用秧歌步,还有的用娃娃步,最有创意的是一位同学用木偶动作表演。各有特色,不重复且又动作优美、表情生动,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把自己不怕劳动,辛苦耕作,最后获得丰收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出来。在这节课上我的语言描述很少,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既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学生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度过了四十分钟,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再如《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先用谜语导入:“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住里面”是什么动物?瞬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唱,其故事也知道,为了提高这首歌的感染效果,教师可以把它编成舞台剧,让学生来演,并做出蜗牛、黄鹂、葡萄架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注意运用图像、形体、画外音,解说词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这首歌创造全新的、多维的立体背景。随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表现该歌曲呢?”转身在黑板上板书:①敲一敲;②演一演;③唱一唱;④画一画。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整个表演过程活泼而又生动,表演完后,当学生们沉浸在美丽的音乐故事之中,教师可抓住时机教授《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使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这首歌的教学。在歌声和微笑中,明白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知道了不应该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其中“唱游”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唱歌与游戏相结合,主要是改变单调的“我教你唱”的教学形式而创造的一种活泼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歌唱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寓歌于唱多种形式中的审美型发展。在“唱游”教学中,要按歌词的内容来设计课堂活动,有的可采取表演形式,有的配上对话,有的还要配上解说词,以舞台剧的形式出现,在边唱、边说、边演的同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其实,艺术都有相通之处。音乐是“流动的诗”,是“美丽的图画”,是“宏伟的建筑”,是“动人的故事”,是“奇异的梦想”,这就是赋予音乐一种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感受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音乐的美之内涵,自觉的接受它的感染和熏陶。如教《叮铃铃》这首歌时,老师可放录像并伴随着歌曲,在学生的面前出现一幅美麗的景象,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边的草原,牧童手拿着长鞭,放牧着羊群,羊儿铃铛的叮铃声,牧童的吆喝声,歌声以及小河流水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通过观看录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慨万千,教师进而启发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草原是美丽富饶的,牧民的生活也是富裕幸福的”;有的说:“草原太美了,我长大了,也要到草原去”。教师马上鼓励学生:“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草原建设的更美!”学生们通过视觉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在心灵上受到了启发陶冶,进而产生美感,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在情感愉悦中完成了这首歌的学唱。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愉快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情知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言之,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
我认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知识、思想实际出发,启发、诱导,并养之有素。以教唱《种玉米》为例做简单介绍:这首歌表现了乡村儿童在田间共同劳动,辛苦耕作,最后获得丰收,大家一起分享的事情。对于这些我们农村孩子都深有体会,于是我便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接着又让他们把语言转化到形体上来,让大家用舞蹈来表现这首歌。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用踏点步编舞,有的用弹簧步伴舞,有的用踏跳步,有的用秧歌步,还有的用娃娃步,最有创意的是一位同学用木偶动作表演。各有特色,不重复且又动作优美、表情生动,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把自己不怕劳动,辛苦耕作,最后获得丰收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出来。在这节课上我的语言描述很少,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既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学生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度过了四十分钟,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再如《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先用谜语导入:“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住里面”是什么动物?瞬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唱,其故事也知道,为了提高这首歌的感染效果,教师可以把它编成舞台剧,让学生来演,并做出蜗牛、黄鹂、葡萄架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注意运用图像、形体、画外音,解说词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这首歌创造全新的、多维的立体背景。随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表现该歌曲呢?”转身在黑板上板书:①敲一敲;②演一演;③唱一唱;④画一画。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整个表演过程活泼而又生动,表演完后,当学生们沉浸在美丽的音乐故事之中,教师可抓住时机教授《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使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这首歌的教学。在歌声和微笑中,明白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知道了不应该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其中“唱游”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唱歌与游戏相结合,主要是改变单调的“我教你唱”的教学形式而创造的一种活泼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歌唱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寓歌于唱多种形式中的审美型发展。在“唱游”教学中,要按歌词的内容来设计课堂活动,有的可采取表演形式,有的配上对话,有的还要配上解说词,以舞台剧的形式出现,在边唱、边说、边演的同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其实,艺术都有相通之处。音乐是“流动的诗”,是“美丽的图画”,是“宏伟的建筑”,是“动人的故事”,是“奇异的梦想”,这就是赋予音乐一种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感受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音乐的美之内涵,自觉的接受它的感染和熏陶。如教《叮铃铃》这首歌时,老师可放录像并伴随着歌曲,在学生的面前出现一幅美麗的景象,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边的草原,牧童手拿着长鞭,放牧着羊群,羊儿铃铛的叮铃声,牧童的吆喝声,歌声以及小河流水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通过观看录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慨万千,教师进而启发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草原是美丽富饶的,牧民的生活也是富裕幸福的”;有的说:“草原太美了,我长大了,也要到草原去”。教师马上鼓励学生:“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草原建设的更美!”学生们通过视觉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在心灵上受到了启发陶冶,进而产生美感,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在情感愉悦中完成了这首歌的学唱。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愉快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情知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言之,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