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45分钟课堂中,在授课教师的管理下能真正学到多少实用的知识。在新课程下,教师已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要根据学生上课反应情况,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还课堂于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学生 有效课堂
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被赞美、被激励的渴求。教师的赏识与赞许、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升腾起学习的动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源泉,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手段。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入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利用趣味引导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学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趣味的。学生第一次上物理课,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脑海里也萦绕着许多问题,因此我首先利用几个趣味的实验(如冷水能使热水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拿出放大镜,学生们就會被吸引住,小时候拿放大镜聚光点燃火柴的一幕就出现在眼前,接着我问: 放大镜能放大物体,从名字上就知道,那能不能把物体缩小?逐一让学生演示、发言,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乐趣,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千变万化,五彩缤纷,在惊叹—疑问—观察中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备课扎实、课后要及时反思。
(1)教师备课要有个性突出学科特点。在备课时,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尊重教师个性。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精选一些有趣味性的小实验,如,变压器,让学生体验触电感觉,安全又刺激。再如,全反射教学中来个光学小魔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等教学内容,突出物理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2)课后及时反思,确保有效备课的完整性。教后反思即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将探究式教学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
从认识论角度看,物理科学认识获得本质上就是探究,放手让学生思考,使探究贯穿课堂,则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程序化,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生硬的学习,弱化了“知、情、意、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思维探究”效率低下,事倍功半。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压抑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及科学态度、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际,机械训练,学生负担过重,对物理敬而远之。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如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课后不会做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其原因是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还主动权于学生,让他们自主愉快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展示 、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
五、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抓个体差异,促整体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及教学活动的对象,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特性当前新实施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 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平等的眼光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放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过去重优轻差落后教学观念,将教学活动的广度进一步扩大,将视线投向整体学生,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要求制定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学生打造有的放矢的活动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和进步。
六、物理现象源自于自然,教师要把生活实际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物理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是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自然现象,而后再归纳总结,这种从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课外参观访问到课内的探究,深层研究,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在课外学生的参观访问是纯自然现象的体验。当回到课堂上再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这是经验的再现。例如,在学习远距离输电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领到附近的水力发电站,让学生参观大坝、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大坝的位置关系、水轮机、升压变压器,再听管理人员作的一些讲解,回来的路上再顺便参观输电线路和变压站。上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回忆来画远距离输电的过程示意图。生活中的参观访问是原始情景的体验,回到课堂上是实际现象的抽象,这种情景的呈现方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虽然它是枯燥无味的,但只要教师能真正把关注学生放在首位,还课堂于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总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冯双喜.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甘肃科技,2010年11期。
(3)应玲芳谈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第15期。
(4)张华荣.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情境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08年21期
(5)张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教育教学坛,2012年2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学生 有效课堂
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被赞美、被激励的渴求。教师的赏识与赞许、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升腾起学习的动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源泉,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手段。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入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利用趣味引导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学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趣味的。学生第一次上物理课,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脑海里也萦绕着许多问题,因此我首先利用几个趣味的实验(如冷水能使热水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拿出放大镜,学生们就會被吸引住,小时候拿放大镜聚光点燃火柴的一幕就出现在眼前,接着我问: 放大镜能放大物体,从名字上就知道,那能不能把物体缩小?逐一让学生演示、发言,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乐趣,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千变万化,五彩缤纷,在惊叹—疑问—观察中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备课扎实、课后要及时反思。
(1)教师备课要有个性突出学科特点。在备课时,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尊重教师个性。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精选一些有趣味性的小实验,如,变压器,让学生体验触电感觉,安全又刺激。再如,全反射教学中来个光学小魔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等教学内容,突出物理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2)课后及时反思,确保有效备课的完整性。教后反思即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将探究式教学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
从认识论角度看,物理科学认识获得本质上就是探究,放手让学生思考,使探究贯穿课堂,则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程序化,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生硬的学习,弱化了“知、情、意、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思维探究”效率低下,事倍功半。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压抑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及科学态度、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际,机械训练,学生负担过重,对物理敬而远之。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如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课后不会做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其原因是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还主动权于学生,让他们自主愉快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展示 、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
五、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抓个体差异,促整体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及教学活动的对象,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特性当前新实施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 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平等的眼光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放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过去重优轻差落后教学观念,将教学活动的广度进一步扩大,将视线投向整体学生,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要求制定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学生打造有的放矢的活动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动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和进步。
六、物理现象源自于自然,教师要把生活实际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物理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是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自然现象,而后再归纳总结,这种从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课外参观访问到课内的探究,深层研究,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在课外学生的参观访问是纯自然现象的体验。当回到课堂上再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这是经验的再现。例如,在学习远距离输电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领到附近的水力发电站,让学生参观大坝、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大坝的位置关系、水轮机、升压变压器,再听管理人员作的一些讲解,回来的路上再顺便参观输电线路和变压站。上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回忆来画远距离输电的过程示意图。生活中的参观访问是原始情景的体验,回到课堂上是实际现象的抽象,这种情景的呈现方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虽然它是枯燥无味的,但只要教师能真正把关注学生放在首位,还课堂于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总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冯双喜.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甘肃科技,2010年11期。
(3)应玲芳谈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第15期。
(4)张华荣.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情境教学探讨.科技信息,2008年21期
(5)张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教育教学坛,2012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