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植入广告你接受吗?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众如果看了最近上线的纪录片《人生一串2》,一定会对其中有关某奶制品的片段印象深刻。“想不到什么比这更不适合配烧烤喝的饮料了,每次软广出现,那画面都是无比的违和。”有网友在豆瓣上留言道。暂不论这是商业营销的成功,还是广告植入的失败,但它表现了纪录片领域一个重要趋势,即越来越多作品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载体。人们不禁要问,会营销的纪录片,还是纪录片吗?
  走在重庆的街头,只要遇到某某火锅的招牌,必定会看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字眼———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纪录片IP,因在片中出现而火起来的店铺不在少数。只要名号一打响,就会吸引很多的客人来吃。不仅如此,《舌尖上的中国3》里出现介绍某铁锅的片段后,淘宝上的同款就成了爆款———仅一个晚上,售价几百元的锅销量陡升,从月销300多件变成1200多件。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营销还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那么三年前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办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亚洲手作展,某汽車品牌开辟展区助阵展出,则开启了中国纪录片“主动商业变现”的路途。从此,纪录片生产一改往日困窘,以愈发成熟的工业化生产程式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吸纳商业元素加入,不断创造新的品牌与用户的对话方式。
  某奶制品选择了《人生一串2》,从吃辣场景切入,在一口热辣鲜香的烤串,一口某某奶的美味搭配中,建立“一口某某奶,吃辣更爽快”的品牌强关联。而以2.3亿播放量收官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为观众展示当今中国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时,也尝试了纪录片IP商业价值的场景化开发。最后一期中,摄制组将拍摄地点放置在大学校园内某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中,并以“你做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安排”为主题,用镜头记录72小时内来到这里的人们,或是与故友相聚回忆过去,或是珍惜当下,通宵达旦努力学习。就连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也曾在线上注册了名为“纪录电影二十二”的淘宝店铺,上架背后支持刻字的产品“少女像”银制吊坠,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在商品评论区的留言中,可以看到多数购买此物的网友选择赠送给周围人,并向他们讲述电影《二十二》与这段真实的历史,也有人表示期待新品上架,会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关注《二十二》并购买“少女像”其他周边。
  有人不禁要问,影视作品的其他门类,诸如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都有广告植入、商业营销的先例,为什么到纪录片这儿就不行了呢?这是因为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所具有的“记录”功能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影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所以当纪录片大步迈向“商业化”时,如何拿捏真实与营销、深度与赚钱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谨慎。
  从短期结果来看,商业元素的加入成为纪录片在现实层面的资金保障。然而,加快商业化步伐对于纪录片品质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有的创作者直接将作品定位为商业片,从策划阶段就把衍生品的开发想在前面。例如《茶界中国》定位为一个可以“喝”的纪录片,为观众提供视听感受的同时,也提供“口感”。节目一边播,一边有滚动字幕“关注官方微博,可以喝到片中好茶”。还有今年播出的纪录片《万物滋养》第二季毫不掩饰合作方阿里健康在作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所呈现的每一件补品都隐约透露着“商品”气息和商业价值。如此商业合作,不仅打断了故事情节和逻辑的流畅性,让观众不断“跳戏”,耗损了观看体验,更影响创作者对“以艺术质量为出发点”创作理念的坚守,打破了纪录片与观众之间关于“真实性”的默契和信任,使那些科学知识、思想文化、历史脉络营造出来的美好被对广告内容的怀疑和警惕所冲淡。商业定制“纪录片”披着纪实的外衣,实则为商品和企业宣传的广告片。让商业目的凌驾于纪录片创作原则之上,看似拓展了商业思维,让资本与创作“强强联合”,实则是把纪录片的存在拉低至与商业营销手段同等的地位。如果长此以往,竭泽而渔,短暂的商机过去之后,观众的耐心和期待将被消磨殆尽,从业者这几年来好不容易开辟的行业大好局面难免受创。因此,面对商业营销,纪录片从业者必须慎之又慎。在当下创作多元融合、产业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唯有本着坚守艺术质量、真诚与观众沟通的初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昂首迈进新时代。
其他文献
近日,内蒙古包头市科技少年宫55岁的保安李云,在为演出布置场地固定钢琴时,一时技痒弹奏了一曲《爱的纪念》。他娴熟的技艺和沉浸在乐曲中的专注引得在场工作人员纷纷点赞,网友评论称之为“高手在民间系列”。  说“高手在民间”,倒也谈不上。他的演奏显然只是爱好者水平,并不足以凭此谋生,当保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让人想起很多保安会解数学题、背英语单词的“高手在民间”系列都市传说。当然,李云和那些会解数学题、单
期刊
在湖南株洲黄河路,有这样一间公厕:中央空调随时调控温度,感应式出纸机免费提供厕纸,每个厕位都装有“智能循环空气清新口”,配有洗手液、烘手机的洗手池可自动调节水温。如厕前,可通过厕位智能引导系统的显示屏精准掌握厕位信息;如厕后,可以在旁边藤椅上喝上一杯免费热水,或上楼在图书架里找本书看看,在卡座沙发上用免费WiFi刷刷手机,甚至还可以弹上一会儿钢琴……  如此“高大上”的公厕是株洲便民服务的一项成果
期刊
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工信部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8月30日晚间,一款名为“ZAO”的换脸社交软件在朋友圈刷
期刊
油条最能表现出  “四大金刚”中海派包容性的特征,比如与大饼相配、与粢饭团相合、与豆浆相伴,都是早餐的绝配美食。同时,油条又包含着上海人“精打细算”的情怀,比如蘸点酱油能当“泡饭”的最佳伴侣;又比如放点虾皮、榨菜丝是碗味美的下饭汤;再比如与根茎菜蔬炒合则成色、香、味、形兼备的海派佳肴。同样,油条的故事与它脍炙人口的功能一样,或五味俱全,或余味无穷,或意味深长,让人们的生活有了不同的色彩。  氽油条
期刊
在陇南市礼县档案馆清代历史展厅里,陈列着一把形制简单、端庄朴素的椅子,椅背清晰刻有“县署六二号”字样。据县档案馆专业人员考证,这把椅子是清朝礼县县署官员的办公座椅,距今有200年左右历史,椅子主人中有位“成”姓县官,但其生平历史却已无迹可寻。  清朝椅制中,以“太师椅”“官帽椅”最为流行,尤其是“官帽椅”,因其形制与古代官帽相似而得名。这两类座椅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在美观性与舒适度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期刊
1926年12月13日晚,广州越华路上的聚丰园热闹得很。第二天,郁达夫将离开广州,曾一同在日本留学的成仿吾、郑伯奇、穆木天等人为他饯行。大家回忆起昔日留学日本时的懵懂,初办创造社的激情,来到广州的热血,讨论着国家的局势,憧憬着革命的未来。他们是聚丰园的常客,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常在这里相聚,一谈就到半夜。这一天他们也闹了一晚,话说了很多很多,酒肯定也喝了不少。  1926年3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王独
期刊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河南西部一些乡镇走访时发现,一些公共自行车被投放到村里,成为当地政府便民惠民新举措。然而据村民介绍,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农村出行往往距离远,骑自行车反而不方便。村里的公共自行车都为桩式设计,并不能随停随用,有时村民为了还车,还要专门把自行车骑到村口的站点。当地一名村干部说:“俺们都知道投放公共自行车是为了方便群众,可这东西实在不实用!”(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诚如新华
期刊
屈指一算,与冰箱一起度过的时间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当然中间换过好几台。没有冰箱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常常要努力从脑海深处仔细搜索一番,才能回忆起来。  现代家居生活中,就算不开火做饭,冰箱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塞满了啤酒、饮料或者牛奶,冰箱也照样给人安心感,比家里的灯光更能给人一种家的感觉。住在城市里,哪怕是租房,没有冰箱的生活就简直有种风雨飘零天涯独行的意味。有个好朋友,即使是租房子住的时候,也要
期刊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让一键出行、一键订餐、一键娱乐成为可能,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然而,随着用户对“一键get”越发依赖的同时,APP大有泛滥之势:不仅让用户在APP的海洋里找不着北,还因广告、能耗、重复建设等问题,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8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APP泛滥到什么程度?从上述报道来看,有人在某银行开个户,手机上就多了10多个
期刊
开学了,暑期虽然结束,但暑期旅游遭遇的种种窘境却依然让不少家庭记忆犹新:部分热点景区“爆棚”,酒店涨价入住难,飞机高铁一票难求,扎堆休假让“休闲游”变“受累游”,假期“恶补式旅游”如何解?  假期“恶补式旅游”带来的烦恼,总的来说,还算是“幸福的烦恼”。一是对旅游业来说,酷暑炎热的季节,原本可能是旅游淡季,如今却因假期“恶补式旅游”转淡季为旺季,近两个月的超长时间可比什么“黄金周”的“含金量”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