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论支撑、政策保障、队伍建设和实践探索等方面探讨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和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优秀地方文化;立德树人;机制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都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也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优秀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将优秀地方文化作为加强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讨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和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部曾专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优秀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思想源泉,本身又是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
高校的自身发展与所在城市有着密切关联。一方面高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地位、地理区位和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资源获取力、师资吸引力、生源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另一方面高校所在城市的优秀地方文化会对高校的办学宗旨、特色专业以及校园文化等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例如,浙江嘉兴学院,作为在中国革命红船旁的大学,嘉兴南湖红船和“红船精神”为学校提供了丰厚的育人资源,嘉兴学院也充分利用这种身边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船精神”来点亮学子的信仰。可见,优秀地方文化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思想源泉,其本身就可以作为立德树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资源,服务立德树人优势明显。
二、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国内关于高校立德树人相关研究是当前学界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还比较少,在具体、微观点上的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等方面。例如,白显良提出在新时代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回答清楚在新时代要‘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育什么样的才’等系列问题”[2]。(2)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专业在推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聚焦实现“三全育人”,一体化构建学校“十大育人体系”[3],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践成果显著,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显著提升。(3)优秀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合研究。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合。例如,吴云提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要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移动新媒体(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社交软件,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巨大,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路径[4]。高校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以及专业需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顺应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需要,大学生才会自觉地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认知进行引导,将优秀地方文化合理地运用进来,重视新媒体积极影响的发挥,规避其不利影响,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利用优秀地方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新媒体时代信息非常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高校只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抵制那些不良信息,降低不良信息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5]。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当前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有宣传推广优秀地方文化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也有通过优秀地方文化拓展高校立德树人资源平台的现实需要,但当前还未建立起双方协作沟通的政策机制[6]。(2)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离不开专业的教师团队支撑,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要树立文化自信,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熟悉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善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大学生群众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构建
1.构建理论支持机制
构建理论支持机制。全面领会优秀地方文化的内涵,从认识和实践上丰富优秀地方文化理念,为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提供理论支撑。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需要将地方文化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使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7]。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活动形式可丰富多样,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情景剧、团体辅导、地方文化讲座等,组织班级开展地方文化主题演讲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展示地方文化的意境与内涵,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理论支持机制,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落脚校园生根发展,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轉化,成为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和优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2.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地方优秀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体现了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映了当地社会发展的现状。地方优秀文化本身就是丰富的育人资源,而且其具有亲近性、说服力等特点,无论是爱国、无论是友善、或者是和谐都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思想素材,更易被青年大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用中国思想智慧把核心价值观讲到青年学子的“心坎上”[8],既是高校职责与使命所在,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和选择。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与高校建立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研究合作,并设计具有可行性的项目,让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能够相互带动、协同发展。同时,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与高校构建政策保障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中国价值理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3.构建队伍建设机制
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与高校对接的专责人员,而高校教师本身就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任,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带头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言传身教将优秀地方文化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开设地方优秀文化课程、介绍地方文化节日、介绍地方文化名人等载体形式,在高校内营造充盈的优秀地方文化氛围。只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落脚现代、融入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活起来”。与此相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结合起来,与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构建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9],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4.构建实践探索机制
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一是要立足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的宣传推广,尤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们去亲身感受优秀地方文化的魅力。二是要创新实践载体,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要充分利用新兴网络载体占领网络文化的高地,积极向大学生传播、推广优秀地方文化。三是要创新学习方式,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同学之间和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融入地方文化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自我学习与朋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学生朋辈文化辅导的学习效能。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总之,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既有利于弘扬与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又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还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4-01]. 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2]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4-9.
[3] 邓军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4]胡智林.崔睿.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J].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9,(03)18-2
[5]王立柱.张杰.祁静静.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对CNKI“辅导员立德树人”论文(2007—2019年)的统计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12(03):80-86.
[6]李祥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J].高校辅导员学刊[J]. 2021,(02):85-90.
[7]李智伟.新时代“互联网+团支部”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J].高校共青团研究[J]. 2019,(03):37-40.
[8]陳庆庆.李祖超.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19,13(03):116-124.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编号:KT2020319)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增进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教育研究”(编号:19JDSZ1006)阶段成果。
关键词:优秀地方文化;立德树人;机制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都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也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优秀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将优秀地方文化作为加强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讨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和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部曾专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优秀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思想源泉,本身又是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
高校的自身发展与所在城市有着密切关联。一方面高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地位、地理区位和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资源获取力、师资吸引力、生源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另一方面高校所在城市的优秀地方文化会对高校的办学宗旨、特色专业以及校园文化等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例如,浙江嘉兴学院,作为在中国革命红船旁的大学,嘉兴南湖红船和“红船精神”为学校提供了丰厚的育人资源,嘉兴学院也充分利用这种身边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船精神”来点亮学子的信仰。可见,优秀地方文化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思想源泉,其本身就可以作为立德树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资源,服务立德树人优势明显。
二、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国内关于高校立德树人相关研究是当前学界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还比较少,在具体、微观点上的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等方面。例如,白显良提出在新时代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回答清楚在新时代要‘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育什么样的才’等系列问题”[2]。(2)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专业在推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聚焦实现“三全育人”,一体化构建学校“十大育人体系”[3],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践成果显著,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显著提升。(3)优秀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合研究。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融合。例如,吴云提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要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移动新媒体(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社交软件,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巨大,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路径[4]。高校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以及专业需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顺应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需要,大学生才会自觉地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认知进行引导,将优秀地方文化合理地运用进来,重视新媒体积极影响的发挥,规避其不利影响,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利用优秀地方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新媒体时代信息非常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高校只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抵制那些不良信息,降低不良信息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5]。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当前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有宣传推广优秀地方文化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也有通过优秀地方文化拓展高校立德树人资源平台的现实需要,但当前还未建立起双方协作沟通的政策机制[6]。(2)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离不开专业的教师团队支撑,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要树立文化自信,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熟悉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善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大学生群众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构建
1.构建理论支持机制
构建理论支持机制。全面领会优秀地方文化的内涵,从认识和实践上丰富优秀地方文化理念,为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提供理论支撑。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需要将地方文化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使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7]。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活动形式可丰富多样,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情景剧、团体辅导、地方文化讲座等,组织班级开展地方文化主题演讲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展示地方文化的意境与内涵,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理论支持机制,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落脚校园生根发展,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轉化,成为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和优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2.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地方优秀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体现了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映了当地社会发展的现状。地方优秀文化本身就是丰富的育人资源,而且其具有亲近性、说服力等特点,无论是爱国、无论是友善、或者是和谐都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思想素材,更易被青年大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用中国思想智慧把核心价值观讲到青年学子的“心坎上”[8],既是高校职责与使命所在,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和选择。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与高校建立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研究合作,并设计具有可行性的项目,让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能够相互带动、协同发展。同时,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与高校构建政策保障机制,两者共同构成中国价值理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3.构建队伍建设机制
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与高校对接的专责人员,而高校教师本身就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任,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带头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言传身教将优秀地方文化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开设地方优秀文化课程、介绍地方文化节日、介绍地方文化名人等载体形式,在高校内营造充盈的优秀地方文化氛围。只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落脚现代、融入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活起来”。与此相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结合起来,与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构建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9],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4.构建实践探索机制
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优秀地方文化要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一是要立足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的宣传推广,尤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们去亲身感受优秀地方文化的魅力。二是要创新实践载体,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要充分利用新兴网络载体占领网络文化的高地,积极向大学生传播、推广优秀地方文化。三是要创新学习方式,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同学之间和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融入地方文化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自我学习与朋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学生朋辈文化辅导的学习效能。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总之,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既有利于弘扬与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又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还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4-01]. 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2]白显良,崔建西.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旨[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4-9.
[3] 邓军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4]胡智林.崔睿.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J].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9,(03)18-2
[5]王立柱.张杰.祁静静.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对CNKI“辅导员立德树人”论文(2007—2019年)的统计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12(03):80-86.
[6]李祥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J].高校辅导员学刊[J]. 2021,(02):85-90.
[7]李智伟.新时代“互联网+团支部”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J].高校共青团研究[J]. 2019,(03):37-40.
[8]陳庆庆.李祖超.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19,13(03):116-124.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编号:KT2020319)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增进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教育研究”(编号:19JDSZ100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