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与满足。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怎样激发兴趣呢?阅读教学中可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
   新。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控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起来,缺乏活泼泼的生命力。为此,设计各种体裁课文的教学,要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有新鲜感。这里所说的新,当然包括新的内容、新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新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而言),但更要注重新的角度的选择和时代活水的充盈。比如同是指导学生阅读描写景物的散文,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入口处:可用画面的展开来展现一幅幅图景;可以时间为线索擒起变化中的景物;可抓住文章的眼睛、牵动全局的关键词语引出景物的特色;可先领略景中人,再理解人物所活动的环境;可整体理解,打好轮廓,再由粗而细;可先细部,笔笔增添,再得到完整的形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犹如进入某建筑物,登堂入室是目的,至于从哪个门进去,则完全有选择的自由。
  趣。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作品虽比较容易教出趣味,而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也不是不可做到。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对于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触动学生思想情感的,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咀嚼、推敲,体会到文章的味从而步入胜境。这里所说的趣味,绝不是庸俗低级或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青少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在阅读方面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就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之中。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课中要注意张驰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开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运用学生逆反心理等等方法作为阅读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于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煞有趣味。教师语言要有趣味,干瘪无味、苍白无力,只能使学生乏味,因而除了规范以外,还要鲜明、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能贴住学生注意力,开启心窍。
  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饱蘸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读讲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中,如出我之心。钻研教材时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情不精不诚,就不能感人,因此情忌外加,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可如此,须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来不得半点勉强。
   思。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和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确实如此。在中学生学习兴趣上,实用性和肤浅性虽占一定的位置,但由于他们大脑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接触事物日趋广泛,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知识产生探讨的愿望,故而要高度重视他们思的锻炼和发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认读文字形式开始,进入到思想内容的理解,须臾离不开思维,动起来,使他们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想,吸取知识养料,获得语文能力。
   各种类型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教学时贵在阐发它们的个性,组织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得愉快,学有所得,越学越要学。这是科学,也是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只要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设置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 能力   一、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
期刊
摘 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新成果。    关键词:小学 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期刊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也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觉得枯燥无味,学起来只能死记硬背,,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期刊
摘要: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分析,历年中考试题量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能力。本人认为:在复习前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根据中考考题的特点、英语的学习规律等,详细了解新课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中考 英语 分析   一、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在整个复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是“问题”和“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与创新活动,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增进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因此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应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解决” 能力培养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教
期刊
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必不可少的因素。在道德情感中有积极的情感,例如对正义的崇敬感,对国家,对集体的热爱等。也有消极的情感,例如对别人做了好事不屑一顾,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而产生嫉妒感等。教师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就应该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巧妙地运用教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感 教学  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
期刊
摘要: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习惯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出自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朴实语言,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这句话也影响着我对素质教育的探讨,我逐步摸索出一些思路与见解,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
期刊
摘要: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思维启迪及科学方法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的研究内容多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边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