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双边监督新《决定》的影响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决定》对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根本问题置若罔闻,却过多纠缠于对成员国汇率政策的监督。脱离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问题来监督各国的汇率政策,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2007年6月15日在没有达成广泛共识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了《对成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决定》(以下简称新《决定》),以取代1977年制定的《汇率政策监督决定》,引起了中国的强烈不满。
  
  新《决定》新增内容
  
  从文本结构看,1977年的《汇率政策监督决定》包括一般原则、成员国汇率政策指导原则、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的监督原则和监督程序四个部分。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牙买加体系的运作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侧重于对汇率政策的监督。并且,即使在汇率政策监督这一领域,其涵盖面也相对较窄,要求“各成员国保证同基金组织和其他成员国合作,以保证有序的汇兑安排,并促进形成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国际资本流动超出了贸易量,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为了应对上述变化,新《决定》增加了IMF双边监督的指导原则和附录两个部分,以强调IMF加强对成员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监测。新《决定》的监督范围远远超出了汇率政策,涵盖货币、财政和金融部门政策等范围。具体而言,新《决定》增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监督范围的变化。“外部稳定”成为监督最为重要的考核指标,“IMF重点放在目前和未来对外部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上。IMF将评估这些政策是否促进了外部稳定,并就实现此目标所需的政策调整提出建议。”鉴于此,“货币、财政和金融部门政策(它们的宏观经济方面和与宏观经济相关的结构方面)也将是监督的对象”。
  


  实事求是地看,监督范围的扩大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各国经济相互交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必然会影响别国的经济运行,仅仅依靠汇率监督很难发挥经济政策的监督效果,因此,必须对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加以监督。
  监督原则的变化。IMF表示,为了指导成员国避免汇率政策导致的外部不稳定,在保持1977年《汇率政策监督决定》中的指导成员国政策的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新增加一条原则,即“成员国应避免实施导致外部不稳定的汇率政策”。
  新增原则强调“外部稳定性”是成员国实施相关汇率政策所必须兼顾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汇率政策目标从单纯考虑国内因素延伸到兼顾外部因素,以期成员国能以全球观来综合考虑汇率政策的外部性。
  监督内容的变化。在对成员国遵守上述四条监督原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时,IMF将以下情况视为需认真审查并可能有必要与成员国讨论的情况:长期、大规模、单方向干预外汇市场;以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不可持续的或带来过高流动性风险的官方或准官方借款,或过度的、长时间的官方或准官方外国资产积累;出于国际收支目的,实行、大幅加强或长期维持对经常交易或支付的限制性或鼓励性措施,或出于国际收支目的,实行或大幅修改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性或鼓励性措施;出于国际收支目的,实行非正常鼓励或限制资本流动的货币和其他国内金融政策。此外,新《决定》增加了三条内容:根本性汇率失衡;大规模和长期的经常账户逆差或顺差;私人资本流动导致严重的对外部门脆弱性,包括流动性风险。
  在监督内容上,新《决定》突显对“根本性汇率失衡”、“严重的经常项目不平衡”以及“无序私人资本流动”的关注,这基本反应了当前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潜在风险的担忧,表明IMF监督的时代特征。
  
  新《决定》的缺陷和不足
  
  忽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监督。新《决定》虽突出强调“外部稳定”的重要性,但对造成外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似乎缺乏深刻认识。以一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难以避免特里芬悖论:即为了提供国际流动性,必需增加货币发行量;若货币过度发行,不仅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且会导致该币贬值,从而致使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储备货币的供应,决定着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美元的需求随着世界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的增长而增加。
  另一方面,在巨大铸币税的利益驱使下,美元的发行呈现出软约束状态。正是美国宏观政策的随意性导致美元币值不稳定,给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美元的过度供给不仅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且直接危及其他货币的汇率走势,从而造成外部不稳定,严重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更为严重的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除了美元,欧元、日元也是主要储备货币,然而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缺乏必要的汇率稳定机制,它们之间的汇率变动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根据章程,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本来是IMF最基本的职能。但新《决定》对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根本问题置若罔闻,却过多纠缠于对成员国汇率政策的监督。脱离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问题来监督各国的汇率政策,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注定将事倍功半。
  缺乏公认的均衡汇率。新《决定》在判定汇率操纵时引入了“汇率根本性失调”,然而对其内涵的界定却语焉不详。从理论上讲,判定“根本性失调”应参照一个“均衡汇率”,而根据各国实际情况来确定“均衡汇率”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一个难题。尽管IMF建立了一个计算“均衡汇率”的模型,但该模型并未得到学术界和IMF成员国的普遍认可,在新《决定》中也没有得到引用。在没有公认的均衡汇率的情况下,IMF对汇率根本性失调的判断,要么凭“主观臆断”,要么将受制于人。这也注定IMF实施新《决定》将缺乏严谨性,甚至会出现双重或多重标准。
  
  新《决定》对中国的影响
  
  新《决定》在中国投反对票的基础上仍然获得通过。由文本内容看,绝大部分新增条款针对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其对“汇率操纵”描述的情形与中国现实状况非常相似。由此不难看出,新《决定》实际上是美国意图的真实反映,其通过和实施对中国非常不利。
  新《决定》实施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不仅可以运用市场手段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而且还增加了一个多边机制(IMF)的法律依据。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敦促IMF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评估,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快、更大幅度地升值,或以人民币汇率“根本性失衡”为由,与中国进行磋商,并进一步判定中国“操纵汇率”,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对华贸易制裁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对成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决定》加入了“汇率根本性失衡”或“经常账户长期巨额赤字或盈余”的条款,这与部分美国议员前段时期推出的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议案中的提法相似,为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提供了便利。
  新《决定》通过后,IMF否定了2007年上半年与我国进行的第四条款磋商的结论,并拟于12月中旬对中国进行补充磋商。可以预见,IMF将会以新《决定》有关原则,判定人民币汇率出现根本性失衡。
  此外,当前人民币汇率还受到美欧联手挤压的现象。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截至2007年11月底,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比2002年1月最高点贬值了30%。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特别是自2007年10月以来,美元贬值趋势加剧,美元对欧元贬值了7.2%,对日元贬值了2.8%,对加元贬值了11.3%。美元贬值改善了其贸易逆差,但使得欧元区出现较大压力,全球不平衡区域转移,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由美国蔓延到欧洲,从而出现美欧联手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现象。
  2007年11月28日,第十次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及欧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更为凸显。一方面,按欧盟口径,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正以每小时2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每年更以20%的速度上扬,这一增速已高于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增速。另一方面,由于受累美国次贷危机,欧元兑美元接连创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在过去的两年中,欧元兑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升值已达5%。这种来自欧元自身的压力,成为欧盟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好借口,而且在欧盟看来,人民币的低估已损害它们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2007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双方争执的问题。欧美联手,人民币汇率将遭受较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新《决定》在没有得到最广泛共识的基础上获得通过,并成为IMF对成员国政策实施监督的法律依据,这显然是在拥有大量投票权的少数发达国家和IMF管理层的推动下实现的。作为一个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如此做法显然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对此,中方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战略和战术上为人民币汇率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应呼吁国际社会全面深化IMF改革,促进IMF份额改革,使其真正反应各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变化;完善IMF结构治理,在高层管理者遴选方面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使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候选人能够公平参选和在IMF高层管理者中的合理比例,切实反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应敦促IMF在实施监督方面避免本末倒置。IMF的主要职责是稳定汇率,而不是确保外部平衡。在汇率监督方面IMF也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加强对影响“系统性稳定”的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政策进行监督,反而给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施加了较大压力。新《决定》中没有体现各国事实上对全球经济稳定影响力的差别,使基金组织可能在实践中对监督有系统性影响的、储备货币发行国重视不够。
  应呼吁构建一个更为合理高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成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决定》以实现外部均衡为目标来决定成员国是否进行经济政策调整。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造成外部失衡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处于无序状态的国际货币体系。因此,应建立一个以稳定汇率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
  促进东亚货币合作,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来迫使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而创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东亚国家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有较大的共性,在汇率问题上也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大力推进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使其对IMF形成合理的制衡。
  应苦修内功,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切实提高国内有效需求,推进产业升级,有效扭转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势头,实现内外均衡发展。同时,应深化国内金融改革,提高微观金融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上海商学院)
其他文献
更名、上市、跨区域、联合重组,一连串重大改革与发展举措使城市商业银行成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最引入注目的耀眼“明星”。展望2008年,受鲜明市场定位和区域优势的支撑,城商行虽然面临众多压力,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而在宏观调控日益趋紧,特别是紧缩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城商行联合重组、跨区域发展、上市的冲动依然高涨。    2007年:整体向好,亮点频现    2007年,整个城商行群体呈现出“快速增长,整
期刊
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跨期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就是为资源配置提供最精确的价格信息,这样厂商可以据此作出最优的投资决策、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不过要实现最优却有一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Fama(1970)提出的EMH假说:即股票价格总是完全反应了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但是,Black(1986)指出:噪声是金融市场存在的基础。另外,Grossman 和 Stiglitz(1980
期刊
我不懂星象学,但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2008年似乎会因为一些大事件成为一个公元纪年史上引人注目的年份,也可能是对中国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一、 美国    在当今世界上,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上,它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在经济上,它虽然因动力下降而减速但仍在发挥火车头作用;在技术上,它在基础研究和大多应用领域研究上遥遥领先;在文化上,它所倡导的价值观仍然被资本主义世界奉为圭臬;在教育上,它
期刊
开篇语:当前,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与信息科技联系起来。在银行由以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由操作型银行转向分析型银行,由部门银行转向流程银行的过程中,IT系统的支持至关重要。那么,国内银行的IT建设之路当怎么走?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哪里,如何突破?一系列问题摆在银行决策者面前。为此,本刊特开辟《金融科技》栏目,探讨银行科技系统发展思路,分析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介绍IT系统建设案例,为业
期刊
张 轩/译    编者按:禁止混合贷款的发放能否阻止将来再产生房地产泡沫,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相信这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从而导致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效率下降。本文第二作者彼得帕索博士是梅肯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文章摘译自2007年10月6日《华尔街日报》。  正如《华尔街日报》上周所报道的一样,在所有提供诱惑性初始利率的混合贷款中,超过半数被贷给信誉良好的购房者。这表明在房地产繁荣时期,一时冲动和短
期刊
2007年12月28日,由本刊和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营销十佳奖揭晓,来自16个金融机构的20个精彩营销案例分别获得评委会特别大奖、十佳奖、优秀奖和公益营销奖。这是国内首次有关金融营销的评奖活动。  2007年度十佳营销奖评选自9月份拉开帷幕后,收到来自全国40多家金融机构选送的近百份金融营销案例。为了保证评选的客观公正,主办方组织了一个由市场营销领域、广告领域、金融领域等方面诸多
期刊
2007年6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颁发全球2006年度“可持续金融奖”,表彰领先并创新于将社会环境目标和银行治理、业务模式相融合的优秀银行。兴业银行最终获得年度“可持续金融交易银奖”,这是中国银行业首次获此荣誉。此文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能源效率融资合作项目为例,探讨银行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模式。    案例回放:银行社会责任的初步尝试    兴业银行近几年致力于完善公司治
期刊
满洲里——这样一个处处充满异国情调的东北边陲小城,淀放出异彩的金融机构恰恰是源自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楼——农行满洲里分行。在金融总量100亿出头的盘子里,满洲里农行竟占有近半壁江山。带着好奇、疑问、探究、学习等诸种心态,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个行的领路人——尹光磊行长。这也是记者最容易的一次采访,简单的几个问题竟勾出了这个行近年来所践行的几乎所有取胜之经,发展之道。  《》:作为一家中俄口岸上传统的
期刊
张 轩/译    布什政府冻结利率的计划会拯救一些陷入困境的住房业主,不过不要指望整个经济会受到重大影响。这项同贷款机构达成的“自愿”协议会冻结数十万份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以帮助大量住房业主保住房产。这很好,但是一些琐碎的细节问题尚未明确——比如谁将会为利率冻结对贷款机构造成的损失买单?该计划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还可能有什么其他(包括负面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2007年10月7日《美国新闻与世界
期刊
2006年3月,工商银行原江苏省分行副行长石琪贤被总行派往海南,执掌工行海南省分行帅印。在中国工商银行紧锣密鼓地实施战略转型,深化体制改革,筹备股改上市的最后攻坚阶段,总行此次人事任命或许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石琪贤任职一年多来海南省分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施了哪些重大举措,效果如何?在海南省分行,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预计2007年该行将实现拨备后盈利5.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3.3%,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