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与人生的恋歌》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怀想与眷恋,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对乡土追怀的游子和一颗渴求美善与真情的心。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诗歌排列结构及娴熟的语言技巧,造就了一曲优美动人的“恋歌”。
关键词:峻冰;《乡土与人生的恋歌》;结构;语言
细读峻冰的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便仿佛哼着这首“乡土恋歌”,跟随诗人走上一条怀乡之路。这是一个滥情、矫情的年代,环绕在耳边的只有男男女女的情感纠葛、无病呻吟,氤氲着各种暧昧的流行歌曲;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优胜劣汰的时代,此起彼伏的欲望让人变得浮躁,各种沉重的压力抹杀了曾经的浪漫纯真。城市开放了,人心却关闭了。于是那些最简单的美好被遗忘了,曾经的质朴与真诚,甚至自己也被遗忘了。而诗人在为生存奔波忙碌时,在被生活中的烦恼搅乱时,仍不曾忘记用自己的声音向生活质疑,向真情与美善呼唤,于是便有了这本诗集。品之,仿佛已闻到乡间迎面扑来的清新泥土味。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质朴,它宁静、真诚、深邃,透着一股北方人特有的大气。诗人对乡土的怀想,让他的灵魂有了可以栖息的家园。在这里可找回自我,找回本真。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一个对乡土追怀的游子,读到一颗渴求美善与真情的心。乡土是诗人的根,也是诗人灵感的源泉。因了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故乡的一切在诗人笔下才生动起来。
在《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中,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诗歌排列结构美感的追求得到充分体现,见出独到的创新。诗人对诗的部分文字进行的有意排列恰到好处地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形象化。如《走出夏日》中的两节:
渴望海的蓝
渴望棕榈树的绿
渴望悬挂帆上的激情
渴望裸露身上每一块肌肤
渴望最初浸入时一刹那的颤抖
渴望转过头以惬意深情地望你的脸
想那白光不再停留永远消失的清爽
想光着膀子抡圆酒杯后的快感
想屋檐上跌落的透明的雨
想推窗而入轻柔的风
想月光下的粗犷
想朗朗的夜
诗人从“渴望海的蓝”到“渴望转过头以惬意深情地望你的脸”,从“想那白光不再停留永远消失的清爽”到“想朗朗的夜”,其中所蕴含的情绪由平静到浓烈,再由浓烈转为平淡。而诗人别出心裁地将这些文字排列成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两种组合,并十分工整地对应着。这种精妙的排列组合顿时让诗人变化的情绪直观、形象起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通过文字的巧妙排列得到了升华。再如《父亲》一诗的第二节:
小时候
想一只力量的苍鹰
从你的双手
肩膀
胸膛
突然飞出
保护受伤的妻儿不再受伤
这节诗被排列成类似翅膀的形状,这恰好与幼年时期诗人对被保护在父亲如苍鹰般健硕、强壮的“羽翼”下的渴求相契合,着实生动。
古往今来,描写乡土情结的诗歌比比皆是,这对诗人的用词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用词过于华丽便会使诗歌显得华而不实,难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而用词过于平淡,又会使读者觉得索然无味,缺乏新意,毕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成功的诗歌能够把人、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从而让它们“活”在读者的脑海里。而要让他们活起来,就主要靠动词的运用了。在这本诗集中,诗人展现出他卓越的用词技巧和对文字娴熟的支配能力。诗人对动词精妙的运用不仅加深了诗的意境,为诗文增添了几分灵气,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动词来充分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咂尽日子的苦涩/归还土地日子的香甜”(《乡民》),一个“咂”字,体现出乡民在改善自己生活时一点一滴的艰辛,也体现了乡民乐观的心态和淳朴的品质;“走出/被传媒过滤的家庭/走出/被水泥围困的城市/我在‘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里/寻你”(《寻找自由》),“走”“走”“寻”这三个动词的连用就能够充分展现出作者的心理动态和情感趋向,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主动追求自由的信念。除此之外,诗人更是匠心独运地将一些抽象的事物与动词连用,这种虚实相济的手法将诗歌的审美意蕴表现得更加丰富。“你褐色的泪紫色的情纷纷坠落/那把远古的圣火/点燃悲壮筑起的渴望”(《惜别》),“情”和“渴望”都是抽象的心理活动,而“坠落”和“点燃”都是实际动作,这样搭配,以虚映实,产生一种独特的表达效果。诗人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也是一个让诗“活”起来的重要方法。诗人拥有能够感悟生活的敏锐触角,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普通又寻常的事物经诗人之笔,便立刻跃然纸上。于是“路灯闭了眼”(《重逢》),“晚风搂夕阳亲吻”(《小村》),“葡萄醉了/脸由青变紫”(《葡萄架下》),“低声下气的土屋死了/诞生昂首挺胸的楼房”(《走在故乡路上》)。
当然,语言只是工具和符号,思想才是诗歌力量的源泉。在对人与物描述之时,诗人还将一些深邃的思想渗入其内,为诗文增添几分哲理。“你用宽容的默视/接纳外婆和山民不经意的一瞥”,“有新生的婴儿/便有背你的外婆和外婆背上的你/有新出的山货/便有背你的山民和山民背上的你”(《背篓》),历经沧桑的背篓蕴涵一种品质——本分地生活,默默地奉献。诗人明写背篓,实是向坚韧、朴实的乡民表达自己的敬意。背篓是乡民品质的象征。
诗人对故乡的一花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诗人眼中,故乡的人平凡而伟大,值得为之歌吟。在描写乡民的诗歌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父亲》。父爱无声,它不及母爱那般柔软温暖,也不像爱情那样细腻缠绵。但如山的父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伟岸如青山,宽广如江海,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在《父亲》这首诗里,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父亲复杂的感情:有依赖,有感激,有理解,也有对父亲艰辛历程的体谅。
诗歌第一节,“一棵看破红尘的老松/习惯用沉默和俯视/忍受雨水汗水和血水/顺满脸的沟壑四季奔流”。一开始,诗人并没有“重”抒情,只是把父亲比做一棵老松,因为他傲骨、坚贞,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至情至真的描述,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接下来,诗人运用“苍鹰”“劲风”“鹌鹑”三种意象,并自然地将其同“小时候”“长大了”“而今”(诗人人生的三个阶段)的父亲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诗人情感的注入。意象的恰当运用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而以“小时候”“长大了”“而今”作为时间线索,体现了诗人基于时光流逝的情感积淀。每种意象的出现也正是诗人感情的一次升华。
诗歌第五节,“父亲/我想听你自己讲抗战打游击的旧事……我想听你自己讲荷担闯南北的经历”。此时的诗人已经长大,儿时对父亲依赖的感情逐渐发生变化。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父亲经历的求知。然而,“我等了三十年/你没说”。所以诗人“我还是自己去寻找/从你最初动身之地/循你用脚盖在大地上的印章/直到你刚放下的担子/刚坐过的木凳”。这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诗的前部分主要讲述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和关爱,而后面也有儿子对父亲艰辛历程的体谅和理解,这种对父子双向的感情描写为诗歌建立起一种交互式的情感结构空间,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父亲》一诗用词比较质朴,整首诗的基调比较平稳,说明诗人的写作心境是很纯净的。诗人没有刻意营造气氛或烘托感情,这种表达方式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内在力量,使读者从内心深处衍生出一种浓浓的感情。
诗人早年离乡,来到城市闯荡。但始终抹不去的,是诗作中不经意地流露出的那灵魂深处的一种质朴与淡泊的情怀。这是诗人笔下的那片乡土赠予她的儿女最宝贵的礼物。言至于此,忽然萌生一个想法,想写下一些句子,为这首追怀乡土的“恋歌”:
曾经的悠悠岁月在笔下静静流淌慢慢汇成一条记忆的长河
这里属于宁静可以滤掉浮躁喧嚣
这条幽清的河流能够洗净一身尘土
记忆中的乡土是生命最初的地方是漂泊的游子灵魂的归宿 烦恼时诉与桥那头的母亲
迷惘时乡音给你指引
孤独时别怕你还有那座老屋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坚守于此久违的质朴与本真存放于此
有她在迷途的羔羊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峻冰;《乡土与人生的恋歌》;结构;语言
细读峻冰的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便仿佛哼着这首“乡土恋歌”,跟随诗人走上一条怀乡之路。这是一个滥情、矫情的年代,环绕在耳边的只有男男女女的情感纠葛、无病呻吟,氤氲着各种暧昧的流行歌曲;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优胜劣汰的时代,此起彼伏的欲望让人变得浮躁,各种沉重的压力抹杀了曾经的浪漫纯真。城市开放了,人心却关闭了。于是那些最简单的美好被遗忘了,曾经的质朴与真诚,甚至自己也被遗忘了。而诗人在为生存奔波忙碌时,在被生活中的烦恼搅乱时,仍不曾忘记用自己的声音向生活质疑,向真情与美善呼唤,于是便有了这本诗集。品之,仿佛已闻到乡间迎面扑来的清新泥土味。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质朴,它宁静、真诚、深邃,透着一股北方人特有的大气。诗人对乡土的怀想,让他的灵魂有了可以栖息的家园。在这里可找回自我,找回本真。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一个对乡土追怀的游子,读到一颗渴求美善与真情的心。乡土是诗人的根,也是诗人灵感的源泉。因了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故乡的一切在诗人笔下才生动起来。
在《乡土与人生的恋歌》中,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诗歌排列结构美感的追求得到充分体现,见出独到的创新。诗人对诗的部分文字进行的有意排列恰到好处地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形象化。如《走出夏日》中的两节:
渴望海的蓝
渴望棕榈树的绿
渴望悬挂帆上的激情
渴望裸露身上每一块肌肤
渴望最初浸入时一刹那的颤抖
渴望转过头以惬意深情地望你的脸
想那白光不再停留永远消失的清爽
想光着膀子抡圆酒杯后的快感
想屋檐上跌落的透明的雨
想推窗而入轻柔的风
想月光下的粗犷
想朗朗的夜
诗人从“渴望海的蓝”到“渴望转过头以惬意深情地望你的脸”,从“想那白光不再停留永远消失的清爽”到“想朗朗的夜”,其中所蕴含的情绪由平静到浓烈,再由浓烈转为平淡。而诗人别出心裁地将这些文字排列成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两种组合,并十分工整地对应着。这种精妙的排列组合顿时让诗人变化的情绪直观、形象起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通过文字的巧妙排列得到了升华。再如《父亲》一诗的第二节:
小时候
想一只力量的苍鹰
从你的双手
肩膀
胸膛
突然飞出
保护受伤的妻儿不再受伤
这节诗被排列成类似翅膀的形状,这恰好与幼年时期诗人对被保护在父亲如苍鹰般健硕、强壮的“羽翼”下的渴求相契合,着实生动。
古往今来,描写乡土情结的诗歌比比皆是,这对诗人的用词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用词过于华丽便会使诗歌显得华而不实,难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而用词过于平淡,又会使读者觉得索然无味,缺乏新意,毕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成功的诗歌能够把人、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从而让它们“活”在读者的脑海里。而要让他们活起来,就主要靠动词的运用了。在这本诗集中,诗人展现出他卓越的用词技巧和对文字娴熟的支配能力。诗人对动词精妙的运用不仅加深了诗的意境,为诗文增添了几分灵气,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动词来充分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咂尽日子的苦涩/归还土地日子的香甜”(《乡民》),一个“咂”字,体现出乡民在改善自己生活时一点一滴的艰辛,也体现了乡民乐观的心态和淳朴的品质;“走出/被传媒过滤的家庭/走出/被水泥围困的城市/我在‘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里/寻你”(《寻找自由》),“走”“走”“寻”这三个动词的连用就能够充分展现出作者的心理动态和情感趋向,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主动追求自由的信念。除此之外,诗人更是匠心独运地将一些抽象的事物与动词连用,这种虚实相济的手法将诗歌的审美意蕴表现得更加丰富。“你褐色的泪紫色的情纷纷坠落/那把远古的圣火/点燃悲壮筑起的渴望”(《惜别》),“情”和“渴望”都是抽象的心理活动,而“坠落”和“点燃”都是实际动作,这样搭配,以虚映实,产生一种独特的表达效果。诗人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也是一个让诗“活”起来的重要方法。诗人拥有能够感悟生活的敏锐触角,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普通又寻常的事物经诗人之笔,便立刻跃然纸上。于是“路灯闭了眼”(《重逢》),“晚风搂夕阳亲吻”(《小村》),“葡萄醉了/脸由青变紫”(《葡萄架下》),“低声下气的土屋死了/诞生昂首挺胸的楼房”(《走在故乡路上》)。
当然,语言只是工具和符号,思想才是诗歌力量的源泉。在对人与物描述之时,诗人还将一些深邃的思想渗入其内,为诗文增添几分哲理。“你用宽容的默视/接纳外婆和山民不经意的一瞥”,“有新生的婴儿/便有背你的外婆和外婆背上的你/有新出的山货/便有背你的山民和山民背上的你”(《背篓》),历经沧桑的背篓蕴涵一种品质——本分地生活,默默地奉献。诗人明写背篓,实是向坚韧、朴实的乡民表达自己的敬意。背篓是乡民品质的象征。
诗人对故乡的一花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诗人眼中,故乡的人平凡而伟大,值得为之歌吟。在描写乡民的诗歌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父亲》。父爱无声,它不及母爱那般柔软温暖,也不像爱情那样细腻缠绵。但如山的父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伟岸如青山,宽广如江海,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在《父亲》这首诗里,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父亲复杂的感情:有依赖,有感激,有理解,也有对父亲艰辛历程的体谅。
诗歌第一节,“一棵看破红尘的老松/习惯用沉默和俯视/忍受雨水汗水和血水/顺满脸的沟壑四季奔流”。一开始,诗人并没有“重”抒情,只是把父亲比做一棵老松,因为他傲骨、坚贞,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至情至真的描述,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接下来,诗人运用“苍鹰”“劲风”“鹌鹑”三种意象,并自然地将其同“小时候”“长大了”“而今”(诗人人生的三个阶段)的父亲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诗人情感的注入。意象的恰当运用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而以“小时候”“长大了”“而今”作为时间线索,体现了诗人基于时光流逝的情感积淀。每种意象的出现也正是诗人感情的一次升华。
诗歌第五节,“父亲/我想听你自己讲抗战打游击的旧事……我想听你自己讲荷担闯南北的经历”。此时的诗人已经长大,儿时对父亲依赖的感情逐渐发生变化。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父亲经历的求知。然而,“我等了三十年/你没说”。所以诗人“我还是自己去寻找/从你最初动身之地/循你用脚盖在大地上的印章/直到你刚放下的担子/刚坐过的木凳”。这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诗的前部分主要讲述父亲对儿子的呵护和关爱,而后面也有儿子对父亲艰辛历程的体谅和理解,这种对父子双向的感情描写为诗歌建立起一种交互式的情感结构空间,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父亲》一诗用词比较质朴,整首诗的基调比较平稳,说明诗人的写作心境是很纯净的。诗人没有刻意营造气氛或烘托感情,这种表达方式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内在力量,使读者从内心深处衍生出一种浓浓的感情。
诗人早年离乡,来到城市闯荡。但始终抹不去的,是诗作中不经意地流露出的那灵魂深处的一种质朴与淡泊的情怀。这是诗人笔下的那片乡土赠予她的儿女最宝贵的礼物。言至于此,忽然萌生一个想法,想写下一些句子,为这首追怀乡土的“恋歌”:
曾经的悠悠岁月在笔下静静流淌慢慢汇成一条记忆的长河
这里属于宁静可以滤掉浮躁喧嚣
这条幽清的河流能够洗净一身尘土
记忆中的乡土是生命最初的地方是漂泊的游子灵魂的归宿 烦恼时诉与桥那头的母亲
迷惘时乡音给你指引
孤独时别怕你还有那座老屋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坚守于此久违的质朴与本真存放于此
有她在迷途的羔羊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