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指出语文教师应通过眼神来亲近学生、走进学生、走进课堂,通过眼神来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眼神 爱 提醒 捕捉 欣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同的眼神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个会意的眼神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一个爱的眼神可以点燃学生智慧之火,一个欣赏的眼神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个恶狠狠的眼神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既然眼神如此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眼神,又将怎样引领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用爱的眼神,点燃学生智慧之火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句名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像阳光一样。在课堂上,只要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就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就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特级教师斯霞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斯霞之教撒向学生的是爱的种子。对此我深有体会:刚教书时血气方刚,动不动就是卷胳膊捋袖子,结果学生见到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吓得躲远远的。课上,学生沉默不言,课堂气氛沉闷,教者自导自演,挥汗如雨。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我曾一度徘徊苦闷,认为自己不是块教书的料。走入低谷之时,我开始学习教学理论,改变教态,用充满爱和信任的眼神看待学生,结果,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成绩显著提高了,期末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名次。喜悦之余,我要告诉你:“爱心浇灌的花朵才鲜艳。”
二、用提醒的眼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进入课堂,不要急于打开课本,而要用亲切的目光巡视学生。此时喧闹的学生便会马上意识到上课了,从而安静下来,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
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小动作,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大发雷霆或是大声呵斥,既会影响整个课堂进度,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破坏了自己的情绪,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影响了师生关系。其实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很多,来避免这种负面影响,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走近学生,用严厉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提醒,此时学生便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集中注意力,进入语文学习状态中来。可谓之“此时无声胜有声”,既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又保持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用提醒的眼神组织课堂,引领学生迅速进入知识的海洋,知识和信息就会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
三、用捕捉的眼神,反馈教学信息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用敏锐的的目光环视学生,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眼神,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如果学生欣欣然,则说明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心领神会了,就可以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的目光茫然和疑惑,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
记得我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给学生归纳了“其”字的几种常见用法,当讲解到“其”字做助词用,相当于“难道”时,学生满脸困惑,眼睛睁得大大的。从他们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的不懂。于是我就从多个角度给他们讲解,结合具体的事例:“其如土石何?”“其真无马耶?”这两个句子中的“其”字都做助词用,相当于“难道”。完全听懂后学生露出会意的微笑和飞动的眼神,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四、用欣赏的眼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学习方式的实施,学生不太适应,教师要多给以鼓励与欣赏,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探究,欣赏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首先要欣赏学生之所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学生的思考是不尽相同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千姿百态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常常让学生加上“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这样很有意义的词语,并送去欣赏的眼神及时给以表扬、鼓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其次要欣赏学生之所做。喜欢动手是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特点,并且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教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珍惜学生的杰作,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的优点发扬光大。教师应严格执行新课程要求:“只鼓励,不指责。”欣赏学生经过辛勤努力所做出的杰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信心。只要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很努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大多数的学生见了教师都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这时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用慈祥的眼光、爱的眼神和学生心灵交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爱的眼神去欣赏学生。这样你才会发现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孩子的思维是多么奇特,孩子的制作是多么有创意。及时正确地用眼神引领语文课堂教学,你会发现每一节课都很轻松,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2.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6.
关键词: 眼神 爱 提醒 捕捉 欣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同的眼神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个会意的眼神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一个爱的眼神可以点燃学生智慧之火,一个欣赏的眼神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个恶狠狠的眼神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既然眼神如此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眼神,又将怎样引领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用爱的眼神,点燃学生智慧之火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句名言:“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像阳光一样。在课堂上,只要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就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就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特级教师斯霞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斯霞之教撒向学生的是爱的种子。对此我深有体会:刚教书时血气方刚,动不动就是卷胳膊捋袖子,结果学生见到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吓得躲远远的。课上,学生沉默不言,课堂气氛沉闷,教者自导自演,挥汗如雨。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我曾一度徘徊苦闷,认为自己不是块教书的料。走入低谷之时,我开始学习教学理论,改变教态,用充满爱和信任的眼神看待学生,结果,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成绩显著提高了,期末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名次。喜悦之余,我要告诉你:“爱心浇灌的花朵才鲜艳。”
二、用提醒的眼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进入课堂,不要急于打开课本,而要用亲切的目光巡视学生。此时喧闹的学生便会马上意识到上课了,从而安静下来,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
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小动作,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大发雷霆或是大声呵斥,既会影响整个课堂进度,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破坏了自己的情绪,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影响了师生关系。其实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很多,来避免这种负面影响,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走近学生,用严厉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提醒,此时学生便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集中注意力,进入语文学习状态中来。可谓之“此时无声胜有声”,既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又保持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用提醒的眼神组织课堂,引领学生迅速进入知识的海洋,知识和信息就会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
三、用捕捉的眼神,反馈教学信息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用敏锐的的目光环视学生,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眼神,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如果学生欣欣然,则说明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心领神会了,就可以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的目光茫然和疑惑,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
记得我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给学生归纳了“其”字的几种常见用法,当讲解到“其”字做助词用,相当于“难道”时,学生满脸困惑,眼睛睁得大大的。从他们的眼神,我看出了他们的不懂。于是我就从多个角度给他们讲解,结合具体的事例:“其如土石何?”“其真无马耶?”这两个句子中的“其”字都做助词用,相当于“难道”。完全听懂后学生露出会意的微笑和飞动的眼神,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四、用欣赏的眼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学习方式的实施,学生不太适应,教师要多给以鼓励与欣赏,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探究,欣赏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首先要欣赏学生之所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学生的思考是不尽相同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千姿百态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常常让学生加上“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这样很有意义的词语,并送去欣赏的眼神及时给以表扬、鼓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其次要欣赏学生之所做。喜欢动手是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特点,并且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教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珍惜学生的杰作,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的优点发扬光大。教师应严格执行新课程要求:“只鼓励,不指责。”欣赏学生经过辛勤努力所做出的杰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信心。只要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很努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大多数的学生见了教师都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这时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用慈祥的眼光、爱的眼神和学生心灵交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爱的眼神去欣赏学生。这样你才会发现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孩子的思维是多么奇特,孩子的制作是多么有创意。及时正确地用眼神引领语文课堂教学,你会发现每一节课都很轻松,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2.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