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岛以其阳光沙滩、椰风海韵闻名于世。及至国际旅游岛初步规划的提出,这个位于中国版图南端的美丽岛屿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光向这里聚焦、热钱向这里涌入、旅客向这里进发,短时间内,小岛房价飞涨、热钱涌动、人头攒动。毋庸置疑,热心的人们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添砖加瓦,但种种事实反映,目前的建设存在着功利性、盲目性、疏漏性,根基不牢固,违背了经济学原理,大厦就容易倾倒。下文,笔者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一、要擦亮“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而非将它抹黑
旅游业之于海南就像制造业之于广东一样,以其起家又因其闻名。“国际旅游岛”规划的推出,明确了国家要将海南旅游业从国内舞台推向国际舞台的举措。“国际旅游岛”就像“天涯海角”、“博鳌亚洲论坛”一样,已成为海南的名片,已成为影响海南声誉的无形资产。随着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实施,国内外游客来岛的人数亦“水涨船高”,而旅游投诉也相应的增多。游客普遍反映来到海南岛,从一出机场那一刻起,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无论是出行、进餐还是游玩、购物,只要你是外地游人,都免不了“被天价”的命运。向当地监管部门反映,其又存在渎职、不作为等情况,于是,“国际旅游岛”的名片被一再抹黑。不少游客在海南岛一轮游后,留下了这样的劣评,“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想从概念变成现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如果你没到过海南,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如果到了海南,又将收获更多的遗憾”,可见这一新兴的国际旅游岛不仅留不住回头客,还有些声名狼藉。海南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大的功利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海南省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和旅游业,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亦偏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从纷至沓来的游客身上“骗取”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就成为居民们“当仁不让”的做法;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官场晋升机制就是GDP为王,即哪个管辖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哪个地方官就晋升得快,这种“骗取”收入的做法其实也是在为当地服务业创收,于是当地官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积极施展太极推手和障眼法,至于后续问题就留待升官后的继任者来解决。笔者认为,遏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急功近利行为,除了要完善官员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制衡力度外,还要扩大对海南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的投入,全方位提高海南人民的生活质量。一项无形资产对其所有者而言具有不可逆性,即一旦遭受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就难以得到恢复,希望海南不要透支了“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
二、要利用最低的成本进行最高效的旅游开发
这里所说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海南在进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发时,不应该盲目地埋头于大型的星级宾馆和度假村的建设,应该适当地发展一些家庭旅馆、农村庄园等民俗项目,这样既能节省开发费用,又能使土著居民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而且游客也能体味到海岛的风土民情。另外,在高速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同时,一定要妥善保护岛内的存量旅游资源。因为,海南的旅游资源毕竟有限,过度開发或是开发后不进行妥善地保护,就莫过于是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收益,而最终用远超收益的治理成本却换不回环境的原貌。身处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海南人民和政府,应该有这方面的自觉。笔者也曾数次到海南旅游观光,每次看见那延绵数十里的雪白沙滩正被一堆堆垃圾、一间间厕所、更衣室、烧烤店侵蚀的时候,每次看见那富有海岛风情的民居被一座座星级酒店、别墅淹没的时候,每次看见那原本蔚蓝、辽阔的大海变得浑浊、拥挤的时候,心里都不由自主的感叹海南的旅游经营实在是单一和粗放。其实海南的文化不应是高楼大厦和星级别墅,而应是一种海岛的、原著民的、热带的生态文化,岛内的政府和民众需要保护好这种生态文化,并围绕它来建设国际旅游岛,只有这样才是最高效的旅游开发。
三、要拓宽“离岛免税”的可购商品范围、限购额度和限购次数
从含税购物到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再到离岛免税,无疑是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铺路。但现阶段的离岛免税政策与亚洲几大免税购物中心的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从可购商品范围看,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可购商品范围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与国内游客青睐的“免税购物天堂”香港大相径庭。从限购额度看,海南岛的5000元人民币每次大大低于日本冲绳岛的1.6万元人民币每次。从限购次数看,离岛免税政策规定的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享受2次离岛免税,也仅为韩国济州岛的三分之一,更比不上冲绳岛关于国人离岛免税不限次数的规定。因此,离岛免税政策的可购商品范围、限购额度和限购次数亟待拓宽,这样做有助于将国人在海外的巨大消费能力转移到海南岛,进而拉动内需增长。由于进口关税和分销体制等因素,海南离岛免税店里的商品其实对国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伴随国人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笔者认为,海南岛必须先立足于服务好国人,通过消费带动旅游,通过旅游促进消费,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岛。只有完善离岛免税政策,当岛内的免税额度超过海关规定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总值,甚至更高时,海南岛才会在国内居民购物旅游的选择地中存在明显的优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梳理好经济发展的原则及规律,才能让国际旅游岛建设踏入正规,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朱蔚淇,翟敏.一个游客狼狈的三亚之旅[N].每日经济新闻,2010(03).
(作者简介:吴旭贤(1985-),男,广东开平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
一、要擦亮“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而非将它抹黑
旅游业之于海南就像制造业之于广东一样,以其起家又因其闻名。“国际旅游岛”规划的推出,明确了国家要将海南旅游业从国内舞台推向国际舞台的举措。“国际旅游岛”就像“天涯海角”、“博鳌亚洲论坛”一样,已成为海南的名片,已成为影响海南声誉的无形资产。随着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实施,国内外游客来岛的人数亦“水涨船高”,而旅游投诉也相应的增多。游客普遍反映来到海南岛,从一出机场那一刻起,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无论是出行、进餐还是游玩、购物,只要你是外地游人,都免不了“被天价”的命运。向当地监管部门反映,其又存在渎职、不作为等情况,于是,“国际旅游岛”的名片被一再抹黑。不少游客在海南岛一轮游后,留下了这样的劣评,“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想从概念变成现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如果你没到过海南,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如果到了海南,又将收获更多的遗憾”,可见这一新兴的国际旅游岛不仅留不住回头客,还有些声名狼藉。海南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大的功利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海南省的主导产业为农业和旅游业,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亦偏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从纷至沓来的游客身上“骗取”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就成为居民们“当仁不让”的做法;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官场晋升机制就是GDP为王,即哪个管辖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哪个地方官就晋升得快,这种“骗取”收入的做法其实也是在为当地服务业创收,于是当地官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积极施展太极推手和障眼法,至于后续问题就留待升官后的继任者来解决。笔者认为,遏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急功近利行为,除了要完善官员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制衡力度外,还要扩大对海南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的投入,全方位提高海南人民的生活质量。一项无形资产对其所有者而言具有不可逆性,即一旦遭受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就难以得到恢复,希望海南不要透支了“国际旅游岛”这张名片。
二、要利用最低的成本进行最高效的旅游开发
这里所说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海南在进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发时,不应该盲目地埋头于大型的星级宾馆和度假村的建设,应该适当地发展一些家庭旅馆、农村庄园等民俗项目,这样既能节省开发费用,又能使土著居民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而且游客也能体味到海岛的风土民情。另外,在高速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同时,一定要妥善保护岛内的存量旅游资源。因为,海南的旅游资源毕竟有限,过度開发或是开发后不进行妥善地保护,就莫过于是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收益,而最终用远超收益的治理成本却换不回环境的原貌。身处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海南人民和政府,应该有这方面的自觉。笔者也曾数次到海南旅游观光,每次看见那延绵数十里的雪白沙滩正被一堆堆垃圾、一间间厕所、更衣室、烧烤店侵蚀的时候,每次看见那富有海岛风情的民居被一座座星级酒店、别墅淹没的时候,每次看见那原本蔚蓝、辽阔的大海变得浑浊、拥挤的时候,心里都不由自主的感叹海南的旅游经营实在是单一和粗放。其实海南的文化不应是高楼大厦和星级别墅,而应是一种海岛的、原著民的、热带的生态文化,岛内的政府和民众需要保护好这种生态文化,并围绕它来建设国际旅游岛,只有这样才是最高效的旅游开发。
三、要拓宽“离岛免税”的可购商品范围、限购额度和限购次数
从含税购物到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再到离岛免税,无疑是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铺路。但现阶段的离岛免税政策与亚洲几大免税购物中心的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从可购商品范围看,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可购商品范围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与国内游客青睐的“免税购物天堂”香港大相径庭。从限购额度看,海南岛的5000元人民币每次大大低于日本冲绳岛的1.6万元人民币每次。从限购次数看,离岛免税政策规定的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享受2次离岛免税,也仅为韩国济州岛的三分之一,更比不上冲绳岛关于国人离岛免税不限次数的规定。因此,离岛免税政策的可购商品范围、限购额度和限购次数亟待拓宽,这样做有助于将国人在海外的巨大消费能力转移到海南岛,进而拉动内需增长。由于进口关税和分销体制等因素,海南离岛免税店里的商品其实对国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伴随国人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笔者认为,海南岛必须先立足于服务好国人,通过消费带动旅游,通过旅游促进消费,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岛。只有完善离岛免税政策,当岛内的免税额度超过海关规定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总值,甚至更高时,海南岛才会在国内居民购物旅游的选择地中存在明显的优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梳理好经济发展的原则及规律,才能让国际旅游岛建设踏入正规,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朱蔚淇,翟敏.一个游客狼狈的三亚之旅[N].每日经济新闻,2010(03).
(作者简介:吴旭贤(1985-),男,广东开平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