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现状,并提出建设对策: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团管理;做好硬件建设,夯实基础教育;校企紧密合作,提高活动效能;挖掘地域资源,实现教研合一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团活动 品牌建设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101-03
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其中明确指出:“依托班级、社團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的高等院校,在社团组织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技能;另一方面增强本校的社会化效应,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一)社团品牌建设定位
高职院校是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双重特征的院校。在社团建设上,它有着普通学校的一般属性,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总体来看,高职院校的社团以专业实践类的居多,而理论研究的社团数目相对较少。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社团来看,利用地域资源和发挥地域特色的社团较多。比如茶文化社团、太极社团等,它们均是依托广西的民族特色,融入广西的文化内蕴建设的社团。这一类社团满足的是学生活动的共性要求,如加强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和满足兴趣爱好等。在特性要求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活动组织能力等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校在建设社团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本地的资源,也更容易在众多职业院校中脱颖而出,形成本校的特色,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必须是多行多向的,是基于学校教育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的一种社会化活动。
(二)社团品牌建设目标
实施社团品牌建设的目标是多样的。首先,要将体现社团的特色、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作为社团的宗旨。依托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提高社团的创新意识,能够更好地体现社团的功能。学校要梳理本校优势和劣势,找准社会定位,走特色道路。其次,社团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品牌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因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会随之扩大,学生会有更多的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此同时,也能吸引一大批有才华的学生加入学校的社团,为学校社团品牌的建设奠定人力基础。实施社团品牌化建设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社团品牌,其内涵就在于发挥出社团的实用性和独特性。只有实施品牌建设才能自动优化社团的内部结构,提升社团的层次,为本社团的发展提供长足的驱动力。所以,社团品牌的建设目标也包括了社团内部的自我优化与完善。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
(一)社团发展历程较短,活动氛围不浓厚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高职院校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一些新办院校因为办学时间短、缺少文化积淀,给社团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还有一些院校是从中职技术学校升等而来的,在社团建设方面的经验不多,也不能直接借鉴其他高职院校,所以更常见的状况是社团在最初建立时,活动做得轰轰烈烈,时间久了就销声匿迹了。除此之外,社团成立的时间短,内部体系不完整,核心成员必须自觉承担组织社团、培养下一任核心成员、监督社团活动等多个职责,很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这无异于松动了社团建设的人力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学校对社团建设重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将更多的资源倾注于专业建设上,而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社团活动则不够重视。他们对社团建设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例如关于政策的制定,多是“虽有政策,但不执行”的尴尬阶段,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更是明显不够。广西的职业院校,总体估算投入在社团建设上的经费不足学校总经费的2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依托本地已有的资源进行社团建设,职业院校将无法形成品牌社团。这种整体资源匮乏的状况会直接影响社团组织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导致社团无法长效健康的运行。
(三)社团活动过于随意,缺乏必要的宣传
职业院校的社团活动是以服务人才和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它可以被看作学校德育教育和专业学习的辅助,也可以被看作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院校的社团活动总是“特立独行”,和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两张皮”。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包括参加社团的学生本人,往往将社团活动归类为“兴趣班”,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上缺乏长期的规划,活动开展的地点、时间与方式也比较随意。社团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一是阻碍了社团的发展,二是违背了社团组建的初衷。学校的社团活动没有亮点,自然也没有宣传的必要,久而久之,社团的存在价值会被严重低估,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
(四)忽视利用地域资源,品牌同质化严重
就社团活动本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并不算短,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未形成较多的响亮的品牌?这与各个院校在组建社团的过程中“穿旧鞋、走老路”有一定的关系。学校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路径组建传统社团,如音乐社团、体育社团等,这些社团对学生的专技培养作用不大,忽视了本地可以使用的教育资源。表现的是在建设思维和建设行为上的同质化,它们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难以为学生在校的系统性学习提供帮助。如果是从产品属性来看,这样的品牌显然价值不高,在日趋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会被自然地淘汰。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团管理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团建设与管理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但是在管理制度的覆盖面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健全与调整工作。在社团的建立阶段,本着“合理约束每一个社团,正确引导每一个社团,建设完善每一个社团”的原则,对社团的申报、评审、注册等流程要建立规范的制度。根据所成立的社团的属性,在指导教师的配备、教育资源的使用上,也要做到“人事—物资”相匹配。从社团的实际运行来看,不断建立和逐步完善制度,是一个客观基础。如《学生社团注册考评制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及职责》《学生社团目标管理与年终考核制度》《学生社团重大活动申报制度》《学生社团注册与审批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既可以让学生社团在走向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获得持续的动力,也能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实现对社团的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和有效发展。 (二)做好硬件建设,夯实基础教育
成功的社团品牌建设离不开物质支持。这里所指的物质支持既有硬件配备,也有教师资源。在硬件配备上,需要把社团建设所需要的费用单独列为学校的一项支出,形成专款专用的制度。配以活动经费支出制度,具体到使用的时候,要做严格的审批和考核。有条件的学校可为每一个社团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教师可以全力投入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上,将社团的组织架构重新整合完善,形成层级分明、专岗专责、责任到人的结构体系。这样一来,社团的核心成员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社团活动中,将社团的活动专精化。为了实现人尽其才,将社团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量质化教师的工作。与之并行的是对社团成员的考核,即在社团成员活动中推进学分制。学生每在活动中增加一项能力或是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这种做法也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也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辅助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教师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所有表现纳入评分体系后,有利于学校优化社团活动,奠定品牌建设的人力基础。
(三)校企紧密合作,提高活动效能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之间的合作愈加频繁和紧密。在社团品牌建设中,将企业的力量引入,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点,让人才的培养更有方向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社会属性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力。高职教育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社团品牌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和学校社团开展文化交流,共同举办社会活动,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企业的精英和专家走进学校的社团开设专题讲座,或是聘请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做社团的指导教师,也对社团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书香文化大讲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这个讲堂的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包含了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和创业教育等内容。每一部分内容又有详细的分支,如传统文化包括了广西特有的茶文化、民族文化等,创业教育中有创新教育、职业规划等内容。不仅是为学校的教育专业服务,也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聘请各行各业的人才开展的文化讲座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之一,不仅吸引了社团内外的学生,也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反响。目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然构建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社团文化,这是一种凝聚力更强、文化渗透力更强的组织措施,从微观上将专业技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统一在一起,从宏观上则是把立德树人落在了社团工作的点点滴滴之处。
(四)挖掘地域资源,实现教研合一
人们对社团活动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社团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这个错误的认知造成职业院校的社团活动多年以来进步不大。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用,和社团就会自然脱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依托本地的资源,将广西的少数民族资源和自然物产资源比较好地利用起来。例如依托学院所处的南宁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广职茶博园、茶文化广场,和校企合办“书香文化大讲堂”中为传统茶文化开辟讲座,一系列的校园茶文化工程打造出一批融合广西民族特色和茶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而这些活动直接面向南宁空港经济区和周边地区开放,扩大了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让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社团的文化活动一起成为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为了进一步发挥地域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应努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某一项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横向对比和纵向挖掘。例如,一些工科制造类的学生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从事制造业的工作,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含量低的服务型行业,这是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通过技能比武,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局面,让社团活动和学习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团建设还为学生理论武装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社团品牌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明确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依据社团现有的状况,有的放矢地建设社团,形成“基础教育—专业技术—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系列化建设路径,将会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内容,学校品牌社团的建设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达成。
【参考文献】
[1]林晓锋.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及文化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
[2]权宁.基于高职专业型社团的创客教育探索[J].价值工程,2017(30).
[3]庞馥珊.基于品牌化建设的高职院校社团实践育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17).
【作者简介】覃伟军(1980— ),男,广西来宾人,在职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责编 黄 煌)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团活动 品牌建设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101-03
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其中明确指出:“依托班级、社團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的高等院校,在社团组织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技能;另一方面增强本校的社会化效应,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一)社团品牌建设定位
高职院校是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双重特征的院校。在社团建设上,它有着普通学校的一般属性,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总体来看,高职院校的社团以专业实践类的居多,而理论研究的社团数目相对较少。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社团来看,利用地域资源和发挥地域特色的社团较多。比如茶文化社团、太极社团等,它们均是依托广西的民族特色,融入广西的文化内蕴建设的社团。这一类社团满足的是学生活动的共性要求,如加强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和满足兴趣爱好等。在特性要求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活动组织能力等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校在建设社团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本地的资源,也更容易在众多职业院校中脱颖而出,形成本校的特色,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必须是多行多向的,是基于学校教育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的一种社会化活动。
(二)社团品牌建设目标
实施社团品牌建设的目标是多样的。首先,要将体现社团的特色、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作为社团的宗旨。依托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提高社团的创新意识,能够更好地体现社团的功能。学校要梳理本校优势和劣势,找准社会定位,走特色道路。其次,社团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品牌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因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会随之扩大,学生会有更多的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此同时,也能吸引一大批有才华的学生加入学校的社团,为学校社团品牌的建设奠定人力基础。实施社团品牌化建设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社团品牌,其内涵就在于发挥出社团的实用性和独特性。只有实施品牌建设才能自动优化社团的内部结构,提升社团的层次,为本社团的发展提供长足的驱动力。所以,社团品牌的建设目标也包括了社团内部的自我优化与完善。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
(一)社团发展历程较短,活动氛围不浓厚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高职院校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一些新办院校因为办学时间短、缺少文化积淀,给社团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还有一些院校是从中职技术学校升等而来的,在社团建设方面的经验不多,也不能直接借鉴其他高职院校,所以更常见的状况是社团在最初建立时,活动做得轰轰烈烈,时间久了就销声匿迹了。除此之外,社团成立的时间短,内部体系不完整,核心成员必须自觉承担组织社团、培养下一任核心成员、监督社团活动等多个职责,很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这无异于松动了社团建设的人力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学校对社团建设重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将更多的资源倾注于专业建设上,而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社团活动则不够重视。他们对社团建设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例如关于政策的制定,多是“虽有政策,但不执行”的尴尬阶段,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更是明显不够。广西的职业院校,总体估算投入在社团建设上的经费不足学校总经费的2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依托本地已有的资源进行社团建设,职业院校将无法形成品牌社团。这种整体资源匮乏的状况会直接影响社团组织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导致社团无法长效健康的运行。
(三)社团活动过于随意,缺乏必要的宣传
职业院校的社团活动是以服务人才和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它可以被看作学校德育教育和专业学习的辅助,也可以被看作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院校的社团活动总是“特立独行”,和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两张皮”。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包括参加社团的学生本人,往往将社团活动归类为“兴趣班”,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上缺乏长期的规划,活动开展的地点、时间与方式也比较随意。社团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一是阻碍了社团的发展,二是违背了社团组建的初衷。学校的社团活动没有亮点,自然也没有宣传的必要,久而久之,社团的存在价值会被严重低估,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
(四)忽视利用地域资源,品牌同质化严重
就社团活动本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并不算短,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未形成较多的响亮的品牌?这与各个院校在组建社团的过程中“穿旧鞋、走老路”有一定的关系。学校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路径组建传统社团,如音乐社团、体育社团等,这些社团对学生的专技培养作用不大,忽视了本地可以使用的教育资源。表现的是在建设思维和建设行为上的同质化,它们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难以为学生在校的系统性学习提供帮助。如果是从产品属性来看,这样的品牌显然价值不高,在日趋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会被自然地淘汰。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团管理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团建设与管理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但是在管理制度的覆盖面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健全与调整工作。在社团的建立阶段,本着“合理约束每一个社团,正确引导每一个社团,建设完善每一个社团”的原则,对社团的申报、评审、注册等流程要建立规范的制度。根据所成立的社团的属性,在指导教师的配备、教育资源的使用上,也要做到“人事—物资”相匹配。从社团的实际运行来看,不断建立和逐步完善制度,是一个客观基础。如《学生社团注册考评制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及职责》《学生社团目标管理与年终考核制度》《学生社团重大活动申报制度》《学生社团注册与审批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既可以让学生社团在走向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获得持续的动力,也能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实现对社团的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和有效发展。 (二)做好硬件建设,夯实基础教育
成功的社团品牌建设离不开物质支持。这里所指的物质支持既有硬件配备,也有教师资源。在硬件配备上,需要把社团建设所需要的费用单独列为学校的一项支出,形成专款专用的制度。配以活动经费支出制度,具体到使用的时候,要做严格的审批和考核。有条件的学校可为每一个社团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教师可以全力投入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上,将社团的组织架构重新整合完善,形成层级分明、专岗专责、责任到人的结构体系。这样一来,社团的核心成员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社团活动中,将社团的活动专精化。为了实现人尽其才,将社团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量质化教师的工作。与之并行的是对社团成员的考核,即在社团成员活动中推进学分制。学生每在活动中增加一项能力或是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这种做法也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也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辅助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教师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所有表现纳入评分体系后,有利于学校优化社团活动,奠定品牌建设的人力基础。
(三)校企紧密合作,提高活动效能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之间的合作愈加频繁和紧密。在社团品牌建设中,将企业的力量引入,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点,让人才的培养更有方向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社会属性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力。高职教育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社团品牌的建设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和学校社团开展文化交流,共同举办社会活动,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企业的精英和专家走进学校的社团开设专题讲座,或是聘请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做社团的指导教师,也对社团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书香文化大讲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这个讲堂的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包含了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和创业教育等内容。每一部分内容又有详细的分支,如传统文化包括了广西特有的茶文化、民族文化等,创业教育中有创新教育、职业规划等内容。不仅是为学校的教育专业服务,也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聘请各行各业的人才开展的文化讲座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之一,不仅吸引了社团内外的学生,也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反响。目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然构建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社团文化,这是一种凝聚力更强、文化渗透力更强的组织措施,从微观上将专业技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统一在一起,从宏观上则是把立德树人落在了社团工作的点点滴滴之处。
(四)挖掘地域资源,实现教研合一
人们对社团活动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社团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这个错误的认知造成职业院校的社团活动多年以来进步不大。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用,和社团就会自然脱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依托本地的资源,将广西的少数民族资源和自然物产资源比较好地利用起来。例如依托学院所处的南宁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广职茶博园、茶文化广场,和校企合办“书香文化大讲堂”中为传统茶文化开辟讲座,一系列的校园茶文化工程打造出一批融合广西民族特色和茶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而这些活动直接面向南宁空港经济区和周边地区开放,扩大了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让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社团的文化活动一起成为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为了进一步发挥地域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应努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某一项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横向对比和纵向挖掘。例如,一些工科制造类的学生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从事制造业的工作,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含量低的服务型行业,这是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通过技能比武,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局面,让社团活动和学习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团建设还为学生理论武装和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社团品牌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明确社团品牌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依据社团现有的状况,有的放矢地建设社团,形成“基础教育—专业技术—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系列化建设路径,将会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内容,学校品牌社团的建设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达成。
【参考文献】
[1]林晓锋.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及文化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
[2]权宁.基于高职专业型社团的创客教育探索[J].价值工程,2017(30).
[3]庞馥珊.基于品牌化建设的高职院校社团实践育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17).
【作者简介】覃伟军(1980— ),男,广西来宾人,在职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责编 黄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