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血清瘦素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瘦素、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测定45例[冠状动脉损害(CA)12例和非冠状动脉损害(NCA)33例]KD急性期及其缓解期患儿及30名健康儿童血清瘦素、NO、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同时测定18例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组(其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6例,过敏性紫癜12例)儿童血清瘦素水平.血清瘦素、NO及IL-6浓度的测定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硝酸还原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 ①KD急性期血清瘦素、NO、IL-6、CRP浓度高于KD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6.24、25.23;21.38、31.30;35.37、33.68;16.32、15.66;P均<0.01);KD缓解期血清瘦素、IL-6、CRP浓度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2、1.04、0.61,P均>0.05);KD缓解期血清NO有下降,较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q值为11.31,P<0.01).②与NCA组比较,CA组血清瘦素、IL-6、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7、1.92、3.08、1.60,P均>0.05);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6.91,P<0.01).③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组(18例)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为(13.3±4.2)μg/L,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瘦素(2.6cc0.8)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P<0.01);与KD急性期(45例)血清瘦素(14.7±3.8)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④KD患儿急性期血清瘦素与NO、IL-6、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55、0.42,P值均<0.01);但KD患儿急性期血清瘦素与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0.24,P值均>0.05);KD患儿急性期血清NO与IL-6、CRP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49,P值均<0.01).结论 瘦素、NO、IL-6参与KD患儿免疫炎症过程。

其他文献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7是200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IL-27属于IL-12/IL-6细胞因子家族,该家族细胞因子均为异源二聚体,其受体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构域.IL-27有着促炎和抑炎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感染、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1 IL-27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他IL-12/IL-6家族成员一样,IL-27主要由p28和EB病毒诱导蛋
期刊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d)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Thd(2.5、25、100、300、500μg/ml)共同培养.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T淋巴细胞CD152、CD28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 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S患者和21名正常人外周血CD3+CD8+ 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同时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相应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结果 AS患者外周血中的CD8+CD28- T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18±6)%对(14±5)%,P=0.020],患者外周血CD3+、CD8+CD28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以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非抗凝剂引起出血或血肿的病例罕见,现将我院确诊的2例APS并发局部血肿中的1例报告如下,另1例见表1。
期刊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08年5月14日在杭州召开,40余名编委及审稿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期刊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nthropathy,SpA)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侵犯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多系统炎性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ReA)与赖特综合征(RS)、银屑病关节炎(PsA)、炎性肠病关节炎、幼年发病的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其中,AS是SpA的原型,是一种最常见、最典型的脊柱关节病[1]。
期刊
摘要:根据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外语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应该受到学生的重视。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总结,是我国的瑰宝。因此,外语教学应该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外语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
期刊
痛风(gout)已成为炎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风湿病领域中为数较少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并有相应治疗药物的疾病,甚至有学者认为痛风是一个可"治愈"的疾病[1].通过降尿酸治疗等措施长期维持血尿酸在60 mg/L以下可使痛风不再发作,已沉积的尿酸盐晶体(MSU)及痛风石溶解并不再沉积,即达到"治愈".然而临床实际中,痛风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降尿酸治疗的不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