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分拆进退两难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中旬,汇丰银行的董事会主席Douglas Flint在年会中指出,鉴于英国政府在银行监管和结构性调整上的重大改革,他已经要求董事会成立一个专门的评估委员会,以决定汇丰是否有必要将总部撤出英国!
  作为英国和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的这个消息一出,英国舆论大哗。虽然Flint没有明确指出是英国政府的哪些政策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Flint 其实是在剑指英国政府正大力推进的银行分拆计划。
  紧接着,5月份,Flint向外界透露:汇丰的这个评估过程,不会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相反,结果在几个月内就会见分晓。Flint 的这种表态,颇有点向英国政府叫板的意思。英国政府是否买账,现在谈还为时尚早。但银行分拆,则注定会改变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对英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危机产物


  2008年的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就波及英国。主要服务于英国中北部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 第一个中枪,很快就出现挤兑潮,并且愈演愈烈。在银行濒临破产的时候,英国政府于2008年介入,出资全额收购了北岩银行,将其国有化。紧接着,英国的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ing Group)和皇家苏格兰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也相继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英国财政部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先后向两家银行注资,分别收购了劳埃德银行43.4%的股权和皇家苏格兰银行81%的股权。英国政府的果断救市,对稳定当时的英国金融市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变得不堪一击的呢?这个至今还没有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答案。但从英国媒体的报道来看,舆论把责任主要归结为两条:一条是这些大银行,仗着自己的规模和全球覆盖的能力,有恃无恐,缺乏应有的职业严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另一条就是这些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从业人员,在运用广大储户的存款进行投资时,完全持赌博的心理,在投资和放贷上简单,草率,任意妄为,缺乏风险约束和监督。
  再加上当时英国媒体针对投行从业人员的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 像一味追求高额奖金,生活奢靡无节制,吸毒,雇佣应召女郎等等,英国的银行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的老百姓非常不满:凭什么要拿普通纳税人的钱,为那一小撮投行从业人员的赌博行为埋单?于是,英国民间要求对英国的银行系统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0年5月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和自民党上台联合组阁。面对公众的这种诉求,新成立的联合政府承诺将对英国的银行进行改革。于是,在英国政府的牵头下,英国银行独立审查委员会宣布成立,金融界的资深人士John Vickers勋爵成为该委员会的掌舵人。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调查、咨询和斟酌后,2011年9月,Vickers向英国政府正式提交了关于如何对英国的银行进行改革的报告。这份报告篇幅很长,但总结起来,内容主要是两点:一是增加英国银行的资本金,从而减少银行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的发生;而另一个就是银行分拆,将具有“赌博”色彩的投行业务从零售银行中剥离出来,确保零售存款的安全。
  就这样,银行分拆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毁誉参半


  银行分拆的建议曝光之后,英国公众和媒体有许多积极的反映。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虽说银行分拆不能彻底解决英国银行的问题,但至少这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从而对银行分拆持支持态度。
  更为重要的是,在Vickers的报告提交后,英国政府不但对其中的建议照单全收,而且还为银行分拆划出了时间表,要求英国的银行在2019年之前必须完成银行分拆,并责成英格兰银行负责全面协调和监督这一政策的实施。
  Vickers的报告,能够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付诸实施,可以说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也为Vickers勋爵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与掌声和鲜花相伴的同时,Vickers的报告从一出炉,就遭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强烈批评。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次贷危机中英国银行的问题,是从零售银行开始的。像北岩银行,本身就是一家零售银行,主要业务是向英国公众发放购房贷款。现在,Vickers的报告把银行的所有问题都推到投行业务这边,明显与事实不符,对投行业务也不公平。况且,即使是零售银行,也有进行投行业务的需求。比如,一些持有外汇的普通储户,也想通过银行对冲自己的外汇风险,而这属于投行业务的范围。所以把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百分之百分离开来,也是不现实的。
  另一个被广为诟病的,就是Vickers报告的“狭隘的英国主义”。Vickers报告的出发点是改革英国的银行,所以这个报告着眼于英国的银行是对的,但是Vickers 却没能将英国银行的问题放到大的国际环境下去分析,去比较。世界其他金融中心怎么做?英国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在全球推广?在金融改革方面英国是否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在金融业早已经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对金融业的改革,都会产生相应的国际影响,因而都必须从全球着眼,而Vickers的报告对这些问题却只字未提。
  与“狭隘的英国主义”一附一和的,就是关于银行分拆是否有损英国银行竞争力的讨论。Vickers的报告所提出的银行分拆,只适用于总部设在英国的银行,像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等。而对于为数众多的外国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像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却丝毫没有约束力。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同一个市场上,英国的银行却要遭受比外国银行更为严厉的监管!所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分拆会有损英国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Vickers勋爵反驳说,更加完善的监管,只会使英国的银行更具有吸引力。但事实并不尽然。以美国为例,安然事件后,美国政府在监管上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在“萨本斯-奥克斯”法案颁布后,美国政府在监管上更加完善。但结果呢?美国政府不仅每年在这上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吃力不讨好,许多企业为了规避日益上涨的监管成本,干脆把公司从美国搬了出去。   而且,在银行分拆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像加强内部的控制,增加董事会和股东的监督权,加强和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机制和效率等等?一些人士认为,次贷危机中,英国银行业的不堪一击,不是因为缺乏监管政策,也不是因为投行业务的赌博心态,而是因为在监管的执行上缺乏效率和控制。而对于这另一种思路,Vickers的报告却丝毫没有涉及,让人觉得这份报告难免有失偏颇。

折中方案


  就在汇丰威胁要将总部撤出英国之后,5月底,媒体又透出风来,说伦敦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正在和英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的负责人进行秘密的会谈。据透露,这些金融界的大腕们,担心汇丰的决定会带动一批英国金融机构效仿,将总部从英国移出去,从而削弱伦敦作为欧洲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英国引以为傲的金融业造成重大的打击。而英国政府的官员,据说对此也是忧心忡忡,正在积极商量应对方案。
  对于英国政府来讲,重新评估银行分拆的可行性和它对英国金融业的潜在影响,很有必要。因为就银行分拆本身而言,这一政策确实存在缺陷和不足。金融界对于银行分拆的各种批评,虽然并不一定全对,但其中确实有合理的成分。对这些批评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只会让英国的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优势,而5月份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也会因此被反对党抓住把柄。
  从现实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讲,保守党政府也应该竭力避免像汇丰这样的英国银行远走他乡。次贷危机后,为了惩罚英国的银行,特别是他们的投行业务分支,英国政府临时性的对英国银行征收了银行税。银行税按各个银行的资产规模,统一按0.156%的比例征收。对于资产规模庞大的汇丰银行,银行税也就交得特别多。仅去年一年,汇丰就上交了7.5亿英镑的银行税。而英国政府也仅靠银行税这一项,去年一年就多了近30亿英镑的税收收入。如果像汇丰这样的英国银行将总部移出英国,他们就不在英国银行税的管辖范围之内,从而不再需要缴纳银行税,英国政府就会少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也是英国政府所不想看到的。
  但奢望英国政府在银行分拆的问题上彻底改弦易辙,也是不现实的。保守党政府在竞选的时候向英国公众承诺,将把银行改革进行到底。如果现在把作为银行改革标志性政策的银行分拆彻底拿掉,这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么做,保守党政府只会给英国公众和反对党落下不守信用的口舌,因而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抨击,影响保守党的顺利执政。
  所以,现在来看,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英国政府在银行分拆上做出一定的让步。银行分拆,至少在名义上还会继续下去。但在实际的内容上,英国政府将会软化自己的立场。比如,现在的银行分拆要求零售银行在被分离出去之后,成立自己的董事会,聘用独立的董事会主席,零售银行的决策和运营完全不受母公司的节制。这是英国的银行最不能接受的一点,也是目前反对最集中的一点。英国政府很有可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在保证零售银行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母公司对被分离出去的零售银行一定的控制权,从而换取他们对银行分拆的支持。
  不管银行分拆在具体的内容上有何变化,2019年之前英国的银行必须完成银行分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从国际上看,欧盟和美国都在出台新的政策,以加强对银行和金融业的监管。英国政府和相应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国际同行们的合作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只在自己的地盘上低头进行“狭隘”的金融改革。在金融业早已经消失国界的今天,这个显得尤为必要!
其他文献
中国的社保基金存在大缺口,这是一个官方承认的事实。那么,在重上5000点的“牛市”之中,用投资股票的办法捞回补上,不就行了?实际上,这不是开玩笑,而的确是不少人的真实愿望。  作为中央级的“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早已在“牛市”小赚一笔,其2014年的投资收益已超过千亿;而国家对其投资范围也一再放宽,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同意,将其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  对比而言,数量更为巨大的地
减税是最近几年中央财政政策的基调。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由需求面转向供给面,结构性减税是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广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各界对政府性债务普遍担忧的情况下,结构性减税能否彻底执行下去,成为观察中国财政政策方向和执行力的重要切入点。  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请其解读政府方面主动减税的逻辑。作为接近政策部门的学者,刘尚
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场盛大的阅兵,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军力与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再次重申了中国作为二战后世界性大国的道义基础。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国如何炼成”这个经典之问再度启人深思。  大国之大,非国土、人口、经济、军事、科技等单一所指,而透着一种有容乃大的襟怀和垂范世界的气度。大国之大,更是责任之大,需要承担为世界立规则、守规则的
尽管预料到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可找工作过程的曲折还是超出了沈之嘉的想象。一年前,她投出了30多份求职信,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可能是因为她的求职意向太不寻常了。沈之嘉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但她投简历的对象清一色是苏南一带的职业技术学校。  总算有一家位于南京郊区的技校通知她面试。她精心准备了PPT等授课课件,自我感觉试讲及随后的答辩也很成功。最后,面试官瞟了她一眼,问道:“你有教师资格证吗?”沈
希腊似乎再一次踏入了金融圈套。借助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账户中的资金,它得以在最后一刻偿还7.5亿欧元—讽刺的是,它还钱的对象正是IMF本身。  如此惊险一幕绝非巧合。自1月执政以来,由总理齐普拉斯的左翼联盟(Syriza)党领导的希腊政府认为,威胁要违约(其结果可能导致欧元区崩溃)这个行为,能够给希腊提供谈判筹码,抵消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的弱势。几个月后,齐普拉斯和他的财政部长、博弈
性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潘绥铭是一个无论学术还是为人都很有个性的人物,而作为一个老北京人的先天语言优势,赋予了他连学术性表达都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能力,他能把对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波澜迭起。同时他是一位快乐的老人,也是一位能让人快乐的老人,于是课堂与谈话,都诙谐而生动,与众乐乐。于是乎,与其让听者再技巧性地复述,不如原汁原味地听听他怎么说—  1995年,我的一个发小做个体生意发了点小财,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有关“批判”的基本问题。  当我们看到世间的不公平,有人富得极为夸张,朱门酒肉臭,别的人却极为贫穷;大官世家豪奢无比,小卒小兵则衣食堪虑,如此的悬殊对比,不仅知识分子的公平正义感会受到侵犯,就是穷人弱者也会愤怒。批判因此而产生。  但人的公平正义感其实是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公平正义感客观化,成为一种信念和价值。如果A不可以,B也不可以。我不认识的人不可以,我认识的人或我的朋友亲
伊朗第九届议会选举的第一轮投票在2012年3月选出了225名议员(获得各自选区1/4以上选票),剩余65个席位将在5月中旬的第二轮投票中,由在各自小选区排名前两位的候选人PK产生。  伊朗立法机构“伊斯兰议会”虽无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所谓的民选也摆脱不了高层的操弄,但由于参选人数动辄数千,不仅被用于彰显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和民众基础,更是了解伊朗国内重大派系分化组合的难得窗口。尤其今年的议会选举,因
怛逻斯古城,曾经的古战场,坐落在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一个名叫塔拉斯河(Talas River)的左岸。就是在这里,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大唐军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遭遇,发生了一场激战,唐军先胜后败。  大战之后唐与阿拉伯的关系依然在发展,可是,大战之后的战俘中各种能工巧匠,包括造纸工匠,从此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进而传到西方,却掀起了西方学术文化发展的一片
住宅小区的业委会成立难,这早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了。  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并不仅仅是横受开发商、物业的阻挠。它复杂到让人想起周树人先生的名言:“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  当然,说“血”有点夸张,也有点让人恐怖,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博弈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在是各社会觅食动物在其利益链上心态的真实写照。  我发现很有意思,所以想记录一下。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