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尔创立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过25年的创业,海尔从亏空147万元发展到了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太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家电业从小到大,并逐步走向世界的缩影。下面这几组记录海尔历史的照片,记录着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尔的品牌印记。
德国人两竖大拇指
1986年是中国家电市场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很多工厂拼命上规模。张瑞敏却提出了“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这一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谊先生专程来到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当他看到从原西德利勃海尔引进的电冰箱生产线时,佩服地向张瑞敏竖起了大拇指。
2009年4月29日,德国前总理哈特·施罗德来到海尔,参观了海尔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展厅。张瑞敏介绍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施罗德对海尔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他高兴地向张瑞敏竖起了大拇指,说:“海尔非常有竞争力,希望海尔在德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海尔会赶上德国的米勒!”
海尔叫响海外
2002年3月4日,纽约曼哈顿繁华的商业区内的标志性建筑——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TheHaier Build”(海尔大厦)。这座建筑就是海尔在美国的总部大楼。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王英凡高兴地说:“祝贺海尔!海尔为祖国争了光!”
2009年,海尔的四款产品因为曾经获得欧洲红点至尊奖、美国最佳产品设计奖、德国IF奖等国际顶尖级设计大奖,而被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提名,入围201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这是中国品牌首次入围该奖项,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设计水平已经获得了欧洲设计界的高度认可。
两张签约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引进来”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其中之一。张瑞敏那一年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技术。
在德国的一天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日,天空中燃放着绚丽的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非常棒。”当时张瑞敏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回国后,他向全厂干部员工表明了决心,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创名牌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海外创牌“走出去”
经过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海尔在国内迅速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时,张瑞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国门之内无名牌,要走出国门创名牌!”
1997年2月,在世界著名的家电博览会——德国科隆博览会上,爆出了重大新闻:“海尔向来自欧洲的十二位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专营证书’,洋人开始为海尔创国际名牌服务了!这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是第一家!”当年海尔引进设备签约合影时,中国A站在后排,而这一次,是中国入坐在前排。有人看了这张照片后说:“中国人坐着才意味着真正站起来了!”
从无序到有序
“日清管理法”赢得金马奖
上个世纪80年代,张瑞敏开始在海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狠抓基础管理,创立了“日清管理法”,全方位地对每个员工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1990年3月,海尔荣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
管理案例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哈佛大学把“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故事写成案例,邀请张瑞敏参加案例研讨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登上哈佛讲坛。“休克鱼”指的是硬件好但管理不善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
德国人两竖大拇指
1986年是中国家电市场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很多工厂拼命上规模。张瑞敏却提出了“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这一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谊先生专程来到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当他看到从原西德利勃海尔引进的电冰箱生产线时,佩服地向张瑞敏竖起了大拇指。
2009年4月29日,德国前总理哈特·施罗德来到海尔,参观了海尔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展厅。张瑞敏介绍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施罗德对海尔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他高兴地向张瑞敏竖起了大拇指,说:“海尔非常有竞争力,希望海尔在德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海尔会赶上德国的米勒!”
海尔叫响海外
2002年3月4日,纽约曼哈顿繁华的商业区内的标志性建筑——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TheHaier Build”(海尔大厦)。这座建筑就是海尔在美国的总部大楼。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王英凡高兴地说:“祝贺海尔!海尔为祖国争了光!”
2009年,海尔的四款产品因为曾经获得欧洲红点至尊奖、美国最佳产品设计奖、德国IF奖等国际顶尖级设计大奖,而被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提名,入围201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这是中国品牌首次入围该奖项,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设计水平已经获得了欧洲设计界的高度认可。
两张签约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引进来”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数十家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其中之一。张瑞敏那一年去了德国,与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技术。
在德国的一天晚上,恰好是当地的一个节日,天空中燃放着绚丽的焰火。陪同张瑞敏的德国人指着焰火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非常棒。”当时张瑞敏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回国后,他向全厂干部员工表明了决心,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引进了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启了海尔创名牌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海外创牌“走出去”
经过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海尔在国内迅速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时,张瑞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国门之内无名牌,要走出国门创名牌!”
1997年2月,在世界著名的家电博览会——德国科隆博览会上,爆出了重大新闻:“海尔向来自欧洲的十二位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专营证书’,洋人开始为海尔创国际名牌服务了!这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是第一家!”当年海尔引进设备签约合影时,中国A站在后排,而这一次,是中国入坐在前排。有人看了这张照片后说:“中国人坐着才意味着真正站起来了!”
从无序到有序
“日清管理法”赢得金马奖
上个世纪80年代,张瑞敏开始在海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狠抓基础管理,创立了“日清管理法”,全方位地对每个员工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1990年3月,海尔荣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
管理案例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哈佛大学把“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故事写成案例,邀请张瑞敏参加案例研讨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登上哈佛讲坛。“休克鱼”指的是硬件好但管理不善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