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家乡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题记
  远方是过去,是未来。它是流逝着的青春,是丝丝缕缕的回忆,是尚未到达,是不可能到达的梦想之地,是荆棘,也是可望不可及的故乡。
  想起海子的一句诗,“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也许真的如此,每每将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远方,只有漫无边际的灰白,无法看到其中的绚丽。远方,不与别人分享她的美,犹如美丽而娇羞的姑娘,留给人的,只是脸庞上的面纱。
  家,在远方,遥不可及。
  常忆起家,是温馨,是留念。想起了冒着热气的饭菜,想起了“嘈杂”的鸡鸣犬吠,亦想起了周边的绿叶嫩草。但转眼间,那美被浓厚的灰尘覆盖,我努力拭去,却什么也无法除去,无奈任由点点灰渍遮掩眼前的美,渐渐地,变的空洞,甚至空虚。
  家在远方,一切都令人心驰神往。
  眼中充满了泪水,眼前变得开阔。似乎看见那点点绿油叶草,和着微风摇曳——在家后矮平却又坚硬的山丘上;雨水含香,一场微雨扑下了刚刚洋溢了整个村庄的稻香,连绵,低婉;屋檐上溅着水星。顽皮的孩童用手去抚摸那,滑润细腻的、从屋檐滴落的雨滴;叮叮咚咚,风摇着铃,充满爱意地看着这些童趣的生灵。村的雨,从来不掩盖美,只是悄悄的添上一笔神秘。
  一切都那么唯美,那么淡雅。
  然而,我已好久没有触碰远方的家了。
  习惯了,深秋肃景,寒冬韵色,却扯不断对家的羁绊。如同帘外朦胧的烟云,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心中承载了太多的辛酸,自古寄情于月,望月而思乡,才发现月中有着家乡可望而不可及美。
  远方的家,我失去你了吗?
  昨日不再。可儿时泛波捕鱼的欢快还历历在目,松柏依然坚挺,“粼波”依然“泛壁”,“沉鳞”依然“竞跃”,纵使渺渺的,如绫烟的雨,将一切旧迹都洗涤拭去,家乡的美依旧在我的心中。
  久违了,远方的家,原来你并不是一无所有。
  “远方不远,存在心中”。在夜里,远离车马的喧嚣和浮躁的气息,我仰望繁星,享受到这难得的宁静,仿佛又看到了家,不同的是:家,无比明朗。似乎我又重新投入了故乡的质朴之中,美和快乐萦绕着我,使我不禁憶起了童年的美好。
  原来家不在远方,而是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里。我感到了她的呼吸,她的心跳,是那么沉稳,那么悠长。
  家与我,早已融为一体,而我不再彷徨地追逐。
其他文献
从小到大,长辈常告诫我们:“不要落后在起跑线,不要落后于别人的步伐。” 似乎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很难避开这样的说法。这句话本没有错,它所代表的竞争意识固然是立身处世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有太多人将“竞争”推向追求极速的极端,终迷失在时代的节奏里。欲速则不达,我想,愈是争分夺秒的社会,学会放慢脚步,愈是必不可少的。  适当慢步,你才能领悟差异的珍贵,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自法兰克福学
期刊
亲爱的晓波同学:  你好!首先祝贺你高考圆梦!此时你的高中生涯已画上完美的句点,但你的人生却像驶入大海的帆船,准备再次起航。见你踌躇满志地规划假期,我仅以一己之见,谈谈我的看法。  系于亲,乃再次起航之动力。学而有成,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爱护。《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的祖母执象笏“儿之成,则可待乎”的喃喃自语,诉尽祖辈对孙辈的拳拳期盼。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的祖父母未必像父母那样对我们
期刊
铅灰色的云层蒙住了我的眼,翻飞的雨丝打湿了我的头发。秋风 乍起,枯叶凋零,忍住了泪,却忍不住回忆。  闭上眼,仿佛又置身于那一片静默的教室里,周遭同学专注于课本,从不交头接耳。翻页的声音,落笔的沙沙声,绵长的呼吸声,化作巨石压在我的胸口,让我疲惫不堪,无法喘息。  甩了甩头,我從回忆中醒来,迈开步,继续我漫无目的的行走。雨也不再是那如同母亲怀抱般的温柔,下得大了,润湿了我的衣裳。秋风也强劲了起来,
期刊
当我有了孩子,當他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我会擒住他的胳膊,为他朗读《生命是什么》。我要充满感情地朗读,揭示出生活的真谛,令他因为好奇而睁大的纯洁清澈的明眸注视着我。我要充满敬意地朗读,勾勒出自然塑造生命的美妙,让他对自然充满敬意,仿佛大地才是他的父亲。  即使他异常顽皮,小嘴巴咿呀不停,一次次打断我深情地朗读,或是出于本能挠着我由于朗诵而颤抖的鼻子;即使他不懂,一点儿也无法领会,只是因为我夸张的
期刊
鲲鹏一跃,便可在万里的彩云间遨游,却引来了学鸠与斥鷃的嘲笑;高祖还乡,以九五之尊君临天下,也被乡里讥讽为无赖泼皮。陈胜辍耕于垄上,喟然叹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但换个角度,正如醉翁之言,“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鲲鹏之志与斥鷃之梦无优劣之分,只要肯奋勇追逐心中的理想,错过江山如画而换得拥明月在怀,又有何妨?  有人憧憬着沙场点兵,金戈铁马,就有人醉梦于青林翠竹,温柔山水;有人倾心于侠骨柔情
期刊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培根  所谓“捷径”,是一个相对的“少数人”概念。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类似的道理,世上本没有捷径,在自以为是“捷径”的近路上走的人多了,远路倒成了捷径。由此可见,人生无捷徑,欲登山巅,必先有望远之气魄,如此,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一千种选择的理由”。标准不同,选择也会不
期刊
在万物互联的二十一世纪,没有人是孤立的个体,每一个微小的举动,如捡起路边的一张纸,都既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也保护了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在这个纷扰变换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島。唯有携起手来,将孤岛连成大陆,才能在变与不变中留守本心,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也理应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  就像将一滴水融入大海,我们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发出自
期刊
从前有一只骄傲的鲸鱼,它一会儿潛下水,一会儿翻筋斗,觉得自己很厉害。  一天狗熊哥哥正在岸边欢快地玩沙。突然,鲸鱼从水中冒出来,问:“狗熊哥哥,你能在水中打滚吗?”话刚说完,狗熊哥哥就嘟着嘴走了。  第二天,绵羊妹妹来到海边,高兴地跳起了舞。鲸鱼游过来,说:“绵羊妹妹,你会潜水吗?”话都没说完,绵羊妹妹就不悦地走了。  第三天,瓢虫弟弟来了,兴奋地说:我终于飞到海边了!”这时鲸鱼说:“瓢虫弟弟,你
期刊
不要只顾着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  夜空中繁星点点,我们却因其光芒微弱而选择视而不见;流星划过夜空,我们却大肆赞叹其壮观与绚烂——纵使它转瞬即逝。生活中的华丽藻饰使我们满目所及尽是辉煌,那些简单平凡的美却似乎黯淡了许多。可美丽从来都不是伟大的代名词,恰恰相反,平凡之美才是最淳朴的。淡然,一切静好,韵味无穷。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
期刊
后山是一条地理和情感的分界线。喧哗的城,与宁静的小村,被阻隔成了两个世界,后山的等待在中间的缝隙中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走入后山,对于城里乡中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感觉。重回故乡,心中澎湃的喜悦不断迸发。还是老样子,空气依旧清新,树木依旧挺拔,人们啊,也是依旧的热情朴实。走上后山,花草树木都面向着小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踏上羊肠小路,两旁野草颇多,东一小团,西一小团,不规律的分布,但这些丝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