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Prince 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为分析框架,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总结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次及其分布的不同,目的是为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同时为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全面深入理解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政治新闻;模糊限制语;分类;语料
1.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交流既包括精确语言又含有模糊的表达。1972年,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首次介绍了术语“模糊限制语”。之后中外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范围涉及语义、语用、语篇、文体风格、跨文化交际、评价理论、系统功能语法等多个领域。随着国际交流和贸易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政治新闻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关注,政治决策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分析英语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2.文献综述
2.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
197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拉科夫发表了一篇名为《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的论文,首次引入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模糊限制语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1978年,Brown & Levinson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部分地改变话题真值程度的分词、词或词组”。尤尔在语用学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2.2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1972 年,Zadeh(扎德)在《对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论解释》一文中,根据模糊限制语的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作用是能对模糊词进行直接修饰。第二类作用则是旨在说明它们自身分别从哪些方面作用于模糊词。模糊限制语在中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的第一人是伍铁平。 1979年,他在论文中首次引入该词, 1999年他按模糊限制语所属语法类别进行了分类。伍铁平根据所修饰词语的精确性,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 一类只能修饰模糊词,而另一类既能修饰模糊词又能修饰精确词。陈林华、李福印(1994) 根据Grice的言语交际合作原则,从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所属的语法类别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把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类、范围类、数量类和方式类.
1982年 Prince et a1.从语用学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另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elds)。Hyland把模糊限制语分成内容导向型模糊限制语(content-oriented hedge) 和读者导向型模糊(reader-oriented hedge)。何自然(1985)从语用功能角度对Prince 等人的分类表示赞同,并将这一方法最早应用到汉语中,对其做了解释和相应的补充。他认为汉语中的模糊限制语也应该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两类。
2.3 模糊限制语的相关研究
Vold (韦尔德2006)对比研究了挪威语,英语和法语本族语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Yang Liyin(2013) 对比分析了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语科学语篇、汉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语科学语篇以及汉语本族语者所写的汉语科学语篇,三个语料库当中模糊限制语的频度分布特点。模糊限制语在中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伍铁平,何自然,李复印,陈治安,冉永平,陈林慧,程红等人对模糊限制语都分别进行了研究,语料涉及到科学语篇,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不同领域。黄锦如,陈桦和段恩香分析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3.研究方法
3.1 语料选取
本文选取2015年英汉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本研究的数据来自沪江网,从而避免了非正式翻译、转载等错误对数据统计的干扰。中文政治新闻共计18230字,英语政治新闻共计15451词。
3.2 分析框架
采用Prince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该报告中英汉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次和分布特征,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次和分布特征是怎样的?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相同点语可能出现的不同点表现在那几方面?并就相关原因进行讨论。为方便分析,英汉政治新闻被统一编号(如S1,S2...Sn), 编号是作者考虑到了话语的完整性与语义的连贯性。
在语料分析中,作者根据普林斯及其同事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按照模糊限制语是否改变命题或话语内容可把其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即近似词,它通过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进行修正来改变话语意愿,包括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例如,一些、某些、一种、一点、在某种程度上等属于程度变动语;大约、将近、几乎、粗略地等则属于范围变动语。
4.结果与分析
4.1 汉语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由表1可见,汉语政治新闻中四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存在一定差异,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较多,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少。
4.2 英语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由表2可见,英语政治新闻中四类模糊限制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多,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少。
4.3 英汉政治新闻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英文模糊限制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两者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四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当中都有出现,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两种类型的语料当中使用最少的。
5.总结
本文对2015年英汉政府工作报告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存在一定的异同。虽然四种类别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中都得以应用,每种类别的模糊限制语的比例多少存在差异。此外,由于英汉语言的语用习惯,某些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中并非一一对应,有时英文模糊限制语或汉语模糊限制语还会出现缺失现象。本研究推动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指导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指导意义,为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全面深入理解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提供了素材,同时为新闻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使得报道更加真实、科学。
参考文献:
[1]程红,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词[J], 外国语, 1988(5)
[2]楚军,广博新闻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3]何自然 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 1979(4)
[6]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关键词】:政治新闻;模糊限制语;分类;语料
1.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交流既包括精确语言又含有模糊的表达。1972年,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首次介绍了术语“模糊限制语”。之后中外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范围涉及语义、语用、语篇、文体风格、跨文化交际、评价理论、系统功能语法等多个领域。随着国际交流和贸易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政治新闻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关注,政治决策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分析英语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2.文献综述
2.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
197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拉科夫发表了一篇名为《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的论文,首次引入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模糊限制语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1978年,Brown & Levinson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部分地改变话题真值程度的分词、词或词组”。尤尔在语用学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2.2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1972 年,Zadeh(扎德)在《对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论解释》一文中,根据模糊限制语的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作用是能对模糊词进行直接修饰。第二类作用则是旨在说明它们自身分别从哪些方面作用于模糊词。模糊限制语在中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的第一人是伍铁平。 1979年,他在论文中首次引入该词, 1999年他按模糊限制语所属语法类别进行了分类。伍铁平根据所修饰词语的精确性,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 一类只能修饰模糊词,而另一类既能修饰模糊词又能修饰精确词。陈林华、李福印(1994) 根据Grice的言语交际合作原则,从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所属的语法类别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把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类、范围类、数量类和方式类.
1982年 Prince et a1.从语用学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另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elds)。Hyland把模糊限制语分成内容导向型模糊限制语(content-oriented hedge) 和读者导向型模糊(reader-oriented hedge)。何自然(1985)从语用功能角度对Prince 等人的分类表示赞同,并将这一方法最早应用到汉语中,对其做了解释和相应的补充。他认为汉语中的模糊限制语也应该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两类。
2.3 模糊限制语的相关研究
Vold (韦尔德2006)对比研究了挪威语,英语和法语本族语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Yang Liyin(2013) 对比分析了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语科学语篇、汉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语科学语篇以及汉语本族语者所写的汉语科学语篇,三个语料库当中模糊限制语的频度分布特点。模糊限制语在中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伍铁平,何自然,李复印,陈治安,冉永平,陈林慧,程红等人对模糊限制语都分别进行了研究,语料涉及到科学语篇,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不同领域。黄锦如,陈桦和段恩香分析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3.研究方法
3.1 语料选取
本文选取2015年英汉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会议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本研究的数据来自沪江网,从而避免了非正式翻译、转载等错误对数据统计的干扰。中文政治新闻共计18230字,英语政治新闻共计15451词。
3.2 分析框架
采用Prince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该报告中英汉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次和分布特征,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次和分布特征是怎样的?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相同点语可能出现的不同点表现在那几方面?并就相关原因进行讨论。为方便分析,英汉政治新闻被统一编号(如S1,S2...Sn), 编号是作者考虑到了话语的完整性与语义的连贯性。
在语料分析中,作者根据普林斯及其同事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按照模糊限制语是否改变命题或话语内容可把其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即近似词,它通过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进行修正来改变话语意愿,包括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例如,一些、某些、一种、一点、在某种程度上等属于程度变动语;大约、将近、几乎、粗略地等则属于范围变动语。
4.结果与分析
4.1 汉语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由表1可见,汉语政治新闻中四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存在一定差异,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较多,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少。
4.2 英语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由表2可见,英语政治新闻中四类模糊限制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多,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最少。
4.3 英汉政治新闻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英文模糊限制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两者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四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当中都有出现,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两种类型的语料当中使用最少的。
5.总结
本文对2015年英汉政府工作报告中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英汉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存在一定的异同。虽然四种类别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中都得以应用,每种类别的模糊限制语的比例多少存在差异。此外,由于英汉语言的语用习惯,某些模糊限制语在英汉政治新闻中并非一一对应,有时英文模糊限制语或汉语模糊限制语还会出现缺失现象。本研究推动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指导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指导意义,为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全面深入理解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提供了素材,同时为新闻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使得报道更加真实、科学。
参考文献:
[1]程红,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词[J], 外国语, 1988(5)
[2]楚军,广博新闻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3]何自然 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 1979(4)
[6]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