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字争议之相关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科学认识繁简字,它们不是两种字体,只是一种字体的两种体式,虽然繁体字有很大优势,但简化字的一些理据也是合乎汉字构字规律的。繁简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人们使用的需要而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从而去汉字之短,扬汉字之长,让汉字在信息时代仍弘扬光大。
  【关键词】:繁体字;简体字;繁简之争
  继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关于“用10年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热议之后,繁简字的使用问题一直广受人们关注,而近期关于废除简体恢复繁体字问题的争议又再度成为微博热门的话题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简化字是否破坏了汉字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繁体字能否逐步恢复等问题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立足现实、回顾历史、着眼未来,并且还要联系汉字理论和应用实际,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有关认识:
  一、关于“使用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正统性’”
  大多数人把繁体字视为是正体字,认为简化字的使用破坏了汉字的正统性,但是“正体字”这一概念的标准却并未形成统一,主张繁体字是正体者认为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即可称之为“正体”,但是我认为所谓的“正体” 应该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及范围内使用的符合标准或规范的通用文字。中国汉字经历着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脉络,从繁到简是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在不同的时期内人们都曾尝试着实施一些规范汉字的改革,例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实行“书同文”、许慎希望能够“通经致用”而编纂的《说文解字》以及后来楷书的使用,都是希望能够形成正统、广为人们接受。以现行繁体字作为汉字“正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伪命题。并未有把繁体字作为是“正体字”明文规定,因此是不存在简体字破坏汉字正统性这一说法的。
  二、关于简体字破坏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华夏文明是一个涵义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概念,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继承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不是一个民族文字就能完全涵盖。将字形的简化理解为是对文明的忽略甚至引申为是传统文明的“死亡”,这无疑是过于的夸大其词、杞人忧天了。虽然,汉字是中华传统文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优秀历史的见证,但并不意味着对于汉字的简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反之,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正是由于1956年的繁体字简化,解决了繁体字“难读、难写、难认、难记”的缺陷,方便了百姓的识字写字,从而提升了国民的总体文化素质,这不仅无损华夏文明的传承,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缩小了国人的文盲群体。
  此外,与简体汉字相比,繁体字确实有表义更明确的作用,例如象形字和会意字的使用,使文字的表意功能十分直观,但一些简化字却也充分表现了人们造字的智慧。诚然,简化的“爱”字的确少了“心”,但保留“友”,何尝不是对“友爱”含义的延续?它也同样具有寓义于形的作用。其实,即便是从咬文嚼字的角度考虑,只要契合象形、会意、形声等传统造字方法,就不会迷失以字释义的汉字魅力。作为记载文明发展的工具,繁体汉字与简体汉字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灵魂紧密相连,繁简之间亦存在隔离不断的历史脉络。[1]
  三、关于简体字破坏了汉字内部构造的科学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它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词和语素,它用什么办法来记录汉语中的词就包含着构字的理据。在这方面,繁体字并非个个合理、见形知义,一些简化字的构字理据也是合乎汉字构字规律的。
  首先,一些见形识意的象形字,例如:山、水、鱼、鸟等字形经过隶变,字的形体发生巨大变化,象形性遭到严重破坏,仅从楷书、隶书的字形上是看不出字义的来源的,现在虽然大多数象形字已经发展成为记号字、半记号字但无损于人们表情达意的需求。
  其次,由两个意符的意思合起来形成一个新字的会意字造字方法,也由于字体的演变,而不能从隶书、楷书直接会意出其字义,而相比较起来,著名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赞扬过:繁体字“众”早已成为字形讲不出道理的记号字,简化字“众”则是很好的会意字[2]
  由上可见,在由字形反应字义的特点上,虽然繁体字所表达字的意义和用法更由于简体字,却也不能一概而论,完全抹杀简体字在表达字义方面的贡献,因此,所谓的简体字破坏汉字科学性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四、关于汉字破坏了汉字的艺术性
  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种字体,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等,但这些艺术并非繁体字所能完全代表的, 简体字入书法,书法家创造简体字自古有之,不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排斥简化字,认为繁体字好看、简化字不好看。单以隶书以后的今文字看,传世的竹简、书帖、碑刻等中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都有简体字,许多与我们今天的简化字字形相同。例如:史游《急就章》中就有简体字“学”、“与”;皇象《急就章》里有“扬”等等。[3]这些传世之作并未因为用了简体字而影响其艺术成就,简体字也是它们书写艺术的表现对象和载体。如果不根据汉字自身的规律以及人们使用汉字的实际情况,而一味的想要全面恢复繁体字,就需要大众重新学习掌握,需要计算机字库、工具书等进行改动,这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期内造成繁简使用混乱的情况,基于此,我认为繁简争议问题大家需要做到:
  首先,在对繁简字的认识上,繁体字和简体字不是两种字体,只是一种字体的两种体式,我们做好各个层面的汉字规范化工作,使繁简两种体式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不一定必须非繁即简,或非简即繁,这种把繁简字对立起来的做法,实不可取。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是炎黄子孙,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去汉字之短,扬汉字之长,让汉字在信息时代仍弘扬光大,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期盼。
  其次,不赞成全面恢复繁体字也并不意味着要废除繁体字,可根据使用汉字的需要以及个人的喜好偏爱来自由选择,立足简体,适当接受繁体,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4]这一法律为繁体字、异体字的学习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但遇到的问题也多了,所以倒不如直接就划分成两个用字层面,形成两种规范,使其各得其所。
  繁体字所传承的是古代文化的精髓,而简体字则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如果中国未来在教育上,能够同时并重两种字体的教学,然后在古典文学与历史教材、博物馆导览、电视文化节目中多多利用繁体字(加强古代文化上的传承有助于文明的整体提升),而在一些计算器用语、商业素材、工业制程等快速信息流通的书刊方面则可善加使用便捷的简体字。一般民众则可在日常生活中任意使用自己所喜好的文字,这样一来这两种字体就都能有其使用上的功能了。
  参考文献:
  [1]、陈五云.恢复繁体字就是恢复民族文化灵魂吗[J].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2009-08-31 10版:新论
  [2]、裘锡圭.从纯文本学角度看简化字[J].史定国主编.简化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张书岩等.《简化字溯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11-240
其他文献
【摘要】: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是现代设计师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其宗旨是在版面上将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通过整体形成的视觉感染力与冲击力、次序感与节奏感,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具有视觉魅力的整体,给读者提供阅读上的方便和视觉享受。  【关键词】:版式设计; 图形; 文字;色彩  设计,即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画坛上,张新权俨然已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画家。笔者看来,如今这个时代,稍有成就的画家不胜枚举,唯独张新权不为潮流所左右,有独特的个人面貌,并且有足够深厚 的文化底蕴来开创新领域。他的“城市风景”、“工业风景”轰动了中国画坛,也为中国艺术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论文主要从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两个方面解读张新权绘画特点,重点从两个点揭示张新权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关键,两个点分别是张新权意
期刊
蔡侯钮钟铭文集释
期刊
【摘要】:现代汉语中常见用法“A就A”格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分析了“A就A”格式的相关语法问题以及各种情况下所表示的语义;其次,文章介绍了“A就A”格式的几种语用问题。本文比较全面地再现了“A就A”格式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共时平面为研究基础,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等手段对其进行了仔细研究。藉此希望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这种格式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上,能够帮助留学生正确
期刊
【摘要】:对于油画创作而言,色彩装饰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对于油画的整体质量有着深刻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与日俱增,美术教育事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油画的装饰性语言色彩进行分析,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画;装饰性色彩;语言  装饰性色彩的表现和绘画的写实性色彩表现有很大的不同,装饰性色彩通常情况下是按照美学的形式以及作者的主观认识对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一种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书法与舞蹈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古以来,书法与舞蹈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之韵自舞而来,舞之韵由书而生”,也就是说,书法是从舞姿和节律中吸取笔意神韵的,舞蹈是从笔力和动势中吸取精气神韵的,可见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密不可分的。  
期刊
【摘要】:处在19世纪艺术运动浪潮中,各个流派相互交织、流派林立,但是在对待传统绘画的态度上多是敬而远之,像后印象派这种正面交锋的很少。本文简要论述了后印象画派与传统画派的对比。  【关键词】:后印象画派;传统绘画;升华  西方整个艺术的发展史中,19世纪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转折点,在这之前的时期,各个国家的艺术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7、18世纪欧洲各国,艺术大多属于不温不火的
期刊
【摘要】:摹仿说是一种始于古希腊的最为古典的艺术起源学说,它或许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摹仿说在整个西方文艺史中具有双重性含义的特征,对摹仿说的含义科学正确地审视,不仅是对西方文艺理论的系统认识,也是正确认知整个西方文艺发展中关于扬弃问题的重要途径, 所以对其含义的双重性展开系统深入的探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模仿说;双重含义;西方文化;艺术观  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起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
期刊
【Abstract】:As the essence of art and culture,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Flash of Chinese fabrics,gorgeous national color,the traditional order of
期刊
【摘要】: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戏剧创作突破苏联文坛的禁区,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本文将从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戏剧创作的爱情主题、女性生存主题、道德主题出发探讨作家笔下普通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在戏剧创作特色方面,本文将分析作家的录音式语言、戏剧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以及颠覆传统的戏剧人物形象。  【关键词】: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戏剧主题;诗学特征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