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始终处于统帅地位。德育工作要想有成效,必须发挥各学科的力量。音乐欣赏课不仅要教授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音乐与德育的联系,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本文从音乐欣赏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音乐欣赏课在职业中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德育教育 作用
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德育则始终处于统帅地位。特别是中职学校,面对的学生大多是90后,这些孩子出生在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极度畅通的特殊时代,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再加之中考失利给他们造成的挫败感,因而对他们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便显得更为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为德育工作要想见成效,不仅要发挥它自身的作用,还要积极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一种常态。而就音乐教学而言,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音乐是人类抒发、表达感情,或对感情予以寄托的完全表达在弹与奏之中的一门艺术。而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心情愉悦时,听一首如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会把你带到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让感到你心旷神怡;心绪不佳,听一段委婉宁静的曲调,会让你感到心情舒缓,烦恼全消。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更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欣赏古典民间音乐,品味中华艺术底蕴,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在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就包含了音乐文化。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对这一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和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并为此自豪,同时,进一步激发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的铮铮之音,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内容的壮麗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出色地运用琵琶这种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决战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箫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箫声的深沉勾画出从天上到地下的辽阔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环环紧扣、连绵不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笛子独奏曲《泛龙舟》,笛声清脆、音调谐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以及节拍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隋唐时期的均拍韵律。《百鸟朝凤》这一山东民间乐曲是由唢呐独奏,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音乐化、艺术化融为一体,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的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题材,通过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励志育人教育
艺术无国界,音乐亦无国界。音乐的主要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对听众进行影响、教育和改变。中职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第一次接触社会时会遇到选择的彷徨,甚至会受到第一次实践失败的打击。结合这种情况选择贝多芬的《命运》,提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贝多芬同聋疾作斗争,向厄运发出挑战:"真正的命运掌握者是自己!",那些所谓"命中注定"的论断在这里是没有土壤的。贝多芬交响曲以扣人心弦的叩门声引出乐章,并以命运的四次敲门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通过四次敲门声演化出作者与命运的不懈抗争的艰难过程,激励人们不要对命运屈服要勇于对命运发出挑战。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生命的启示,陶冶人的情操,有音乐伴随将使人生充满智慧和活力。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审美群体,自我意识独立、民主,时代敏锐性、价值稳定性强。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欣赏课,有目的地培养,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音乐题材,实现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三、好的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的教育功能除了激发人的情感,完善人格,还有很多。如在合唱练习中,全体队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放弃个人表现,精诚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音乐作品。这样就自然而然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前面表述中提及的学生边唱边做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时,每个动作都要求学生不能自行其事,要用眼睛的余光顾及队列中的身边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动作的协调一致,才会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当时学生在表演时,我看到他们每个同学的表情都很神圣,对待每个动作也都很精益求精,而且还饶有兴趣地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动作的整齐划一。在整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大家的心齐气盛,也能感觉出大家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提升。后来在学校的联欢会上这个班表演的《感恩的心》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音乐与道德相辅相成,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的认知、情感教化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欣赏、创作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达到积极正面的道德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缨.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渗透的必然性[J].甘肃高师学报,1999,(2)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蒋兆兵.春风化雨牵手心灵--试论音乐的德育功能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5,(16).
作者简介:耿新(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德育教育 作用
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德育则始终处于统帅地位。特别是中职学校,面对的学生大多是90后,这些孩子出生在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极度畅通的特殊时代,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再加之中考失利给他们造成的挫败感,因而对他们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便显得更为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认为德育工作要想见成效,不仅要发挥它自身的作用,还要积极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一种常态。而就音乐教学而言,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音乐是人类抒发、表达感情,或对感情予以寄托的完全表达在弹与奏之中的一门艺术。而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心情愉悦时,听一首如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会把你带到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让感到你心旷神怡;心绪不佳,听一段委婉宁静的曲调,会让你感到心情舒缓,烦恼全消。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更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欣赏古典民间音乐,品味中华艺术底蕴,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在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就包含了音乐文化。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对这一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和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并为此自豪,同时,进一步激发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的铮铮之音,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内容的壮麗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出色地运用琵琶这种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决战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箫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箫声的深沉勾画出从天上到地下的辽阔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环环紧扣、连绵不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笛子独奏曲《泛龙舟》,笛声清脆、音调谐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以及节拍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隋唐时期的均拍韵律。《百鸟朝凤》这一山东民间乐曲是由唢呐独奏,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音乐化、艺术化融为一体,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的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题材,通过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励志育人教育
艺术无国界,音乐亦无国界。音乐的主要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对听众进行影响、教育和改变。中职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第一次接触社会时会遇到选择的彷徨,甚至会受到第一次实践失败的打击。结合这种情况选择贝多芬的《命运》,提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贝多芬同聋疾作斗争,向厄运发出挑战:"真正的命运掌握者是自己!",那些所谓"命中注定"的论断在这里是没有土壤的。贝多芬交响曲以扣人心弦的叩门声引出乐章,并以命运的四次敲门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通过四次敲门声演化出作者与命运的不懈抗争的艰难过程,激励人们不要对命运屈服要勇于对命运发出挑战。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生命的启示,陶冶人的情操,有音乐伴随将使人生充满智慧和活力。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审美群体,自我意识独立、民主,时代敏锐性、价值稳定性强。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欣赏课,有目的地培养,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音乐题材,实现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三、好的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的教育功能除了激发人的情感,完善人格,还有很多。如在合唱练习中,全体队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放弃个人表现,精诚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音乐作品。这样就自然而然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前面表述中提及的学生边唱边做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时,每个动作都要求学生不能自行其事,要用眼睛的余光顾及队列中的身边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动作的协调一致,才会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当时学生在表演时,我看到他们每个同学的表情都很神圣,对待每个动作也都很精益求精,而且还饶有兴趣地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动作的整齐划一。在整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大家的心齐气盛,也能感觉出大家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提升。后来在学校的联欢会上这个班表演的《感恩的心》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音乐与道德相辅相成,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的认知、情感教化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欣赏、创作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达到积极正面的道德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缨.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渗透的必然性[J].甘肃高师学报,1999,(2)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蒋兆兵.春风化雨牵手心灵--试论音乐的德育功能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5,(16).
作者简介:耿新(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