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滨湖区居民2011年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无锡市滨湖区2011年死亡报告资料,对2011年滨湖区死因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居民主要死因前 5 位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免疫病; 而肿瘤和损伤与中毒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 肺癌、胃癌、肝癌分居恶性肿瘤的前 3 位; 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是损伤与中毒的前 3 位死亡原因。结论:滨湖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的防治力度,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居民;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死亡谱正在发生变化,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伤害等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1]。死因监测是疾病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是研究人口死亡、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所作分析旨在了解滨湖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人口数据 来源于滨湖区公安局2011 年常住人口数。
1.2 死亡资料的来源 该死亡监测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与分析工具并导入 SPSS17.0和 Excel2003 软件中并建立数据库,利用 SPSS17.0 对死因的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
1.4 质量控制 本中心定期至公安户籍中心、民政殡葬部门、妇幼机构进行死亡名单的核对、互补;对各街道乡镇及相关医疗机构上报的生命统计情况进行核实、审核、督导检查、查漏补报,保证死亡数据的可靠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1年无锡滨湖区平均死因监测人口为461401人,其中男性229555人,女性231846人。公安部门统计死亡人口2584人,辖区单位上报死亡人口2648人,男性死亡人口1423人,女性死亡人口 1225人,合计死亡率5.74‰。妇幼部门统计婴儿死亡人口16人,辖区单位上报婴儿死亡人口16人,出生人口3241人,死亡率为4.94‰,新生儿死亡12人,占婴儿死亡的75.00%。死因不明和其他疾病共占1.66%,其中死因不明率为0.72%,其他疾病占0.94%。期望寿命男性80.40岁,女性84.47岁,合计82.45岁。
2.2死因顺位
2011年死因顺位第一位恶性肿瘤死亡率205.24/10万,第二位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194.19/10万,第三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57.00/10万,第四位损伤与中毒死亡率47.25/10万,第五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免疫病死亡率13.87/10万,第六~十位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其他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3 恶性肿瘤死亡分类
2011年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一位肺癌死亡率41.61/10万,第二位胃癌死亡率39.01/10万,第三位肝癌死亡率22.11/10万,第四位肠癌死亡率20.16/10万,第五位食管癌死亡率17.12/10万。
2.4 意外死亡主要外部原因
2011年意外死亡主要外部原因男性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及有害效应,二者占总意外死因的64.00%;女性依次为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跌落,二者占总意外死亡的72.03%。
3 讨论
从 2011 年滨湖区居民的死因监测的结果来看,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造成这种原因,是与男性朋友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喝酒、长期熬夜等,这些都是造成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另外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承担的压力较女性大很多,也是造成这一原因的重要因素。从死因顺位: 2011 年滨湖区前 5 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免疫病,这与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基本一致[2]。同时提示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居民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精神过度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3]。
意外死亡是造成我区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4],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是各年龄段的主要伤害死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意外跌伤以 60 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可能与老年人动作迟缓,骨质疏松有关; 自杀是不可忽视的意外死因。提示应加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5]、老年人安全和自杀的预防。
综上所述,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是滨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仍是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应把损伤与中毒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 陈琦,梁小冬,陈惠娟等.珠海市2008年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12(35):55-57.
[2] 朱立文,张玉军. 宝应县 2008-2010 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4) :359.
[3] 施照云,杨雨强,李汝昌.2010 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7): 560-561.
[4] 张静,宁桂军,毛德强,等.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4) : 416-418.
[5] 田晓东.阜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3) : 377.
【关键词】居民;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死亡谱正在发生变化,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伤害等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1]。死因监测是疾病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是研究人口死亡、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所作分析旨在了解滨湖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人口数据 来源于滨湖区公安局2011 年常住人口数。
1.2 死亡资料的来源 该死亡监测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与分析工具并导入 SPSS17.0和 Excel2003 软件中并建立数据库,利用 SPSS17.0 对死因的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
1.4 质量控制 本中心定期至公安户籍中心、民政殡葬部门、妇幼机构进行死亡名单的核对、互补;对各街道乡镇及相关医疗机构上报的生命统计情况进行核实、审核、督导检查、查漏补报,保证死亡数据的可靠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1年无锡滨湖区平均死因监测人口为461401人,其中男性229555人,女性231846人。公安部门统计死亡人口2584人,辖区单位上报死亡人口2648人,男性死亡人口1423人,女性死亡人口 1225人,合计死亡率5.74‰。妇幼部门统计婴儿死亡人口16人,辖区单位上报婴儿死亡人口16人,出生人口3241人,死亡率为4.94‰,新生儿死亡12人,占婴儿死亡的75.00%。死因不明和其他疾病共占1.66%,其中死因不明率为0.72%,其他疾病占0.94%。期望寿命男性80.40岁,女性84.47岁,合计82.45岁。
2.2死因顺位
2011年死因顺位第一位恶性肿瘤死亡率205.24/10万,第二位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194.19/10万,第三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57.00/10万,第四位损伤与中毒死亡率47.25/10万,第五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免疫病死亡率13.87/10万,第六~十位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其他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3 恶性肿瘤死亡分类
2011年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一位肺癌死亡率41.61/10万,第二位胃癌死亡率39.01/10万,第三位肝癌死亡率22.11/10万,第四位肠癌死亡率20.16/10万,第五位食管癌死亡率17.12/10万。
2.4 意外死亡主要外部原因
2011年意外死亡主要外部原因男性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及有害效应,二者占总意外死因的64.00%;女性依次为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跌落,二者占总意外死亡的72.03%。
3 讨论
从 2011 年滨湖区居民的死因监测的结果来看,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造成这种原因,是与男性朋友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喝酒、长期熬夜等,这些都是造成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另外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承担的压力较女性大很多,也是造成这一原因的重要因素。从死因顺位: 2011 年滨湖区前 5 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免疫病,这与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基本一致[2]。同时提示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居民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精神过度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3]。
意外死亡是造成我区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4],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是各年龄段的主要伤害死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意外跌伤以 60 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可能与老年人动作迟缓,骨质疏松有关; 自杀是不可忽视的意外死因。提示应加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5]、老年人安全和自杀的预防。
综上所述,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是滨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仍是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应把损伤与中毒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 陈琦,梁小冬,陈惠娟等.珠海市2008年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12(35):55-57.
[2] 朱立文,张玉军. 宝应县 2008-2010 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4) :359.
[3] 施照云,杨雨强,李汝昌.2010 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7): 560-561.
[4] 张静,宁桂军,毛德强,等.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4) : 416-418.
[5] 田晓东.阜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3) :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