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深入分析了当今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广大的小学体育工作者们在解决体育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7(c)-0214-01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奠基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在思考和认识问题方面的能力方式存在多元化,至少可以概括分为以下几类: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能总是以多种方式来综合体现的,很少有人仅存一种智能[1]。而传统的智力观则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相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智力观使智力的内涵狭窄化,并忽视了人的发展性以及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智力观很容易导致“高智商低能力”以及“偏科”学生的出现。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这对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2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 设置一定场景,开发语言与人际交往智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的把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在体育课上设置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如学生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可设置一个奥运赛场的场景,适当运用“你真棒!你能行!加油!”等鼓励、响亮、肯定的语言来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使之完成目标。或者运用一些简明易懂的儿歌,如教师在进行广播操的教学时,用“咕噜咕噜叉腰吹喇叭,前跳后跳手朝天”;“拍拍手、前上侧下”等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多说、多问,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语言上的互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2.2 融入趣味数学,开发数理—逻辑智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一些趣味数学会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开发。如在“叫号赛跑”这个活动中,教师用不同的数字或口算题来代替不同的口令,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字组合来进行走、跑、跳的练习,让学生在活动身体的时候也启用数理—逻辑智能,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以及机智反应能力。还有游戏“过障碍算算术”,将算术题当作一道“障碍”等等,通过快速计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
2.3 让音乐进入课堂,开发音乐智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异同,合理穿插不同的音乐,使音乐与运动的节奏、节拍、速度一直,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节奏感。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节奏较强的“流行音乐”,以体现健美操的动感和力度;在形体教学中,教师可选择速度较慢、较柔的小提琴曲或钢琴曲等,让学生启动音乐智能,跟着节拍进行练习[2]。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音乐的倾听,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肢体得到充分的舒展,进入一种欢快的意境,而且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2.4 充分活动学生肢体,开发运动与空间智能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运动智能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的身体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以不断地提高运动智能。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球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各种抛接球以及传接地滚球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对球的空间位置、运动路线和速度的判断,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在未来学习各种球类技术时的学习困难,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此外,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队列队形教材的传授,各种队列队形的合理运用,可提高学生对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感的感知能力[3]。
2.5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自我认识智能
在一堂正规的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思想品德方面的育人教学内容,努力做到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自然而然。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解放军救人”这个内容,通过让学生设法越过一个个小障碍,克服一定的困难,“救出”同学,而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解放军”们的那种敢于不怕苦,干预面对挑战,不向困难低头的英勇精神以及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让学生们通过这个活动的参与,相信自己不仅在思想上“我能行”,而且在行为表现上也表现出“我能行”。
2.6 开展户外体育运动,开发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是人们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对其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来配合。大自然中充满了未知与美好,让体育课走出课堂与校门,使学生身处山地、森林、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充分接触各种色彩与事物,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如果教师不具备开展户外体育课的地域条件,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自然场景,如设计各种内容的练习和开展适合学生的班级比赛、夏令营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特点,或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智能上具有优势,或是具有劣势,可无论怎样,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体育课堂上不存在绝对的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以进行后天的再培养的。广大的体育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艳荣.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58):68~71.
[2] 马磊.浅析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3):85~87.
[3] 李刚.队列练习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学版),2010(7):34~36.
[4] 张秀华.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7(c)-0214-01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奠基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在思考和认识问题方面的能力方式存在多元化,至少可以概括分为以下几类: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能总是以多种方式来综合体现的,很少有人仅存一种智能[1]。而传统的智力观则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相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智力观使智力的内涵狭窄化,并忽视了人的发展性以及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智力观很容易导致“高智商低能力”以及“偏科”学生的出现。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这对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启示。
2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 设置一定场景,开发语言与人际交往智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的把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在体育课上设置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如学生在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可设置一个奥运赛场的场景,适当运用“你真棒!你能行!加油!”等鼓励、响亮、肯定的语言来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使之完成目标。或者运用一些简明易懂的儿歌,如教师在进行广播操的教学时,用“咕噜咕噜叉腰吹喇叭,前跳后跳手朝天”;“拍拍手、前上侧下”等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多说、多问,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语言上的互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2.2 融入趣味数学,开发数理—逻辑智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一些趣味数学会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开发。如在“叫号赛跑”这个活动中,教师用不同的数字或口算题来代替不同的口令,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字组合来进行走、跑、跳的练习,让学生在活动身体的时候也启用数理—逻辑智能,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以及机智反应能力。还有游戏“过障碍算算术”,将算术题当作一道“障碍”等等,通过快速计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
2.3 让音乐进入课堂,开发音乐智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异同,合理穿插不同的音乐,使音乐与运动的节奏、节拍、速度一直,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节奏感。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节奏较强的“流行音乐”,以体现健美操的动感和力度;在形体教学中,教师可选择速度较慢、较柔的小提琴曲或钢琴曲等,让学生启动音乐智能,跟着节拍进行练习[2]。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音乐的倾听,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肢体得到充分的舒展,进入一种欢快的意境,而且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2.4 充分活动学生肢体,开发运动与空间智能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运动智能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的身体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以不断地提高运动智能。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球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各种抛接球以及传接地滚球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对球的空间位置、运动路线和速度的判断,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在未来学习各种球类技术时的学习困难,又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此外,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队列队形教材的传授,各种队列队形的合理运用,可提高学生对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感的感知能力[3]。
2.5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自我认识智能
在一堂正规的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思想品德方面的育人教学内容,努力做到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自然而然。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解放军救人”这个内容,通过让学生设法越过一个个小障碍,克服一定的困难,“救出”同学,而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解放军”们的那种敢于不怕苦,干预面对挑战,不向困难低头的英勇精神以及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让学生们通过这个活动的参与,相信自己不仅在思想上“我能行”,而且在行为表现上也表现出“我能行”。
2.6 开展户外体育运动,开发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是人们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对其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来配合。大自然中充满了未知与美好,让体育课走出课堂与校门,使学生身处山地、森林、公园等自然环境中,充分接触各种色彩与事物,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如果教师不具备开展户外体育课的地域条件,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自然场景,如设计各种内容的练习和开展适合学生的班级比赛、夏令营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特点,或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智能上具有优势,或是具有劣势,可无论怎样,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体育课堂上不存在绝对的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以进行后天的再培养的。广大的体育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艳荣.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58):68~71.
[2] 马磊.浅析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3):85~87.
[3] 李刚.队列练习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学版),2010(7):34~36.
[4] 张秀华.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