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绪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本着“教师和幼儿共成长”以及着眼于幼儿“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主题墙饰创设的诸多问题:装饰性强,功能单一;教师大包大揽,主体失衡;静态为主,缺乏互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意识到:环境创设不该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要以《指南》和《纲要》精神为指导,从环境育人角度出发,凸显主题墙饰创设中幼儿的主体性,切实考虑到幼儿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墙面发挥它应有的潜在功能,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二、小班主题墙饰的创设
(一)让主题墙饰“说话”
经过良好的设计的主题墙饰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更有影响力。比如,在主题活动墙饰“水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主题墙饰中,老师将偷拍到的孩子们玩水、倒水、浪费水的现象,一一呈现出来,照片旁边出现了一个哭泣的“水滴宝宝”图片,每当孩子们看到哭泣的水滴宝宝,大家就说:“水宝宝哭了,我们不能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果然不见了。孩子们随后问老师:“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浪费水呀?”于是,“水宝宝本领大”的活动产生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水的作用,并把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带到班里。“水能洗衣服”“水能做饭”“水能浇花”“水可以喝”……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对着墙饰上自己贴上去的照片不断地重复着“水的本领”,他们自然地感受到了水的可贵。
“那没有了水会怎样呢?”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疑问。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观看缺水地区的视频、图片,并把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到的图片贴在“没有水会怎样”墙饰中,孩子们随时能在墙饰中看到没有了水:地会裂,花会蔫,鱼会死,人们会没水喝……孩子们更加体会到了水的可贵。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
(二)让幼儿成为主人
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我们提倡幼儿的全员参与,切忌筛选。给每个孩子均等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墙面环境成为孩子们自主表达、表现、交流的“大操作台”。不管能力强弱,无论成果优劣,只要孩子愿意,他就可以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要想让孩子成为墙饰的主人,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比如:在“水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说起自己在家是如何节约用水的,爸爸妈妈又做了哪些节约用水的事情。这些成了他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于是,老師适时地启发幼儿并与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将孩子节水的瞬间拍下来,比比谁是“节水小能手”,墙饰“我是节水好宝宝”就这样产生了。墙饰中孩子们用洗脚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关进水龙头等节水瞬间一一展现出来,孩子们经常会驻足观看和积极交流。“快乐的五个宝”主题墙饰,是老师发现几个孩子总是爱揉眼睛,读书时眼睛离书的距离很近,大家一起讨论怎样爱护眼睛以致讨论起鼻子、耳朵、嘴巴、小手而生成的主题墙饰。再比如绘本主题墙饰“嗯,有股香味儿”中,延伸出墙饰“不同的味道”以及“送给妈妈的礼物”,这都是在孩子们兴趣高涨的谈话中生成的主题墙饰。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大礼盒”,引导孩子们利用撕纸粘画的形式,为妈妈送上礼物。瞧,眼镜、星星、苹果、蛋糕,孩子们对着自己创作的作品高兴地讲述着,交流着,妈妈们看到宝宝给自己送上的第一份礼物,也是抱着孩子亲了又亲。这面墙饰于是就蕴含了每个孩子的快乐参与、成就感以及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家长的欣慰。
(三) 让墙面“流动”起来
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变化增减。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将不断地调整、补充、修改墙面环境,使墙面环境成为促进幼儿学习的媒介。主题墙饰可以随着幼儿需要进行布置,而又随着季节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深入与丰富。比如,刚刚来园的小班孩子,还没有明确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的概念,班里的地面上时常会出现果皮纸屑。我们利用孩子们刚刚入园想急切回家找妈妈的心情,引发孩子说说垃圾的家在哪呢?垃圾回不了家,心里也很难过。于是,“呀,垃圾”主题活动生成了。随着孩子们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变化,在开展主题活动以及墙饰创设过程中,孩子们不断交流和分享,他们初步感知了垃圾的分类,幼儿观察以及表达能力均获得了提高。随后,各种垃圾的图片组成了“什么是垃圾”墙饰,孩子们对垃圾的概念更加清晰了。“我把垃圾送回家”墙饰,则由孩子们捡起活动室里、操场上、楼道角落里的纸屑等垃圾的活动瞬间布置而成。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墙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改变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结论
小班主题墙饰的创设,跟孩子的兴趣、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让墙饰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墙饰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地实现墙面与幼儿的对话。主题墙饰创设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而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本着“教师和幼儿共成长”以及着眼于幼儿“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主题墙饰创设的诸多问题:装饰性强,功能单一;教师大包大揽,主体失衡;静态为主,缺乏互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意识到:环境创设不该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要以《指南》和《纲要》精神为指导,从环境育人角度出发,凸显主题墙饰创设中幼儿的主体性,切实考虑到幼儿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墙面发挥它应有的潜在功能,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二、小班主题墙饰的创设
(一)让主题墙饰“说话”
经过良好的设计的主题墙饰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更有影响力。比如,在主题活动墙饰“水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主题墙饰中,老师将偷拍到的孩子们玩水、倒水、浪费水的现象,一一呈现出来,照片旁边出现了一个哭泣的“水滴宝宝”图片,每当孩子们看到哭泣的水滴宝宝,大家就说:“水宝宝哭了,我们不能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果然不见了。孩子们随后问老师:“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浪费水呀?”于是,“水宝宝本领大”的活动产生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水的作用,并把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带到班里。“水能洗衣服”“水能做饭”“水能浇花”“水可以喝”……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对着墙饰上自己贴上去的照片不断地重复着“水的本领”,他们自然地感受到了水的可贵。
“那没有了水会怎样呢?”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疑问。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观看缺水地区的视频、图片,并把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到的图片贴在“没有水会怎样”墙饰中,孩子们随时能在墙饰中看到没有了水:地会裂,花会蔫,鱼会死,人们会没水喝……孩子们更加体会到了水的可贵。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
(二)让幼儿成为主人
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我们提倡幼儿的全员参与,切忌筛选。给每个孩子均等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墙面环境成为孩子们自主表达、表现、交流的“大操作台”。不管能力强弱,无论成果优劣,只要孩子愿意,他就可以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要想让孩子成为墙饰的主人,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比如:在“水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说起自己在家是如何节约用水的,爸爸妈妈又做了哪些节约用水的事情。这些成了他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于是,老師适时地启发幼儿并与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将孩子节水的瞬间拍下来,比比谁是“节水小能手”,墙饰“我是节水好宝宝”就这样产生了。墙饰中孩子们用洗脚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关进水龙头等节水瞬间一一展现出来,孩子们经常会驻足观看和积极交流。“快乐的五个宝”主题墙饰,是老师发现几个孩子总是爱揉眼睛,读书时眼睛离书的距离很近,大家一起讨论怎样爱护眼睛以致讨论起鼻子、耳朵、嘴巴、小手而生成的主题墙饰。再比如绘本主题墙饰“嗯,有股香味儿”中,延伸出墙饰“不同的味道”以及“送给妈妈的礼物”,这都是在孩子们兴趣高涨的谈话中生成的主题墙饰。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在墙面上设计了一个“大礼盒”,引导孩子们利用撕纸粘画的形式,为妈妈送上礼物。瞧,眼镜、星星、苹果、蛋糕,孩子们对着自己创作的作品高兴地讲述着,交流着,妈妈们看到宝宝给自己送上的第一份礼物,也是抱着孩子亲了又亲。这面墙饰于是就蕴含了每个孩子的快乐参与、成就感以及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家长的欣慰。
(三) 让墙面“流动”起来
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变化增减。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将不断地调整、补充、修改墙面环境,使墙面环境成为促进幼儿学习的媒介。主题墙饰可以随着幼儿需要进行布置,而又随着季节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深入与丰富。比如,刚刚来园的小班孩子,还没有明确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的概念,班里的地面上时常会出现果皮纸屑。我们利用孩子们刚刚入园想急切回家找妈妈的心情,引发孩子说说垃圾的家在哪呢?垃圾回不了家,心里也很难过。于是,“呀,垃圾”主题活动生成了。随着孩子们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变化,在开展主题活动以及墙饰创设过程中,孩子们不断交流和分享,他们初步感知了垃圾的分类,幼儿观察以及表达能力均获得了提高。随后,各种垃圾的图片组成了“什么是垃圾”墙饰,孩子们对垃圾的概念更加清晰了。“我把垃圾送回家”墙饰,则由孩子们捡起活动室里、操场上、楼道角落里的纸屑等垃圾的活动瞬间布置而成。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墙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改变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结论
小班主题墙饰的创设,跟孩子的兴趣、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让墙饰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墙饰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地实现墙面与幼儿的对话。主题墙饰创设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而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