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去五年二班收作业,有一个叫赵炫卜的小男孩已经是第二次忘带作业了,当他按我的要求站起来之后,一脸的木然,就好象对此事毫不在乎,又好像已做好迎接老师狂风骤雨的准备。这时我又去检查其它小队的作业,等我再回过头来准备狠狠地批评他的时候,却看到他又满不在乎地站在那里画画,我的那股怒火立即被他的神态自若给击败了。我心里非常地明白,批评数落肯定是不起作用的,于是我换了一种和蔼的语气问他:"明天能想着带作业不,赵炫卜?"他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了看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坐下吧!"我再也没说什么就开始上课了。没想到这一节课,一向坐不住板凳的他再也没有调皮捣蛋。
个案分析:学生有了错误历来都是得不到宽容的,很自然地会挨一顿,这已是惯例。但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换一种宽容、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过错,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上页)法,承担起心理辅导、教育的任务,并要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
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和积累心理教育的知识、技巧外,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心理健康师资培训,要多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疏导专业技能,这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去看过医生的人都知道:医生给病人看病,要先诊断病情找出病因才能开出良方,药到病除。教师的职业有时就像医生,要给出现问题的学生开出良方,帮助解决心理困扰。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多了,如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这些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要做好疏导工作,实施心理教育与疏导的教师就要多方了解学生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其心理状况,这样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切实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在此我结合我经历的一个相关案例来谈谈。一次课余时间,我发现我班学生林××焦虑不安,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于是我像他的一个好伙伴一样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原来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对此,我给他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一、调整学习,夯实基础;二、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三、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四、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们有时可是学生的老师,有时可是学生的同学,有时又可是学生的学生。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关心、帮助,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教师要懂得运用策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不仅要解决一些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运用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培训。例如: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进行普及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知道解决心理问题捆扰的解脱方法;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咨询信箱、咨询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找自己知心的朋友通过说"悄悄话"的方式谈心。因为是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连手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做宣传,让学生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连手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量;二是多开展一些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三是倡导教师对教材大胆取舍,减低对学生的要求,开辟第二课堂;四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融洽班集体关系:主要是通过课堂、讲座、咨询、学习小组活动、实验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心理倾向。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队伍能发挥教育的力量,善于运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紧、抓好,努力做好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相信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鄭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陈旭编.《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3] 吴昌顺.《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人民教育》,1999(11)
[4] 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5]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6]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个案分析:学生有了错误历来都是得不到宽容的,很自然地会挨一顿,这已是惯例。但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换一种宽容、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过错,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上页)法,承担起心理辅导、教育的任务,并要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
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我认为除了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和积累心理教育的知识、技巧外,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心理健康师资培训,要多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疏导专业技能,这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去看过医生的人都知道:医生给病人看病,要先诊断病情找出病因才能开出良方,药到病除。教师的职业有时就像医生,要给出现问题的学生开出良方,帮助解决心理困扰。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多了,如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这些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要做好疏导工作,实施心理教育与疏导的教师就要多方了解学生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其心理状况,这样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切实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在此我结合我经历的一个相关案例来谈谈。一次课余时间,我发现我班学生林××焦虑不安,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于是我像他的一个好伙伴一样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原来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对此,我给他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一、调整学习,夯实基础;二、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三、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四、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们有时可是学生的老师,有时可是学生的同学,有时又可是学生的学生。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关心、帮助,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教师要懂得运用策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不仅要解决一些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运用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培训。例如: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进行普及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知道解决心理问题捆扰的解脱方法;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咨询信箱、咨询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找自己知心的朋友通过说"悄悄话"的方式谈心。因为是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连手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做宣传,让学生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连手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量;二是多开展一些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三是倡导教师对教材大胆取舍,减低对学生的要求,开辟第二课堂;四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融洽班集体关系:主要是通过课堂、讲座、咨询、学习小组活动、实验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心理倾向。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队伍能发挥教育的力量,善于运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紧、抓好,努力做好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相信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鄭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陈旭编.《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3] 吴昌顺.《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人民教育》,1999(11)
[4] 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5]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6]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