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里造漩涡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i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写作中,设置悬念可以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会更吸引读者,读起来也会更有味道。
  悬念是记叙文情节引人入胜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我们可以将悬念当成一种结构技巧,也可以当成一种叙述技巧。
  “一碗水里造漩涡”,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用倒叙的方式来设置悬念
  就是将故事的结局放置在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之产生不读不快的冲动。
  2.利用矛盾来设置悬念
  即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的片段或细节,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吸引读者为解决疑惑阅读下去。比如写炎热的夏天,一个走在街上的人却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种与季节相矛盾的衣着打扮就很令人疑惑和感兴趣。他为什么穿成这样?这种疑惑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3.妙用误会来设置悬念
  利用人物之间的误会也可以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如记叙文《大钥匙》中,一个名叫“大钥匙”的男人胸前总是挂着一把大钥匙,为什么他胸前总挂着一把大钥匙?这是一个悬念。他常常拉着七八岁的小男孩,让人误以为是想要抢劫或拐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十多年前他家七八岁的儿子走失了,他儿子胸前常常挂着一把大钥匙。
  4.可以巧用抑扬手法来设置悬念
  “扬”就是褒扬,“抑”就是贬低,抑扬法就是在写作中对要褒扬的人物先以贬损、否定的口吻进行描写,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经历从疑惑到明白的過程,留下更为深刻的阅读印象。
  各抒己见
  老师:有悬念,有精彩。《雪夜》写的是陌生人抢劫的事,篇幅虽短,情节却曲折离奇、出人意料,悬念迭出。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多处设置了悬念,大家找一找。同时也说一说这篇记叙文(小小说)的其他精妙之处。
  赵承芝:开篇写雪,扣题紧,点明时节,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似乎预示着什么,意境悠远,把读者带进了故事里。
  王绪灿:老夫妻的对话总是围绕着家中的孩子——一个刻苦好学的孩子。这看似平常,其实也算是伏笔,如果对照后边的情节看,是个悬念。
  老师:这个说法有道理,能说得更仔细一些吗?
  王绪灿:“儿子”又一次出现在文中,与前文老夫妻对“儿子”的念叨相呼应,悬念开始出现。
  杨劲风:“陈旧的楼梯”,让人从中觉察到什么言外之意,与后边写到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相关。“陈旧”一词耐人寻味,从时间上讲,这是倒叙,是设置悬念的开始。
  老师:你很细心。大家要注意: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
  杨素涵: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居然打倒了一个劫匪?悬念亮出来了。
  老师:你说得对。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悬念。第二个意外出现了,陌生人上楼行凶,想绑架主人的儿子,却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赵承芝:“一脚踩空”摔倒了,又是一个意外的情节,还是另有隐情?我们需要好好想想。这里运用了矛盾设置悬念,引人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付念晓:紧接着,第三个意外出现了,警察上楼竟然找不到“儿子”,警长说明两位老人早已丧子的真相。警长的回答,让整个悬念得以解释。原来,“儿子”早在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已经死去了。整体说来,就是“误会”法设置悬念。
  老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到位。
  李恒恒:结尾又是雪景的描写,与开头呼应,“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又静静地消失于窗外辽远的雪景中。悠远意境的运用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老人对死去儿子的深情也从悠远的意境中凸显出来了。
  老师:一连串的意外形成悬念,使小说跌宕起伏,让人一惊一乍、一喜一忧,引人入胜,有力地表现出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的歌颂这一主题。看来,大家在写作记叙文时,要学会设置悬念,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这样的记叙文,读者是一定喜欢读的。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17日,湖北宜昌东火车站,一女星将压缩气罐偷带进候车室。在安检过程中,安检人员发现她的行李箱中装有疑似违禁物品,于是要求她开箱配合检查,结果这名女星不但没有开箱配合检查,而且还携带危险物品试图强制冲卡,随后,她被值班站长请离现场后便开始大喊大叫,对高铁站的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而随后民警到场处理时,该女星竟然口出狂言:“你完了。”在之后的询问过程中,民警要求该女星脱下鞋子进行检查,结
期刊
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0.3%,但是,诺贝尔奖从开始颁发到2005年的100多年中,犹太人竟然获得了其中的20%,因为这个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  古今中外的名人也留下了很多關于读书的轶事。我们来听听他们阐述的读书的几个道理。
期刊
而今,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为城区房价日益飙升而叫苦不迭的时候,在我国北方浩渺的微山湖里,一户户“房船”人家却在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独得逍遥。(开篇“叫苦不迭”与“独得逍遥”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房船人家的易于满足的幸福。)  “房船”,顾名思义,它既有船的用处,也有家的功能;是船,便漂泊在湖上;是家,便有人家特有的烟火。所以,也有人称呼它们为“连家船”。(何为“房船”,先作细致介绍,在阐释中突出了浓郁
期刊
少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没有字句读什么呢?读社会,读自然,读生活。《红楼梦》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也是这一道理。因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理,却不会赤裸裸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要把读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会逐渐地接近真理,发现真理。  李四光小时候总爱和小伙伴围着一块大石头捉迷藏。众多
期刊
苏联女英雄卓娅和她的弟弟舒拉之间,常常有这样的对话:  “你做什么呢?”  “代数。算不好这个题。”  “来,我算给你看。”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点钟过去了,一点钟过去了。  舒拉气愤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了。”  算题的答案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可是卓娅连看都不往那边看。  所以,他们的母亲回忆说:“只有我和舒拉知道,卓娅的优秀成绩是怎么来的。”  “
期刊
①那些年在乡里,我娘饭量大是出了名的。我娘说,总感觉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娘那时还说过一句话,在地里劳动时,有时看见土也想捧起来吃上一把。庄稼人,就靠土求一条命,但那些年土里庄稼长得慢,杂草多。  ②其实我娘是吃过一种土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时期,那土发白,土里蚯蚓多,把土也钻软了,像麦面团,饿急了的人,吃了蒸的白土,肚子不消化,就死了。还有人吃了土难受,就去撞墙。我爷爷就是吃了土难熬,一
期刊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講学,吸引了各地学子前来听讲。有个叫黄干的年轻人见朱熹一面讲学,一面还伏案苦读,深受感动地说:“先生简直是在‘吃’书啊!”朱熹回答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  朱熹认为,书有两种“吃”法:人的吃法和牛的吃法。人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吃出滋味,读书也要像法官阅读讼词那样认真,一个字都不可疏忽。熟读之后,还要像老和尚念经那样,反复领会所读的内容。
期刊
晋代以五柳先生自号的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许多人把这看作他的洒脱与癫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对此倒是很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对于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读书总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翻就懂的书,读起来没有多少兴味。既有难度,就不会一翻就懂。难懂的问题在认真思索后还不得其解的,不妨暂时放一放,也许看了下文
期刊
在神州大陆的齐鲁大地上,微山湖如茫茫大海中一条泛着亮光的虾,极小却显眼。(比喻缺少美感,无法传达出对家乡特有的情感)在此,每个晨晖初次打破静寂的金乌,都迎着鸡鸣、伴着炊烟悄然升起。(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美丽,应该写出地域特有的美)这一片水生水长的汉子们便吆喝起来,任由嘹亮的出船声在水草间穿梭,即使隔着数里也能听得舒畅。  当人们在为房车而奋斗的时候,微山湖人早就造好了自己的“房船”。每一户人家就这样
期刊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令人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