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资料,设为对照组,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能够改善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鍵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前言:院内感染是指发生于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牵涉到患者切口、呼吸道、肺部等多处组织、器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分析认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影响院内感染,常规管理的效果不尽理想,给予加强较为必要。我院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资料为对照组,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为观察组。每组随机选取500例患者为对象。对照组:男261例,女239例,年龄11-73岁,平均(40.5±2.2)岁。观察组:男262例,女238例,年龄10-72岁,平均(40.6±2.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调取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独立性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之间的关联。以对照组工作为基础,于观察组工作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拟定规范流程、流动监督、重点管理三项措施:
①规范流程。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先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的规范性。推行物品分类、标签处理、标准化消毒等方法,所有用品均分别进行存放,包括植入物、一次性用品、外来设备等。各类用具包装处写明入库时间、质量情况、物品名称、消毒情况以及经手人等。标准化消毒是指根据用品类别,拟定消毒的基本标准,包括所用消毒物、处理方式、时间等,将相关标准明确于工作过人员培训活动中。
②流动监督。处理标准明确后予以推行,为保证推行效果,建立流动监督机制,由院内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查,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和新措施的执行情况。如植入物消毒过程中是否遵照标准执行,抽检细菌含量是否达标、标签书写是否规范等,存在护理质量不到位的情况,应核实经手人信息,并要求加强学习、杜绝相关问题再次出现。流动监督过程中,也积极收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诉求信息,结合其工作需求、建议,进行管理方面的优化。
③重点管理。将流动监督结果进行汇总,额外与患者群体进行沟通,获取患者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意见,将上述信息进行总结,获取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汇总后发现消毒供应中心在标签处理上仍有不足,存在日期错误、经手人信息不详细等情况。应加强对应管理,要求提升标签撰写规范性,写明经手人全名、物品消毒日期、消毒方法、入库时间等。同时将管理和薪资工作挂钩,对于工作态度不理想、错误较多且更正情况较差的人员,予以必要的薪资处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满意度以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超过5分为满意。感染发生率的分析要求排除院外感染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见表1:
3.讨论
院内感染的因素复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疏失,可能导致侵入性操作感染,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等问题的发生率,是需要加强的重点环节。此前学者研究发现,给予高质量的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水平,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5%左右[1]。也有学者发现,高质量的护理质量管理,可保证患者满意度,使其达到95%以上[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类似,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0%,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60%,较对照组的83.60%、6.80%优势明显。
具体措施上,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首先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与院内感染问题之间的关联,之后根据分析结果推行管理措施,包括规范流程、流动监督、重点管理三个方面。规范流程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标准化文件,使各项工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且具有长期性价值。流动监督实现了工作方式的优化,通过监督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少许压力下保持对工作的专注程度。重点管理能够结合患者诉求、流动监督的结果,使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更具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控制水平。结果上看,观察组指标结果也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能够改善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于后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肖玉琼.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143.
[2]苏媛.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189.
关鍵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前言:院内感染是指发生于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牵涉到患者切口、呼吸道、肺部等多处组织、器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分析认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影响院内感染,常规管理的效果不尽理想,给予加强较为必要。我院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资料为对照组,另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为观察组。每组随机选取500例患者为对象。对照组:男261例,女239例,年龄11-73岁,平均(40.5±2.2)岁。观察组:男262例,女238例,年龄10-72岁,平均(40.6±2.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调取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独立性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之间的关联。以对照组工作为基础,于观察组工作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拟定规范流程、流动监督、重点管理三项措施:
①规范流程。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先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的规范性。推行物品分类、标签处理、标准化消毒等方法,所有用品均分别进行存放,包括植入物、一次性用品、外来设备等。各类用具包装处写明入库时间、质量情况、物品名称、消毒情况以及经手人等。标准化消毒是指根据用品类别,拟定消毒的基本标准,包括所用消毒物、处理方式、时间等,将相关标准明确于工作过人员培训活动中。
②流动监督。处理标准明确后予以推行,为保证推行效果,建立流动监督机制,由院内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查,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和新措施的执行情况。如植入物消毒过程中是否遵照标准执行,抽检细菌含量是否达标、标签书写是否规范等,存在护理质量不到位的情况,应核实经手人信息,并要求加强学习、杜绝相关问题再次出现。流动监督过程中,也积极收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诉求信息,结合其工作需求、建议,进行管理方面的优化。
③重点管理。将流动监督结果进行汇总,额外与患者群体进行沟通,获取患者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意见,将上述信息进行总结,获取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汇总后发现消毒供应中心在标签处理上仍有不足,存在日期错误、经手人信息不详细等情况。应加强对应管理,要求提升标签撰写规范性,写明经手人全名、物品消毒日期、消毒方法、入库时间等。同时将管理和薪资工作挂钩,对于工作态度不理想、错误较多且更正情况较差的人员,予以必要的薪资处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满意度以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超过5分为满意。感染发生率的分析要求排除院外感染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见表1:
3.讨论
院内感染的因素复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疏失,可能导致侵入性操作感染,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等问题的发生率,是需要加强的重点环节。此前学者研究发现,给予高质量的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水平,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5%左右[1]。也有学者发现,高质量的护理质量管理,可保证患者满意度,使其达到95%以上[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类似,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0%,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60%,较对照组的83.60%、6.80%优势明显。
具体措施上,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首先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与院内感染问题之间的关联,之后根据分析结果推行管理措施,包括规范流程、流动监督、重点管理三个方面。规范流程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标准化文件,使各项工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且具有长期性价值。流动监督实现了工作方式的优化,通过监督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少许压力下保持对工作的专注程度。重点管理能够结合患者诉求、流动监督的结果,使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更具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控制水平。结果上看,观察组指标结果也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能够改善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于后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肖玉琼.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143.
[2]苏媛.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