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热分户计量,既可以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环保,在满足居民对供热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节约煤炭和天然气能源打下基础。本文指出了供热计量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建筑供热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热计量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供热计量 存在的问题 对策思考
0 引言
每年冬天供热开始后,同样的景象屡见不鲜:少数用户拒交采暖费,整栋楼居民遭“连坐”挨冻;交一样的采暖费,有的居民家里温度高,要开窗散热,有的居民家里暖气温度太低,还得再用空调,双重消耗……对此,很多居民念叨:“用水看水表、用电看电表,用热什么时候也能按量计费呢?”
近年来,一路走高的热费价格和逐渐增多的供暖纠纷,让居民对供暖分户计量有了更多期待。然而,已经宣传、推广了多年的供暖分户计量在各地却遇上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这样一个让老百姓得实惠又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多赢”的民生工程,推行起来却举步维艰。那么,“供热计量”这样一条“多赢”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呢?
1 分户供热计量的重要性
在城市供热中实行分户计量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事情。供热分户计量,既可以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环保,在满足居民对供热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节约煤炭和天然气能源打下基础。
事实上,在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领域沿用了几十年的按面积收费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和挑战。据了解,一些经商的居民一个月顶多在家住10天,如果他的住房面积130多平方米,那么,一个冬天采暖费就高达3000多元。无奈之人,一些居民主动申请停暖,改为依靠电器取暖。这样的情形有很多,现在的供暖收费就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要么全额缴费享受24小时供暖;要么不缴费停暖,居民无法根据需要自主调节。
事实上,按面积收费模式已成供暖业科学发展的机制壁垒。按照面积收费不能体现出“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商品属性,用多用少一个样,供热成了一笔“糊涂账”。按面积收费既不利于提高供热效率,又不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实为“大锅饭”式供热。
2 分户供热计量存在的问题
2.1 分户计量叫好不叫座
据调查,很多居民家中的热表由于保养不当,已经无法使用。每块热表价值上千元,加上其他“供热计量”设备,全小区总共多花将近200万元,现在用不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供热计量”遇到的难题目前还比较复杂。首先是“供热计量”设备由谁负责安装和维护。“供热计量”设备平均每户要花2000元左右,后期还有维护和更换费用,这笔钱老百姓和供暖企业都不愿意拿,而相关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由谁出。
其次,不同建筑的保温效果不一样。就同一座建筑而言,阳面和阴面房屋,顶楼和一楼房屋的保温效果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房屋,家具放得多和放得少的保温效果也有差别。
小区虽然采取了分户计量,但是收费却一直按照集中供暖的标准在收取,居民情绪大受影响。
“供热计量”也给供暖企业出了不少难题。传统模式下企业执行按计划供热,24小时恒温保持热网平衡“供热计量”后,用户可随时调节用热量,由于热传导具有滞后性,反映到热源上需要一个过程,很容易造成热量损失。普通小区的供热管道是串联式的,一户关掉阀门,整条线路上的居民都无法采暖。
2.2 改造资金不到位让企业为难
从目前来看,解决用户和供热企业之间矛盾的一个最好途径是分户控制、分户计量。但影响分户计量推进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非节能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否则分户计量无法推行。要把旧小区进行节能建筑改造,负担就比较重。老房子进行计量改造,必须对居民家中的供热设施、户外管网、供热站内设施都进行更新,投资比较大。
据专家介绍,目前每月每平方米3.8元的供热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企业管理好,采暖费收缴比例高,应该能够盈利。自从2008年供热价格从原来的每月每平方米2.8元上调到4元以后,供热企业进入一个补亏阶段。拿他们供热企业来说,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每平方米80元的成本中企业要拿出30元,这样算下来企业要负担900万元左右才能完成,这就意味着盈利实际上又转为投入。
按照要求,2010年采暖期前,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1.5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供供热计量改造的,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全面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问题是供供热计量改造缓慢,大部分既有建筑没有进行供供热计量改造。有的只安装了楼栋热量表,没有安装分户供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3 推进分户供热计量的对策思考
3.1 加快推进制度配套
据了解,现在“供热计量”试点做得比较好的天津、河北等地,还没有全面推广。政府在制定热量价格标准时,既要体现用户节约用热的收益,又不能让供暖企业亏本,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居民小区在这几年的试点中启用了部分热表,用模拟的热量价格来比对每户的暖气费是否有所降低。这些数据的积累,将为未来制定价格标准提供参考。
由于热具有传导性,推广“供热计量”还要解决用户之间交叉补贴的问题。比如执行“供热计量”后,有的家庭调至较低温度或者停暖状态,而它隔壁房屋要想达到正常室温,不得不调高暖气用量,为此支付高额暖气费,这会在用户之间造成了不公平。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部近年提出实行“两部制”热价改革。“两部制”热价考虑到热的传导特性,打破目前市场上“不用热、不付费”的误区。即热价由基础热价和供热热价构成,基础热价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热传导损失,即不管房屋是否用热,这些成本都要分摊到用户头上。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供热热价,即用户用多少热量,缴多少费。
3.2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分户计量在新建的商品房小区推行相对简单些,因为所产生的费用可以折算到房价中让购房者消化掉,但是在非节能建筑的居民中,分户计量的受欢迎程度就弱一些。一方面节能改造居民也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一些居民担心分户计量之后会比原来的采暖费用还高。分户计量对上班族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家里24小时都要开暖气的居民来说,担心要比原来多掏采暖费。
现在居民最关心的是两部制热价方案到底应该怎么实施,一些居民认为基础热价最好不要超过采暖费用的50%,两部制热价方案必须更好体现少用少缴费的原则。
分户计量是件好事,但也不像一些热用户想得那么简单。最难办的一个问题就是测算两个部分热价的比例,现在要做的是抓紧时间进行测算,完善两部制收费标准,计算好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该怎么收,让老百姓和企业都不吃亏。
3.3 分户供热计量成为一笔明白账
一些供热企业和居民认为,分户计量的宗旨是个性化收费,因此推行计量收费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分户计量供热也要算出一笔明白账,考虑到建筑节能指标、楼层、朝向等的不同,收费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目前热价如何调整还是政府说了算,政府主管部门要对采暖费怎么收、收多少进行调控,在测算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从现有的建筑来说,每栋楼的节能指标不一样,在制定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的时候,如果按城市来划分,就可能有失偏颇,需要严格的实验测量并制定出精确的“耗热系数”。
二是对每个居民来说,因为楼层、朝向不同,可能同在一栋楼上也产生不同的热消耗,而且很多小区的入住率不高,加大了住户的热损耗,供热企业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必须双方协商。在已经安装供供热计量表的地区,出现了表不准的现象,这种表跟水表不一样,受水质的影响,容易造成快走或停走现象,如何科学计算还需探讨。
三是分户计量既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解决当前供热市场的诸多矛盾,必须对供热企业和居民双方有利,这就需要在推行前进行非常详细的测算,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主导召开分户计量收费听证会,取得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收费方案。
作者简介:白国庆,男,1984年10月出生,工程师,从事供热管理工作。
关键词:供热计量 存在的问题 对策思考
0 引言
每年冬天供热开始后,同样的景象屡见不鲜:少数用户拒交采暖费,整栋楼居民遭“连坐”挨冻;交一样的采暖费,有的居民家里温度高,要开窗散热,有的居民家里暖气温度太低,还得再用空调,双重消耗……对此,很多居民念叨:“用水看水表、用电看电表,用热什么时候也能按量计费呢?”
近年来,一路走高的热费价格和逐渐增多的供暖纠纷,让居民对供暖分户计量有了更多期待。然而,已经宣传、推广了多年的供暖分户计量在各地却遇上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这样一个让老百姓得实惠又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多赢”的民生工程,推行起来却举步维艰。那么,“供热计量”这样一条“多赢”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呢?
1 分户供热计量的重要性
在城市供热中实行分户计量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事情。供热分户计量,既可以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环保,在满足居民对供热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节约煤炭和天然气能源打下基础。
事实上,在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领域沿用了几十年的按面积收费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和挑战。据了解,一些经商的居民一个月顶多在家住10天,如果他的住房面积130多平方米,那么,一个冬天采暖费就高达3000多元。无奈之人,一些居民主动申请停暖,改为依靠电器取暖。这样的情形有很多,现在的供暖收费就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要么全额缴费享受24小时供暖;要么不缴费停暖,居民无法根据需要自主调节。
事实上,按面积收费模式已成供暖业科学发展的机制壁垒。按照面积收费不能体现出“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商品属性,用多用少一个样,供热成了一笔“糊涂账”。按面积收费既不利于提高供热效率,又不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实为“大锅饭”式供热。
2 分户供热计量存在的问题
2.1 分户计量叫好不叫座
据调查,很多居民家中的热表由于保养不当,已经无法使用。每块热表价值上千元,加上其他“供热计量”设备,全小区总共多花将近200万元,现在用不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供热计量”遇到的难题目前还比较复杂。首先是“供热计量”设备由谁负责安装和维护。“供热计量”设备平均每户要花2000元左右,后期还有维护和更换费用,这笔钱老百姓和供暖企业都不愿意拿,而相关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由谁出。
其次,不同建筑的保温效果不一样。就同一座建筑而言,阳面和阴面房屋,顶楼和一楼房屋的保温效果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房屋,家具放得多和放得少的保温效果也有差别。
小区虽然采取了分户计量,但是收费却一直按照集中供暖的标准在收取,居民情绪大受影响。
“供热计量”也给供暖企业出了不少难题。传统模式下企业执行按计划供热,24小时恒温保持热网平衡“供热计量”后,用户可随时调节用热量,由于热传导具有滞后性,反映到热源上需要一个过程,很容易造成热量损失。普通小区的供热管道是串联式的,一户关掉阀门,整条线路上的居民都无法采暖。
2.2 改造资金不到位让企业为难
从目前来看,解决用户和供热企业之间矛盾的一个最好途径是分户控制、分户计量。但影响分户计量推进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非节能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否则分户计量无法推行。要把旧小区进行节能建筑改造,负担就比较重。老房子进行计量改造,必须对居民家中的供热设施、户外管网、供热站内设施都进行更新,投资比较大。
据专家介绍,目前每月每平方米3.8元的供热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企业管理好,采暖费收缴比例高,应该能够盈利。自从2008年供热价格从原来的每月每平方米2.8元上调到4元以后,供热企业进入一个补亏阶段。拿他们供热企业来说,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每平方米80元的成本中企业要拿出30元,这样算下来企业要负担900万元左右才能完成,这就意味着盈利实际上又转为投入。
按照要求,2010年采暖期前,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1.5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供供热计量改造的,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全面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问题是供供热计量改造缓慢,大部分既有建筑没有进行供供热计量改造。有的只安装了楼栋热量表,没有安装分户供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3 推进分户供热计量的对策思考
3.1 加快推进制度配套
据了解,现在“供热计量”试点做得比较好的天津、河北等地,还没有全面推广。政府在制定热量价格标准时,既要体现用户节约用热的收益,又不能让供暖企业亏本,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居民小区在这几年的试点中启用了部分热表,用模拟的热量价格来比对每户的暖气费是否有所降低。这些数据的积累,将为未来制定价格标准提供参考。
由于热具有传导性,推广“供热计量”还要解决用户之间交叉补贴的问题。比如执行“供热计量”后,有的家庭调至较低温度或者停暖状态,而它隔壁房屋要想达到正常室温,不得不调高暖气用量,为此支付高额暖气费,这会在用户之间造成了不公平。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部近年提出实行“两部制”热价改革。“两部制”热价考虑到热的传导特性,打破目前市场上“不用热、不付费”的误区。即热价由基础热价和供热热价构成,基础热价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热传导损失,即不管房屋是否用热,这些成本都要分摊到用户头上。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供热热价,即用户用多少热量,缴多少费。
3.2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分户计量在新建的商品房小区推行相对简单些,因为所产生的费用可以折算到房价中让购房者消化掉,但是在非节能建筑的居民中,分户计量的受欢迎程度就弱一些。一方面节能改造居民也要承担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一些居民担心分户计量之后会比原来的采暖费用还高。分户计量对上班族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家里24小时都要开暖气的居民来说,担心要比原来多掏采暖费。
现在居民最关心的是两部制热价方案到底应该怎么实施,一些居民认为基础热价最好不要超过采暖费用的50%,两部制热价方案必须更好体现少用少缴费的原则。
分户计量是件好事,但也不像一些热用户想得那么简单。最难办的一个问题就是测算两个部分热价的比例,现在要做的是抓紧时间进行测算,完善两部制收费标准,计算好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该怎么收,让老百姓和企业都不吃亏。
3.3 分户供热计量成为一笔明白账
一些供热企业和居民认为,分户计量的宗旨是个性化收费,因此推行计量收费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分户计量供热也要算出一笔明白账,考虑到建筑节能指标、楼层、朝向等的不同,收费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目前热价如何调整还是政府说了算,政府主管部门要对采暖费怎么收、收多少进行调控,在测算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从现有的建筑来说,每栋楼的节能指标不一样,在制定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的时候,如果按城市来划分,就可能有失偏颇,需要严格的实验测量并制定出精确的“耗热系数”。
二是对每个居民来说,因为楼层、朝向不同,可能同在一栋楼上也产生不同的热消耗,而且很多小区的入住率不高,加大了住户的热损耗,供热企业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必须双方协商。在已经安装供供热计量表的地区,出现了表不准的现象,这种表跟水表不一样,受水质的影响,容易造成快走或停走现象,如何科学计算还需探讨。
三是分户计量既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解决当前供热市场的诸多矛盾,必须对供热企业和居民双方有利,这就需要在推行前进行非常详细的测算,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主导召开分户计量收费听证会,取得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收费方案。
作者简介:白国庆,男,1984年10月出生,工程师,从事供热管理工作。